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授古诗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4-03-21 07:52徐继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古诗

徐继敏

(淮北市烈山区童亭学校 安徽淮北 235000)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古诗文作品,古诗文题材多样化,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显著帮助。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升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积累充足的语言知识,想象古诗文的意境,感悟古诗文的情感,强化古诗文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古诗文就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它使得我国的文化内容更加精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古诗文教学,带领小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在文化特征,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直接途径。

(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非常灿烂的文化,古诗文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借月亮表达了思乡之情。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了解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思乡的一种代表性意象,很多人看到月亮就会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内容。同时,在古诗文当中,有很多精妙的表达方式,这些内容都值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进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充满人文气息。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了解实际学情,开展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名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颇具文学天赋,古诗文学习对其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有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稍差,古诗文学习对其而言有一定难度。面对学生展现出的不同学习情况,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就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都能在古诗文学习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进行《山行》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了“优”“中”“差”三个等级,并为不同等级的学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古诗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需要了解作者及创作的年代、主要的创作风格等;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要对作者的生活态度、政治抱负、为人处事方式有所了解;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要结合历史背景思考作者借助诗文传递的思想,以及人生经历对其诗文风格造成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调整教学要求,让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二)充分利用时间,反复朗读诗文,便于学生的诗文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普遍反映古诗文学习难度大、不好理解,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读。同一篇诗文,学生朗读一遍、两遍与朗读十遍、二十遍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更多的感悟,才能成功降低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虽然课本中为学生提供了注释,但由于学生对此诗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许多学生初读的时候都以为这首诗是在描述美丽的西湖风景。其实,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眷恋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绝非只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景描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利用课堂、课前与课后的时间,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诗,每朗读一遍就停下来思考这一次的朗读比之前多了哪些感受。渐渐地,学生发现“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别”字十分婉转,不像是在描写西湖六月的景象,而是对眼前的景象眷恋不舍,再联系诗名推翻了自己之前对这首诗的理解,在朗读中逐渐发现此诗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

(三)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相较于生涩隐晦的古诗文,他们更喜欢阅读容易理解的现代文,认为古诗文已经成为历史,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为了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古诗文学习观点,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玩起了“飞花令”,以“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花”为要求,请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下去。学生熟知的含有“花”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飞花令”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对古诗文了解的浅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

(四)创设诗文情境,引导深度思考,加深学生的诗文了解

古诗文的情感表达婉约含蓄,寥寥几字就能使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跃然纸上。但是小学生受限于学习能力,还无法理解其中的语言精简之美,对古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和内容缺乏想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古诗文的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古诗文所描述的内容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绝句》的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在朗读的过程中播放制作的课件视频,展现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教师呈现翠绿的柳树梢上黄鹂鸟叽叽喳喳、蓝天之上一排白鹭青云直上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呈现窗外西岭美不胜收的风景,客栈门前的码头挤满了停靠的客船的景象。教师娓娓道来的读诗声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象,双重的感官享受让学生陶醉在古诗文学习中。

(五)回归教学主题,融入传统文化,感受古诗文的优美意境

古诗文教学中经常提到“意境”这个词,所谓意境就是所见即所感,如看到天上一轮明月就想到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

例如,在进行《三衢道中》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现代著名画家陈立农所创作的水墨画《三衢道中》。这幅画以曾几的同名诗为灵感,将“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诗情画意在画纸上呈现了出来。古诗文与水墨画同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古代诗人也喜好在画中题诗,引入符合诗文内容的水墨画,更能烘托出诗中的意境。

(六)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诗词情操

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且枯燥,尤其是学生在进行古诗文学习时,总是动嘴、动脑多,实际动手少。除了让学生尝试写诗之外,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动嘴、动脑、动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诗词情操。

例如,在进行杜甫《绝句》的教学时,教师请学生结合自己对此诗的理解,绘制“插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中描写了春风下燕子垒窝、鸳鸯筑巢的悠然景象,学生拿起画笔用线条和颜色将自己的创意展现出来,融入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学生的参与兴趣十分高涨。

(七)联系现实情境,拉近生本距离,理解古诗文所抒情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情感远比学习古诗文的体裁以及创作方式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应用“古为今用”的教学方式,让古诗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学生生活的现代,拉近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古诗文所蕴含的情感理解。

例如,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时,教师运用幻灯片带学生了解了诗中出现的“茱萸”“登高处”所指代的含义,详细解释了“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具体方式。接着,教师请学生对这首诗进行反复的朗读和阅读思考,并在展示的三张照片中找出最适合应用这首诗的情景。第一张照片是学生春游时拍的,当时春光正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第二张照片上是春节时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都在期盼早一点回到家乡,每个人的神情能体现出“归心似箭”;第三张照片显示的是中秋节一个人过节的情形,桌上只摆了一人份的饭菜,电视里放着中秋晚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情感表达明显、理解难度不高的古诗,学生不难发现第三张照片是最切合诗意的情景。在“古为今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掌握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古诗抒发情感的方法,也认识到学习古诗的意义。

(八)设计自主活动,进行诗文朗读,感受古诗文抑扬顿挫

古诗文的创作体裁与现代文学有很大的差异,常见的五言、七言古诗能够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诉尽无限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景象,这种语言的精简之美是现代文学所欠缺的。同时,古诗文作为古代文人雅客记录、抒情的一种方式,具有很高的知识门槛,其中古诗强调对仗工整、平仄严谨,提高了古诗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进行《清明》的教学时,教师先请学生自己朗读几遍。学生朗读时碰到了不知道该如何断句的问题,“清明/时节/雨/纷纷”,学生不是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丝毫没有体现出古诗独有的韵律之美。此时,教师为学生介绍古诗具体的吟诵方式,比如五言古诗常见的朗读规律是“二一二”,七言古诗常见的朗读节奏是“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如果学生不知道该用哪种节奏来朗读古诗,只要试一试就清楚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显然顿挫十分不自然,而且破坏了诗句原本的意思,所以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节奏朗读更合适。

三、结语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而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环境越来越科技化,学生越来越浮躁,无法静下心来感悟古诗文中委婉的情感表达,以及语言精简之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文教学的开展,借助古诗文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古诗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