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合教育让特需儿童回归主流。这种回归,不仅是空间上的回归,更是让他们从本质上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普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从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真实存在的差异出发,适度调整课程,确立发展性目标,兼顾每一名儿童,提供差异化支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融合教育;差异化教学;特需儿童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戴守能,中小學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南京,210016)。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路径。实施融合教育并不单单是让特需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空间学习、生活,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差异化教学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必然要求[1]。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以下简称学校)现有11名特需儿童(情绪行为障碍5人、多重障碍3人、肢体障碍2人、发育迟缓1人)。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包括特需儿童在内的每一名儿童提供适合而有质量的教育,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
一、课程调整:做到最小调整、最大融合
开展融合教育需要对现有课程框架进行调整,以满足特需儿童的发展需求。面向普通学生的课程具有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而特需儿童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基础性、层次性、补偿性的特征。但是在一个普通班级中特需儿童的数量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课程教学要求;少数特需儿童需要单独设计替代性课程,满足其差异化发展。因此,课程调整须适度,以期通过最小调整,实现最大融合。
为此,学校在实施融合教育时以国家课程为基本框架,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二元设计,包括特需儿童必须参与学习的普通课程和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特殊课程。普通课程中既有与班级同学一起参加的课程,也有使用特殊教育教材、抽离上课的替代课程,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特殊课程分为康复训练课程和社会适应课程。康复训练课程主要面向感统失调的特需儿童,开展感知、体能等训练;社会适应课程围绕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生活自理等主题,以音乐治疗、绘本社团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见图1)。
二、教学目标:实现潜能开发、适性发展
特需儿童相较于普通儿童,其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会交往等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应具有差异化,即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导向,坚持发展性原则,接纳、认可儿童的差异,承认每一名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提供适性教学,开发儿童的潜能,让他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小王是一名疑似孤独症的学生,存在认知沟通障碍和情绪行为问题。任课教师经过和特教学校专业教师的沟通,将小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转向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上。比如,普通学生需要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对三角形的认识,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初步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的关系,会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师将小王的学习目标调整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并能从几个不同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能够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动画和游戏等新颖的学习载体培养了小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小王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小王表达情感和展示创造力。
三、教学实施:兼顾每一名儿童的成长
在融合教育教学中,要兼顾普通儿童与特需儿童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教育需求,做到有所侧重,使两类儿童都可能从教学中受益[2]。普通儿童主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进行发展,下面例举对特需儿童的支持。
一是准确分析学情,提供课前支持。普通儿童和特需儿童在学情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教学应当从现有学情出发,教师使用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面对特需儿童在知识、能力储备上的不足,教师要进行前置性支持,以补足他们认知上的缺漏。如在学习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教师发现情绪障碍儿童小夏对于二年级的替换方法并没有掌握,于是利用早读和课间碎片化时间带领小夏复习了二年级替换的方法、四年级“和差问题”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是适时调整难度,提供课中支持。特需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扶。如语文教学中“读词语”“读课文”等基础性要求可专门面向这些孩子,以增加特需儿童的课堂参与率。而推动他们的思维进阶,则可以通过提供支架、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方式,降低理解的坡度,营造共学的氛围。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多会走到特需儿童身边,或在言语上加以引导,或手把手行为辅助,或关键处指点一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是开展补偿辅导,提供课后支持。集体教学后教师通过后测了解学生对核心目标的掌握程度,对达成度较低的学生进行补偿辅导,通过个别化讲解、增加小练习、补充相关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如学习完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后,特需儿童良良对于文章的内容仍然一知半解,于是教师便邀请几位学生和良良一起合作,演一演父亲观鸟时的样子,从而让他理解父亲对鸟了解这么多,源于对鸟的细致观察,源于那份对鸟的热爱。
学校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每一名儿童置于课程、教学的正中央,理解、接纳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差异,从差异出发,进行课程调整、目标调整、教学调整,并提供差异化支持,让每一名儿童都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兰.融合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J].现代特殊教育,2023:21-22.
[2]李拉.融合教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54-58.
(责任编辑:叶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