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 付洁
【摘要】 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程强调对学生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发展。在绘画与手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感官教学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培养他们的感知、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
【关键词】 多感官教学法;绘画与手工;培智学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郭金,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启智学校(杭州,311222);付洁,中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启智学校(杭州,311222)。
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作品,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多样、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其感官能力和偏好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主动整合感觉经验来理解事物,导致在绘画与手工课程学习中,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发展[1]。在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感官教学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感知、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
一、设计思路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2]“多感官”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简称,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感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感受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觉通道进行全方位感知學习的教学方法。使用多感官教学法能够适应具有不同感知偏好和学习方式的培智学校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觉通道去感知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3]。
基于多感官教学法的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学设计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学情为基础,发掘生活化的多感官学习素材,并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二是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学生多感官体验的教学环境;三是重视师生、生生互动,在课堂中采用能促进学生多感官记忆的策略。
二、教学实践
将多感官教学法应用于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堂,把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和支持融入各个环节中,能促进学生运用多感官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趣味性。本文以校本绘画课《春天的柳树》(以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美术教材第六册中《柳树发芽了》一课为基础)教学为例,详细论述如何在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感官教学法。
(一)立足学情,设计联系生活的多感官体验活动
针对培智学校学生感知觉发展缓慢和感受性存在差异的情况,教师在设计适合学生的多感官体验活动前,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学情研究透彻,如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学科技能水平等。立足学情除了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外,还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测试,结合专业理论判断学生所处的艺术创作发展阶段。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的艺术创作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发展重点:涂鸦阶段(2—4岁),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前样式阶段(4—7岁),是儿童初步的表现尝试;样式阶段(7—9岁),儿童有了形体概念;写实萌芽阶段(9—11岁),是写实描绘初现的阶段;写实阶段(11—13岁),是自然表现的阶段;青春期阶段(13—16岁),是儿童艺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4]。教师不仅应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应结合学生的智力年龄,与艺术创作发展阶段进行对照,确定其实际所处的发展阶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合适的发展目标,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
《春天的柳树》一课以柳树为写生对象,重点让学生练习用长、短线条进行造型绘画。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柳树有了初印象,但在发现和感知美、捕捉和描绘细节上需要加强训练。在技法上,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能使用颜料、水粉画笔等软性媒材绘画,独立画线条的稳定性和流畅性较弱,能简单写生,他们的绘画技能已经发展至“前样式阶段”,因此应以精细动作发展为重点,并强化观察、概括能力的训练;能力较弱的B组学生能使用水彩笔等硬性媒材描画或模仿画线条,画不同类型的线条有困难,他们的绘画技能发展至“涂鸦阶段”,因此应以精细动作和知觉的训练为主。
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经验。培智教育以生活教育为重,因此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多感官体验是必要的。通过分析学生智力年龄对应的艺术创作发展阶段,结合学生感知觉发展缓慢、感受性存在差异的身心特点,教师联系生活设计了多感官体验活动——户外观察体验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专门设计的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利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感知柳树及其所处环境,在观察和体验中为课堂学习和绘画创作积累丰富的感官经验。
(二)着眼目标,创设丰富学生多感官体验的教学环境
培智教育是以“生活为核心”的“个别化”的教育,单一的教学目标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实施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育,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班学生普遍存在感知觉发展缓慢的情况,教师依据学生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结合康复情况,设计支持程度不同的个别化教学目标(见表1)。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个别化的支持,实现最大限度发展,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布置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
1.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教室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感觉,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贴近生活、感官刺激丰富的环境是培智学校学生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效果。
【环境创设】
本节课围绕主题“春天的柳树”,在去除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环境布置后,首先在电子白板旁边点缀柳条,在教室中摆放仿真绿植垂柳树。色彩明亮、形象具体的装饰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获得视觉和触觉体验。同时,教师也把装饰作为课堂教学用具,引导学生在创作时主动观察,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融入视听元素,播放配有悠悠筝乐的春天柳树的视频。风拂垂柳,莺啼燕语,能唤醒学生的视听感受,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使其进入感受美、表现美的状态。
2.采用倒U字型的座位编排
课堂座位编排是教学环境创设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学生课堂行为、学习态度和注意力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培智学校日常课堂座位编排有传统秧田型、倒U字型和分组座位。绘画与手工课堂中,教师需要经常性地评估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学生个别化的支持与互动,因此,倒U字型、分组座位更为合适。倒U字型的座位编排为教师设计和呈现教学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心区域。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则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环境创设】
本节课采用倒U字型的座位编排,进行同质分组,让能力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方便教师辅导,并能减少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倒U字型的座位编排,有利于教师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完整呈现给每一位学生。例如,在观察柳树形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心展示仿真柳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感知柳条的环节,教师在中心示范,随时走到有需要的学生面前进行互动支持;在贴柳树叶子的环节,学生到中心区域练习,教师分发材料和提供指导也更便捷。
3.营造积极、愉悦的心理环境
营造积极、愉悦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學生充分发挥多感官功能,甚至能引起各感官之间的联觉;而紧张、恐惧的心理会阻塞感觉通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一要关心学生的进步,多表扬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如学生能仔细观察,则立即给予评价,表扬学生注意力集中;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能看到、听到、摸到并有表达欲时,先请学生大胆地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感官体验;三要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在给予最少支持的基础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作品并展示欣赏,获得成功的绘画创作体验。
(三)重视互动,采用促进学生多感官记忆的策略
多感官教学法关注的是直接经验,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结构进行内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多种感官经验,促使抽象的理性知识通过学生的多感官感知而变得立体化、形象化[5]。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促进学生多感官记忆的策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充分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片段】
情景导入环节,回顾以“春天的柳树”为主题的户外观察体验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活动记录。回顾熟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唤醒学生感官体验。
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提供多种教具支持,如实物、模型、照片、视频、板书等,带领学生开展看、摸、贴、数、比等互动活动,感知春天的柳树和柳叶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观察写生对象,从多个方面学习和记忆。
练习创作环节,学生练习用长线条画柳枝,用短线条画柳叶。教师进行视频演示和直接示范,提供多种学具,如线描稿、不同触感的画材、不同大小的纸张等,并对使用颜料(技法:点—提)和水彩笔(技法:两条短线表现披针形)画画的学生分别进行个别化指导。学生在练习创作中运用多感官记忆,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技能形成。
展示评价环节,通过展示和介绍作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评价和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增强创作自信心。
三、教学思考
(一)课堂上借助多种方式实现多感官教学
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中,培智学校学生有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充分体验制作过程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感知和欣赏的方法,丰富视觉、听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趣味。基于课程性质,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同时,在多感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等,也要用好实物、照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具,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多感官体验,鼓励其主动观察、实践。
(二)课堂外激发学生运用多感官开展创作
培智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除了课前体验活动和课堂教学外,教师要拓展课后写生,鼓励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观察和绘画能力。体验式美术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绪、情感和认知上的体验,发展观察能力,并运用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和描绘生活[6]。艺术离不开生活,学生的大多数作品与其直接感知的环境相关,熟悉的生活事物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绘画创作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运用多感官开展创作。
(三)通过多感官体验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课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而且可以辅助进行康复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康复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将绘画、手工、音乐、表演、游戏等多种内容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多感官体验活动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身心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68.
[3]克里斯蒂·沃德.“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M].王斌,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71.
[4]王东生.智力障碍儿童绘画技能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39-42.
[5]陈燕平.多感官教学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
[6]刘淑新.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24.
(责任编辑:黄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