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研究

2024-02-13 00:00:00陈飞虎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生物双减

【摘要】在“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大部分学生一提到作业就面露难色,他们认为作业枯燥乏味,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心理。自从最近几年“双减”政策颁布和推进以来,这一现象得到很大的改观,不过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须解决。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重新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增进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乐于完成作业。基于此,本文以“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为研究对象,同时分享一些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 初中生物"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097-03

“双减”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培训负担,但是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常规环节与构成,又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有效设计作业,真正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使其健康成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以“双减”为基本导向设计作业,提升作业内容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把握好作业的数量,带领学生通过完成较少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学好生物课程。

一、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现状的分析

(一)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因为初中生的爱好兴趣与个性特点有明显不同,他们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有的教师设计作业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现象的存在,缺乏针对性,通常是采用一套一样的作业面向整体同学,这样将会导致优等生认为作业比较简单,学困生则认为作业较为复杂,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有的初中生物教师则过于关注作业的难度与形式,学生面对此类作业极易引发抵触心理与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热情。

(二)作业内容乏味和枯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一些教师往往会安排数量较多的作业内容,尽管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却有很多重复性的作业内容,像抄写和背诵重点知识等,显得十分乏味、单调,还缺乏指导性,体现出作业的不足,他们纯粹地为完成任务而抄写和背诵,很少深入思考这些知识的深意,难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深刻内涵,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导致他们产生更多的烦恼。

(三)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

一些初中生物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设计作业时习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以往的书面作业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情况,属于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机械性、重复性记忆,缺乏趣味性和新意,学生更是疲于应对,积极性显得不够高,影响到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作业检查批改不及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一般都是大班,由于是一门小科,一位教师通常负责多个班级的教学,不仅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作业的任务量也相当大,当布置完作业之后,很难及时检查与批改,以至于学生认为作业不是特别重要,出现怠慢的态度,不利于他们生物学习能力的展现。有的教师则使用抽查的方式批改作业,致使部分同学产生侥幸心理,认为教师不会刚好抽查到自己的作业,所以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写作业。而且一些初中生物教师批改作业时采用的评语比较固定与机械,难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影响他们继续完成作业的兴致[1]。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前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生物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前作业通常遭到忽视,一般以预习形式展示课前学习,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提前阅读教材内容,效果一般,对他们接下来的正式课堂学习帮助有限。在“双减”背景下,为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初中生物教师可围绕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课前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阅读型、调查型或者搜集型等作业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前环节自主完成,以便他们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学习,主动同他人展开互动,改善课堂学习效果[2]。

比如,在开展“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属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虽然难度一般,但是初中生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显微镜,他们的自主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可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征设计课前阅读型作业,具体如下: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显微镜的结构,记下各个部分的具体名称和功能;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使用方法;将这些基本信息梳理出来,设计一个树形图把相关内容展示出来。之后,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阅读和思考相结合,阅读教材内容的同时动脑思考,有的放矢地研究和探索显微镜相关知识,并通过绘制树形图的方式初步建立直观认知,增强记忆的效果,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扎实根基,使其明确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找到自学方向。

(二)合理安排随堂作业,学生进行当堂练习

随堂作业指的是在课堂上讲授新课的同时安排一些与之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学习完新课内容以后,立马就通过作业形式进行检测,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使其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和记忆。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结合知识点的特色安排解答型、制作型或者绘制型等不同形式的随堂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当堂练习,使其通过认真思考迁移所学知识,让他们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提升课堂学习质量[3]。

例如,在实施“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这两类常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当讲授完新课内容以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制作型的随堂作业:当学习完动物和植物这两类细胞相关内容以后,大家是否形成更为科学的认知?请大家利用周边一些材料自主动手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模型制作出来。同时,提示学生在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时,需要根据各个结构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材料,细胞壁可使用塑料袋,细胞膜可使用保鲜膜,细胞核可使用小石头,细胞质可使用白纸等,并把各个结构的名称标注出来,直观呈现所学内容,让他们展示作品的同时简单描述各个结构的功能,使其主动使用身边材料用心制作细胞模型,实现手脑的同步使用,深刻认知所学知识。

(三)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减少枯燥乏味的练习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源自社会的智慧型科目,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不仅课本中蕴含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除在新课讲授环节引入生活资源以外,设计课后作业时同样可贴近实际生活,借助生活化作业减少枯燥、乏味的练习,尽量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相结合,使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内心产生共鸣,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4]。

举个例子,在“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中,本节课主要学习人的性别遗传相关内容,涉及能够识别出不一样的性别染色体,可以描述人类染色体在遗传中体现出来的规律,以及了解男女婴儿性别机会相同的实验研究方法等,这些知识点均同实际生活之间有紧密关系,教师可设计一些现实生活的作业内容,从识记、分析、理解、运用和综合等方面展开检测,安排选择题、简答题与综合分析题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其中围绕“识别不一样的性别染色体”设置为选择题与简答题,围绕“人类染色体在遗传中体现出来的规律”可设置综合分析题,三种题目类型均有所涉及;围绕“男女婴儿性别机会相同的实验研究方法”也安排这三种类型的题目。之后,教师指引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完成作业,促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生物学和生活的关系。

(四)设计分层生物作业,满足整体学生需求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为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可引入分层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度、形式不同的作业内容,当然不能只纯粹地按照他们成绩分层,还需掌握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能力等,将分层变得更为科学。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情况设计分层作业,作业内容体现出进阶性,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均收获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5]。

在这里,以“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分层作业,常规型:要求学生在心脏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回顾心脏结构相关知识,思考问题:如果自己是一个红细胞,在心脏里面是怎么运行的?根据提示写出运行路径,介绍心脏中的血液循环情况,归纳心脏的功能,并回顾血液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的过程。发展型:要求学生自主画出血液循环的路径,把心脏、肺循环和体循环这三大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加以归纳与整理。挑战型:总结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主要任务,以血液循环路径为前提进行优化、调整与完整,把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运输路径补充出来,理解两条血液循环路径之间的内在关联,归纳血液循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

(五)科学设计实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实验不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常用方式之一,也是他们研究与探索生物学现象的一种关键途径,关系到整体生物学习质量与效果。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还要科学设计一些实验型作业,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亲自动手设计、操作与完成实验,使其通过实验完成相应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6]。

例如,在讲授“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过程中,本节课主要探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学习完新课内容以后,教师可布置以下实验型作业:有人说过,金鱼饲养起来既是很容易的,又是很不好养的,你们是否养过金鱼?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金鱼的存活?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对比性实验尝试制定方案,通过实验研究哪些环境因素会对金鱼的存活产生影响。提示学生在实验中明确变量,要结合课堂上操作的对比性实验完善方案,评估温度、光照、体重、呼吸频率等因素分别对金鱼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让他们找到明确的思考与探究方向。之后,学生将会在实验型作业下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致,利用课下时间自觉设计与操作实验,使其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得到预期实验结果,让他们深刻认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六)巧妙设计实践作业,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在之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作业都是书面形式,长此以往极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使他们对待作业的态度较为被动,难以积极、主动地完成。面对这一不利局面,初中生物教师可巧妙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摆脱书面抄写的局限性与无趣性,完成作业的场所由作业本转变为社会、生活与大自然,拓展作业的范围与空间,使其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释或者处理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迁移应用能力[7]。

比如,在进行“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教学时,当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设计一项课下实践类的作业,给出以下情境:周末快到了,大家回家以后是不是很想吃妈妈或者爸爸做的饭菜?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做出美味可口、营养均衡的饭菜,但是很辛苦,在这个周末,请你们为家人做一顿营养均衡的饭菜。这样由传统的书面作业转变为动手类的实践作业,学生在做饭之前需回顾所学的理论知识,科学使用营养常识,让他们设计出包含五种食物且有均衡比例的食谱,在家长陪同下去超市选购菜品,在具体的做饭环节需注意安全,吃饭时把做好的饭菜拍照分享至微信群内,并为家长介绍里面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树立端正的营养观念。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延伸,既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又是师生双方进行沟通的渠道,教师应转变以往固定不变的作业设计思路,仔细研读“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与内涵,结合生物学科的特征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走出题海战术的束缚,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帮助他们减负。

参考文献:

[1]吴加强.“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智力,2024(1):9-12.

[2]冒俏如.“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融合作业的设计探讨[J].成才之路,2023(35):105-108.

[3]周微波.“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分层作业的实践 [J]. 家长,2023(28):138-140.

[4]董世清.“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作业个性化的设计及评价策略[J].求知导刊,2023(27):74-76+82.

[5]邱华金.“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J].家长,2023(27):119-121.

[6]孙秀云.双减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后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22):124-126.

[7]李广.“双减”下的初中生物作业的优化设计[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7):140-142.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生物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