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文章标题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标题来解读文本,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聋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强调文章标题的重要作用,通过解读标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信心,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使其在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标题解读;思维发展;听障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简介】 甘宜玲,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南京,210007)。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1]。听障学生聽力受损,在知识识记、文本分析、语言表达等方面往往与同龄健听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特别是在阅读方面,听障学生普遍因未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而存在畏难情绪,阅读效率低下,更遑论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标题式样繁多,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核心[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标题的重要性,以文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层层设疑,在追问中思考,帮助学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聋校语文教师应立足听障学生认知特点,引导听障学生在阅读时重视标题解读,并教授以标题切入文章的阅读策略,带领学生将文章标题读懂读透,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标题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明确标题作用,重视标题分析
听障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忽视标题的作用和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对标题视若无睹,阅读时跳过标题直接读文章。第二,对标题一带而过,未能准确把握标题。例如,错认标题中的字,将《孔乙己》中的“己”当成“已”;遇到较长标题时存在信息的遗漏,在复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标题时,鲜有学生能完整复述;词序颠倒和破读,将《谏逐客书》标题读作“谏逐/客书”。上述情况皆反映了听障学生对标题重视程度低的问题。
所谓“题如文眼”,标题可以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可以是贯穿文章的行文线索,可以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可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以揭示文章主旨,可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可以一语双关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等。教师在课堂上需反复强调标题的重要性,将标题的解读纳入教学环节之中[3]。高中阶段的听障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教师在教授新课文时,可以先引导听障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再回忆旧知,联系过去所学的文章,明确标题的具体作用。
例如,讲授汪曾祺的写人散文《金岳霖先生》时,教师可通过问题“初中时曾学过哪篇文章,标题作用与本文一致?”,引导听障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鲁迅写人名篇《藤野先生》。然后归纳此类标题的作用: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并通过称谓暗示作者情感。
通过强调标题重要性,明确标题作用,呈现分析标题对解读文章的帮助,教师让听障学生意识到在阅读文本之前先分析标题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觉运用。
二、细化标题解读,形成初步印象
对阅读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长文就知难而退,一直是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痛点。在强调长文阅读乃至整本书阅读的新课标语文课程理念指导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章篇幅可观,信息量巨大。这为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细化标题解读,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切入文章,引导听障学生通过仔细研读标题来把握文章内容,形成对文章的初步印象,有利于缓解听障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信心,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为例,虽然文章所介绍的袁隆平院士因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但文章篇幅较长,且夹杂着专业知识,令听障学生望而却步。教师可鼓励学生先对标题进行精细化解读。首先,该标题包含正标题和副标题。副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为“袁隆平”,而他的身份之一,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再看文章的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这句诗内容浅近,虽然生字“菽”可能令听障学生产生疑问,但他们可以根据“稻”字联想到袁隆平院士的突出贡献——研制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粮食短缺的问题。一个“喜”字表明态度,体现了袁隆平院士热爱自己的研究,并甘于为之奉献的精神。
由此,学生通过仔细解读标题,在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预设,形成了初步印象,锻炼了逻辑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畏难情绪,甚至产生了阅读兴趣。而在阅读过程中证实标题解读的作用,则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
三、围绕标题设疑,助力文本解读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4]。听障学生知识储备相对匮乏,在阅读方面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主动发问的意识。围绕标题提出疑问,带着疑问进行文本解读,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听障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以《陈情表》一文的教学为例,在解读标题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学生注意到这个标题缺乏主语,教师可顺势请学生补全主语,并据此强调陈情的主体为作者李密;再思考“李密向谁陈情?”,明确本文的陈情对象为晋武帝;接着思考“李密在文中陈何情?如何陈情?”,从而引出本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有了这几个问题作为抓手,听障学生就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对文本进行分析,并在阅读过程中着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围绕标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也能让课堂教学的线索更为明晰,这对语文积累相对匮乏、思维能力弱于同龄健听学生的听障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听障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架,帮助他们越过最近发展区,达成教学目标。
四、归纳标题类型,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正如新课标中所要求的,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和提升听障学生的思维,是聋校高中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上文中论及文章标题的多种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引导听障学生归纳文章标题类型,通过总结和归纳同一类型文章的标题设置,切实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以文言文教学中的标题解读为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在标题中常明确提示文体。既有上疏陈事的奏疏类文本,如《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陈情表》;也有记录生活,抒情言志类文本,如《项脊轩志》《赤壁赋》《登泰山记》;还有言事说理的文本,如《石钟山记》《种树郭橐驼传》《庖丁解牛》等。如果再联系到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不可谓不丰富。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听障学生以标题为切入点,以不同的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例如,同样是“记”,《桃花源记》的性质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就有所不同;而《谏逐客书》《陈情表》《谏太宗十思疏》雖文体看似不同,却存在共性。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分析,在掌握以标题切入单篇文章的基础之上,触类旁通,把握一类文章标题的作用及解读此类文章的策略,归纳总结,绘制思维导图,更好地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这对提升听障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方面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久而久之,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发展,思维品质也能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聋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听障学生明确标题的作用,重视标题的解读,以标题为切入点,通过围绕标题设疑进入文本,乃至分析文本,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这一阅读策略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5.
[2]王廷安,姜治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从研读课文题目着手加深理解[J].教育现代化,2018(13):345-346,358.
[3]黄大权.透析课文标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9):23-26.
[4]钱嘉永.语文篇章教学法之擒“文”先擒“题”[J].语文教学之友,2016(10):12-13.
(责任编辑:黄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