邢礼娟 谷 贤
(当涂县实验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100)
因尚未积累充足的阅读经验,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常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此时,教师应与家长一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给家长在家庭中开展阅读活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要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
家校共育指的就是教师和家长联系起来,让学生接受同步性、一致性的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能够优化语文教学模式,也能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从目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反映在学校,但根源在于家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浮躁、焦虑的表现,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此外,也有部分家长将教学的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并未在家庭中发挥自身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家校共育可有效改变这一情况,将家庭、学校的教育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
家校共育的内涵并不复杂,该理念重视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学校中的教育规律等,旨在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和成长。家校共育能够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自身意愿,与学校共同构建出完整的教育体系,带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是更具有教育效果的育人模式。
小学课外阅读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家长能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可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让学生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家长是其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其发展和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如果家长能在家庭中营造良好氛围,经常与孩子一起阅读,那么就能有效增强孩子的主动阅读意识,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和认真。
课外阅读经常会出现阅读质量、教学质量一般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家长能够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监督者,避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有效规范和约束孩子的学习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家长的适当介入能够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从根本上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会对其产生最大的影响。家庭中拥有一些高质量的书籍,不仅有利于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还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情感教育、美育等。教师需要秉承正确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各种平台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不断增强家长的阅读意识,改变其错误的阅读指导理念,传授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法,让家长在家庭中打造充满书香气息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每日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应拓展更多的交流互动渠道,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群等,将近期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案、内容、形式等传递到每个家庭中。
在开家长会时,教师需积极宣传读书活动,介绍课外阅读活动取得的成效、带来的影响等;在日常与家长进行交流时,教师应争取获得更多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协助教师完成课外阅读活动的监督工作,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可为家长提供每日阅读打卡表,家长将孩子每天的阅读情况记录下来,再分享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制订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可鼓励家长根据阅读书单、学生喜好等,购买专门的书柜和书籍。在家庭中,家长可经常阅读、主动阅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这样才能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除了在书房设置书柜、书架,家长还可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一个独立的小书柜,放置孩子的一些书籍。同时,家长还可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做出奖惩,利用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奖励,促使孩子主动阅读,增强阅读自信心、强化阅读行为。
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则需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可在教室内设置专门的图书角,放置三个中等大小的书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到书架的最高端,避免出现学生因无法拿到想要阅读的书籍而心情不好、放弃阅读的情况。书架上的书籍可以是图书馆中借的,也可以是学生主动贡献的。在每个学期末和周末,教师要求学生将之前借阅并完成阅读的书籍完好地归还图书馆、原主人或放回书架。在完成图书角的设置后,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进行阅读,分享各自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感悟;同时,教师还可要求每个学生做好阅读笔记,不仅可以摘抄书籍中的好词好句,还可以在笔记上列出要点和提纲,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针对经常阅读和分享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赞扬和肯定,既可以公开表扬,也可以颁发奖品或奖状,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竞争心理。
在家庭中阅读时,学生既可以采用发声朗读的方式,也可采用默读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发声朗读能有效刺激大脑,也能使其更好地记忆阅读内容,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同时,这可以使家长发现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如果采用默读的方式,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在完成阅读后,家长应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与孩子一起分析文本结构,探究其中的思想情感。同时,家长可在孩子完成阅读后鼓励其进行复述,借此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并进行合理反馈。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能发挥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构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阅读中,家长可开展故事表演、故事分享等活动,完成知识的输出和拓展,让孩子更好地领悟和掌握文本内容。部分孩子在阅读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家长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将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孩子的兴趣和阅读效果存在紧密关联,随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其阅读能力也会得到良好发展。家长必须要保持细心和耐心,认真观察孩子,准确把握孩子的喜好,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打造更加自由、轻松的阅读空间,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在实行双减政策后,学生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此时,家校共育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创新和优化课外阅读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课外阅读,思考如何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在此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应从多角度了解新时期小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喜好、阅读需求等,从海量的书籍中挑选出优质且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根本上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师和家长需提前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教师需了解家长在家庭中经常阅读的书籍类型,再根据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结合近期的教学内容,推荐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中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并在家长的帮助、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所掌握的阅读技巧使其无法顺利理解世界文学名著或古典文学作品。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应推荐一些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绘本读物,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365夜故事》《小王子》《大卫上学去》《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这些课外读物不仅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还具有较强的教育启发性和实践意义,可让学生在阅读时增强道德品质。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掌握更多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之后,教师、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制订趣味课外阅读计划,如每周阅读一两本优秀的课外绘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孩子可自行查阅字典,可寻求家长的帮助,也可在网络上寻求语文教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能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在课堂中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指导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具有实用性的阅读技巧。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除了要在校内进行合理指导,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当前阅读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重阅读、轻评价”的情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出现较为明显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即可,无须进行评价和分析。但实际上,评价能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评价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兴趣以及效率,也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当然,也有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但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式不够合理、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如果评价时只关注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不重视阅读的质量,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只注重笔试评价,那么将无法体现出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效果,也无法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应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和了解构建评价体系的方式,同时还要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评价的内容。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评价内容。除了要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质量、阅读方法,还要细致评价学生关于作品中人物、内容以及情节等方面的认知。第二,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还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也要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在家庭中,家长是课外阅读的重要监督者,因而能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三,评价方法。笔试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但教师不应将笔试的重点仅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还要加入更多的主观试题,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在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时,教师和家长应当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习惯、态度等方面,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调整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家长也要根据评价内容优化亲子阅读活动、家庭阅读氛围等。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校需要通力合作,在家庭和学校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发挥自身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为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