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

2024-01-25 18:44崔秀明
高考·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指导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崔秀明

摘 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功利性日渐凸显,课内文本教学往往受到分数的钳制而变得愈加追求答题技巧和应试策略,作为语文学习延伸拓展方面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更加被广大教师忽略。这些被忽视的课外阅读部分,也恰恰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课外阅读教学环节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指导性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将从教师这一行为主体出发,以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探析教师应当如何立足于教材文本,对课外阅读文本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学生的影响者和引导者,在培育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活动中担当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维度,不仅要对课内文本进行精读释义,同时也应当将其向课外阅读文本进行迁移,并对学生传授课内外文本联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新的学习路径进行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有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更高层面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一、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不应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割裂来看,二者应是统一的整体。这也同核心素养的四个环节一样,彼此相互联结。如想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可先从课内阅读入手,通过课内阅读的讲解,引申到课外,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选编了7篇文章,文章体裁多样,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

该单元七部作品,从不同的文学体裁出发,为学生很好地呈现了当代文学的整体发展风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同时,也应当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将教材中出现的作家作品迁移到该作家的相关作品,或与该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家作品中去。

例如,在讲授《阿Q正传》一文时,教师除了讲授阿Q的精神胜利法之外,也可与鲁迅的另外一篇短篇历史小说《非攻》相关联,这篇小说写于1934年,被收录于《故事新编》中,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险恶,历经“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极端的反动政策,鲁迅创作这篇文章也是想通过墨子及其他形象讽刺鞭挞一群与自己精神信念相悖的人和事,同时也能达到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效果[2]。这对学生理解《阿Q正传》的内涵很有益处。

再如,在学习《边城》一文时,教师可以迁移到沈从文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三三》,这篇小说写于1931年,成书早于《边城》,小说的创作背景同样取自于湘西偏远山村,作者笔下的三三和翠翠一样,都是一个美丽大方、淳朴善良的姑娘,但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有所不同,所以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学生可以通过两个人物的比较阅读,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如何展现浑然天成、自然唯美,但又不与人性相悖的个性主张。

除了联读作者的同类作品之外,还可以拓展至不同作家同题材的作品。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与《阿长与<山海经>》联读。《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笔下最为温暖的一篇,文中记述了作者对保姆阿长一生的回顾,充满了鲁迅的温暖回忆,这与艾青笔下对大堰河的描述如出一辙。大堰河和阿长都是无名无姓的农村妇女,两人都有悲惨的身世和不幸的命运,但是两人又都具有一样的优秀品质,她们都有着真挚的感情和善良的心灵。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表达和形象塑造上的差别,以此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单元中有一篇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此诗以轻柔含蓄的诗风表达了作者对剑桥母校的怀恋之情,辞藻美妙动人。但他对剑桥母校并非只作了这一首诗,还有一首《康桥,再会吧》,教师完全可以在讲解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另一首,并从中找出两首诗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写作特点,辞藻运用。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也能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一举两得。或者教师也可以从作者生平入手,谈谈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的故事,名人的“八卦”或许更能吸引青春懵懂的高中生们,激发他们对多位作者的好奇,并去阅读他们的名篇佳作。让学生带着乐趣阅读作品,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总之,課内的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课文本身,教师应认真研读课内文章并善于挖掘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从作者自身、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多角度入手,不断在讲解过程中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外自主寻找有关材料阅读。

二、传授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

教师做好课内工作,不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工作毕竟是要学生本人来完成,要落到实处,教师不可能手把手引领前进,因此,学生如何阅读便成了难题,有些学生会阅读,懂方法,读起书来得心应手,在保证量的同时亦有质的飞跃[3]。亦有些学生不懂方法,只顾盲目死读,浪费时间不说,也得不到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间的读书差异,教师应重视起来,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阅读步骤

拿到一篇课外文章,学生无从下手,只顾着从第一个字阅读到最后一个字,这种方式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先了解作者本人(作者的生平,地位,经历等),必要时要了解时代背景,这样对之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帮助。比如鲁迅先生的《药》。这篇小说的主题如果孤立来看很容易发生错误。被读者认为“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寂寞的悲哀”,若单看文章是言之成理的,但若联系时代背景来看,便能了解到此文主题应是关于反封建的[4]。之后,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题材,不同的题材自然也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对于记叙文类文章应着重梳理事件脉络,对其中重要人物分析其形象、特性,分析写作特点,并体会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真正思想感情。对于诗歌、散文等题材应抓住文章重点意象,并对意象所象征的真正寓意进行分析。对于文言文、古诗一类文章应着重关注翻译,理解全文大意以及重点实词、单字翻译。只有对不同类别的文章对症下药,方能快速、准确地领会文章深意。

(二)不同的阅读体裁,对应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师应传授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阅读方法。其大概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四种。学生在阅读课外诗歌、散文时可应用朗读方法,用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单一的视觉活动转化为多种感官的有机融合,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更能深刻領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当学生在阅读除诗歌外的课外材料时,教师应鼓励提倡学生运用默读方法,学习语文,培养阅读能力,指的主要是默读能力。现代社会要求阅读应提高速度,而默读便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理想方式,默读凭借着其速度快、理解透彻等特点也逐渐成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阅读方法。对于字数过多,过于冗杂的书籍篇目,学生可用略读方法,不要咬文嚼字,求其大要即可,应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大意,抓住文章重点上,对于那些字数少,可细细研读、品味的名篇佳作再运用精读模式,字求其训,句索其旨[5]。秉着认真、仔细的态度对文章进行逐词、逐句、逐段地深入分析,直至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必要时亦可以背诵全篇,在潜移默化中消化作者语言,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逻辑。

三、推荐有益读物,传播正确理念

教师只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步骤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书籍种类异常丰富、繁杂。许多高中生在如何选择书籍,选择什么类型的书籍上有疑问,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并传播正确的理念。对于正确的理念到底是什么,教师们已经出现了分歧,有些教师以名家为尊,认为只有名著经典,方是正统。给学生推荐的也不外乎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古文观止》一类书籍。并非说这类书籍不好,而是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兴趣爱好推荐书目。现代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这样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反对两种倾向,自由放任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清规戒律也是违背了学生的客观实际,正确的指导是,既不能放羊,也不能约束,重在正面引导[6]。”于漪的话给我们以启示,推荐读物不应专注经典,可根据学生个人性格、思想的不同推荐不同的书籍。

我们最终培养的是高中生课外阅读兴趣,若是不从学生实际出发,阅读兴趣激发也是很困难的。教师应时刻了解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思想倾向。比如,对于有明确人生志向、梦想的学生,教师可专门推荐有关其梦想领域的书籍,在培养读书习惯的同时也能不断坚定其人生目标。而对于那些无明确志向、性格内向不自信的学生,教师可多推荐像《李安传》这样在逆风中仍坚持不懈,最后成功的名人自传,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强自信心。其次,课外阅读的推荐也不应过分拘泥于世人喜闻乐见的小说、散文等类型。只要书目是优秀的,有益于学生阅读的,无论何种形式都可以作为被推荐的对象,上到期刊、报纸,下到平时班级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只要文质兼美,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学。

再者,有部分学生热爱阅读,但所看书目大多是关于情爱之类的文艺作品,教师不应“一棒子打死”,所有事物均有两面性,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本质。对于情爱描写这类书籍,有的下流低俗,有些却弘扬了在特定时代人们高尚而有意义的伟大爱情。教师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着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关注情爱背后所表现出的深层思想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念。

四、提升教师的素养,时刻感染学生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教师若是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也将尊重教师的教诲,切实做好课外阅读工作。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时刻感染学生。教师素养的提升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提升思想素养

意识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培养教师正确的阅读观,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但思想素养也并不局限于阅读观念,教师高尚的师德,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与理解,尤其是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准确把握,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些都是思想素养应提高的方面,也将有益于教师的指导工作。

(二)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所做的课外阅读指导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语文教师就需要具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当教师想向学生推荐一部课外书籍,必事先了解文章内容,并能列举此文的优劣好坏。只有教师充分做好工作,才能指导学生阅读好的文学作品。况且,课外阅读类型包含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古语等,教师若肚子里没有一些“墨水”,指导起学生来也是有心无力,无法得到学生的信任。

(三)提升专业素养

虽说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师知识广博丰富,看起来杂乱无章,但细细追究,是有中心支撑的,那就是一切从语言教学的需要出发,并归结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个主要目标上。因此,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也是异常关键的,所谓专业素养,包括语文理论素养,即语文知识丰富并能恰当运用语文知识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还包括语文能力素养,例如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同样重要也时常被人忽视的一点还有语文研究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研究意识,不断地探究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工作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就可以讨论探究运用何种方法来激发高中生的兴趣,集结全体教师的力量,必能寻找到有益良方。

结束语

之所以选择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策略分析为论题,一是高中生独特的主体特性,二是课外阅读本就被大众所忽视,三是教师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主体,在课外阅读的培养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再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课外阅读的培养秉承着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扩展审美修养的目标,是应大力提倡的。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因而便有了研究的价值。总而言之,此文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教师更加明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对于其中的培养方法也仅代表笔者的观点、看法,对于课外阅读培养仍需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魏尉.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92-109.

[2]岳凌.论非攻的讽刺艺术[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1):138-140.

[3]吴菊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9(9):6-8.

[4]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M].天津:新华出版社,1983:88-93.

[5]高平.浅议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9.

[6]徐金海,金正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J].全国性中学语文学术期刊,1979(10):318-339.

猜你喜欢
教学指导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的方式方法
浅谈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