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昊
(合肥市西安路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小学阶段起着启蒙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融合,促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小学生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和积累,语文正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工具。
其次是思维的锻炼和优化。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逐渐形成自身理解能力,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自身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形成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最后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承载了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因此,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对语言文字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有更深的了解。
在强调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并且使其从中获得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也就完成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厘清学期教学目标,横向关注整体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从导语入手,深入了解整个学期课文的内容、写作特点、思想内涵等方面,提炼出各篇课文的共同特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类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而完善整体教学内容。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关注本单元的整体内容,根据单元导语“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结合参考资料,理清该单元的两个主要训练点:第一点是了解作者描述一件事情的方法;第二点是自己尝试写一件事,并描述清楚。接着,通过对单元导语的分析,分析该单元的具体内容,并一一与主要训练点相结合。第一篇精读课文《风筝》,作者是贾平凹,主要内容是回忆童年生活,重点描述了贾平凹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制作风筝、放风筝以及找寻风筝的故事,充满了童年的天真与趣味;第二篇精读课文《麻雀》,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第一人称描述了文中的“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勇敢地挡在猎狗面前的故事,借此赞扬了母爱的伟大;其他课文如《爬天都峰》和《小木船》也是相似的叙事类文本。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后,需要对照整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回到训练点上,从而确定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课文均为叙事类文本,而由于故事的中心思想不同,各篇课文的关注点各有侧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体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统领全局。语文教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而构成单元的各篇课文总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关联性,因此确立整体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的单个方面,而应该从全局进行考虑,以上述四个维度为基础,凸显全面性。通过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同时得到提升,获得综合和全面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由于本单元课文均属于说明性文本,关注点集中在阅读、提问的训练上,最终落实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上,因此经过教材分析,参照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通过预习和自主学习,可以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本单元要求的25个生字的认知和书写、组词等。
第二,学生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掌握单元学习的重点,灵活应用口语交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学生能够按照文章写作的顺序以及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课内外知识进行回答,并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了解如何描写人物以及事物的过程,进而掌握将过程写具体的方法。
第四,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理解重点字词,感受《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小女孩对于豌豆的观察,以及豌豆拟人化的情感;了解《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科学家对于科学原理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整体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内容掌握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的要求,灵活采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锻炼和优化。可以利用导读构建框架,灵活应用。具体而言,将单元内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灵活应用到其他课文的学习中,达到融合互通的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精读课文《风筝》作为阅读基础,带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贾平凹在文章里具体讲到了哪些场景、事件,以及描述这些事件的方法。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根据这些情节,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进而厘清作者是如何将这件事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对上述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可以对《麻雀》等文章进行分析,应用前述归纳的方法,建立不同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需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触类旁通,因为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展现出不同的文字魅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都是叙事类文本,但是文本之间也有区别。同样是将过程写具体,《风筝》侧重于对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而《麻雀》则涉及外貌、神态、动作等多个方面,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效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该开创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基础,运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利用PPT、希沃课件以及音视频结合的方式来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听觉和视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增强语文课堂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这一历史事件,将文章当中的一些重点知识以及故事线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画面的转换过程中,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促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要会思、会想、会发现、会探索,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能根据知识掌握情况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判断。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