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4-01-24 11:19汪勇
高考·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汪勇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不仅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途径,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平台。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这些技能不仅在历史学科中至关重要,也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教育者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积累这些重要的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和社会参与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当将这些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应对未来挑战。高中历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素养培养的平台,应当充分发挥其潜力,为学生的成功和成长做出贡献。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对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等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中至关重要。因此,高中历史课程应当以培养这些素养为核心,而核心素养也应成为教学的指导性原则[1]。首先,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因为它们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体能力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長使得信息的获取和筛选变得至关重要。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强调了学生需要具备有效搜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比较不同历史观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和职业生活。其次,批判性思维也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历史不仅仅是一系列事实和事件的堆积,更是一种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应当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分析证据、形成合理的历史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寻找证据并分析历史事件。这种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重要。最后,跨学科能力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另一个关键方面。历史不仅仅与历史学科有关,它与文学、科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因此,教育者需要鼓励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讨论工业革命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通过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问题。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缺乏的积极要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历史意识的关键环节,然而,有时候它可能缺乏一些积极要素,这些要素本应丰富和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第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互动性。传统的历史课堂常常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要角色,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为了改进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见解。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第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通常缺乏多元化的教材和资源。有些历史课程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科书,这可能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并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多种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及不同作者的历史解释。这种多元化的教材运用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2]。

第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时候缺乏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常常感到历史课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没有直接关系,这可能减弱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强调历史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例如:讨论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或者分析历史决策对现实政策的启示。通过建立历史与学生生活的桥梁,可以激发他们更深入地研究历史的兴趣,并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时候忽视了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社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一些课堂中,这种跨学科联系被忽视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分析历史文学作品、探讨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等。这样的跨学科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样的问题。

可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虽然有其价值和重要性,但有时候缺乏互动性、多元化教材、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改进这些方面可以使历史课堂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更全面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历史教育应当不断演进,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要点,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要点,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教师需要明确在每个教学单元中如何培养和评估这些要点,确保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计划应首先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授古希腊文明时,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分析能力、资料搜集和评估技能,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核心素养要点相匹配。例如:如果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基础较弱,教师可以首先引导他们学习信息检索和评估的基本技能,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历史文献分析。比如:学习《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时候,就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真相,明确振兴国家的责任和使命。针对这一点,要做好细致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在导入环节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奠定学习基础,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供思维支架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益的关键。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授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寻找答案并分析不同观点。提供思维支架是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首先提供学习指導,如提供分析历史文献的步骤或问题。例如:在学习一位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个人物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等,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分析。示范思维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首先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分享自己如何查找资料、评估证据和形成观点的经验。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实际应用。比如:教师可以从核心问题入手[3]。在学习《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这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应从核心问题入手,例如:“这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首先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信息,包括每个朝代的兴起、统治者、政治体制等。然后,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分析这些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共性和差异。例如:他们可以首先比较这两个朝代的统治形式,是否都采用了封建制度,以及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将首先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君主的权力、贵族阶层的地位、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为他们提供历史思维的锻炼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核心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明确高考重点内容,提高能力素养

明确高考重点内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首先深入研究高考考纲和题型,确保课程内容与高考要求相契合。例如:在高考要求强调某个历史时期或主题,教师可以首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素养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考核形式。例如:在准备高考时,教师可以组织模拟考试,模仿高考题型,帮助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并评估他们的能力素养。这种形式的评估可以首先揭示学生的薄弱点,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明确高考重点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建议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化对高考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现代史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高考相关的历史书籍,以拓宽他们的知识广度。

(四)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创新教学策略

创新教学策略需要教师首先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理解程度。例如:在讨论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特定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以了解他们的背景知识和兴趣。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时期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相关的材料和深度的探究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创新教学策略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例如:在历史研究项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根据学生的选择来制订教学计划。这种参与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关注学生的表现,创新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以便观察和评估他们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对古代中国文化、发明和贸易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深度等,教师将会了解哪些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基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首先调整教学策略。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研究任务,如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古代中国发明或发现进行深入调查和展示。对于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图表、图片和简化的文本,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4]。创新教学策略也可以包括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模型、实验室活动等。例如:当学习中国古代的贸易往来时,教师可以展示具体的商贸地图和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经济行为,了解这种经济往来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实践性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发明的发展和重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丰富检测形式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策略。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识别这些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在组织小组活动时,教师知悉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技能,以促进合作和互补。丰富检测形式是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和小组展示。例如:在学习一位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份研究报告,然后进行口头展示,以展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学生可以参与评估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相应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以促进自身对历史的课度学习。这种自主性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课程时,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提供丰富的检测形式:进行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测试学生对关键概念和事件的理解;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布置研究项目,要求学生深入研究特定事件或人物,然后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检测形式,教师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帮助他们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思考和分析[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聚焦核心素养要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明确高考重点内容、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意识。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历史课堂将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提升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何伟芝.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入侵的加剧一课教学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4):149-151.

[2]司娟.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2022(36):52-53.

[3]黄仁江.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索[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7):115-117.

[4]俞建梅.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4):99-100.

[5]王树和.浅议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3(2):145-147.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