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原清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与裂变,这要求人们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生力军,只有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衡量社会文明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基于此,初中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专题阅读、读写评议、绘制图谱、影视表演、知识竞赛、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阅读兴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而且国家连续多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成年人阅读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2岁以下儿童所形成的基础能力。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生力军,只有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信息,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当前大多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较低,他们常常只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却将课外阅读视为负担。初中生若仅阅读教材的二百篇课文,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恐怕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因此,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衡量社会文明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要想实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课外阅读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而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第一要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初中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美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斯蒂芬·克拉克在其《阅读的力量》,提倡“自由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当孩子因兴趣而阅读时,他们的阅读理解力会增加”。可见,培养阅读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和能力是并蒂莲花,而语文素养则是学习语文的必然归宿。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真正有效的途径。
(二)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完善人格的有效方式之一。著名学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兴趣决定了个性自我,能够形成独立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他们辨别真善美、假恶丑,能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生活。因此,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养成健全人格。
二、初中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课内外结合的专题阅读
教育大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时,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作者、体裁、单元训练重点等角度,补充一定的课外文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
例如,学生刚进入七年级,大多鉴赏能力不足。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首先推荐学生阅读三篇关于童年专题的课外美文:丰子恺的《忆儿时》、王安忆的《儿童玩具》、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学生可以从“好玩的事情”“美丽的风景”“故乡的人们”等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摘抄语句作为读书心得。然后,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剪裁成“树叶”形状,小组成员共同绘制成一棵“阅读树”,看看哪个小组的“阅读树”最茂盛。这样,借助学生间的良性竞争,班级就会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二)召开“读、写、评、议”的读书交流活动
开展课外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举办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当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有利于课外阅读逐步深入地展开。
例如,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诗文朗诵大赛,评选“校园朗诵之星”;鼓励学生修改自己最优秀的文章,能够入选班刊或是发表在校刊上的,就誉以“写作才子”的美名;在年级里召开读书交流会和优秀读书摘记展览会,推举“读书十佳学子”。一系列的“读、写、评、议”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可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展示阅读成果,检验阅读效果,为学生营造出一方兴味盎然的“阅读天地”,学生徜徉其中,可以尽享课外阅读的乐趣与美妙。
(三)采用绘画形式创设读书环境,共绘人物图谱
随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增强,教师会循序渐进地介绍一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给学生。为克服一些学生对阅读较长名著的畏难心理,要求学生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将主要人物一生的发展变化轨迹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同时给图画配以文字标题。
例如,在《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绘画展示中,学生自愿组成了不同的绘画小组,共同完成《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中经典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图谱。《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等都被学生描绘得惟妙惟肖;《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诸葛亮舌战群儒、刘备白帝城托孤等故事跃然纸上。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绘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名著故事内容的记忆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文字与绘画艺术的思维转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四)尝试课本剧表演、影视剧配音等形式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学生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心理学表明,学生天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尝试进行课本剧表演,能够使他们兴致勃勃地体验故事里的特定角色,借助角色的台词和动作,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人物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巴黎圣母院》时,很多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不能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大段地描述巴黎的建筑及其对艺术的见解,因而对名著阅读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当听到要编排课本剧时,学生却群情激昂:女生都争着想扮演漂亮的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男生有的想扮演英俊的军官,有的想演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上网搜集表演脚本、修改台词,一些学生还主动做起了演出的幕后工作,制作表演道具,精心设计舞台的表演背景,帮助化妆,最后学生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师生。
此外,阅读名著还可以采用影视剧配音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故事,体验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推出一批声情并茂的“表演新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五)巧妙设计有价值的话题,举行辩论会
进入初二,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较明显的飞跃,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课堂辩论的形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如阅读《经典常谈》中的《战国策》《诸子》部分,鉴于春秋战国时期距离现在中学生的年代较为久远,因此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感受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风云。北京海淀区姚艺艺老师做了如下的活动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群雄争霸,‘士这一阶层应势而起。他们持各家之见,汇聚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在这里,学无止境,士无贵贱,他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现象。本周阅读课上我们将举行一场模拟稷下学宫的辩论,试着再现当时百家争鸣的伟大奇观。”
辩论会前期准备:
1. 知己知彼:重点阅读《三礼》《四书》《诸子》三篇,做好圈点勾画,提炼各家代表人物及其觀点(参考阅读书篇如表1所示),可借助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
2. 言之有序:学生认领儒、墨、道、法各家身份,组成四大学派,分类梳理整合自家观点。
3. 持之有据:结合课内已学文章,以及提供的助读材料,能用具体事例或严谨说理,佐证自家的观点。
这样的辩论活动,通过再现百家争鸣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归类梳理各家学说,在论辩中吸收、融合各种思想,让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从而有助于帮助其理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权衡利弊得失,还可以增进真知灼见,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因此,通过阅读开展辩论会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六)开展“名著知多少”的阅读竞赛
利用较长节假日或寒暑假开展“走进名著”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新课标向学生推荐了一大批文学名著,这就决定了名著阅读需要采用更有效的形式。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其目的还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在阅读活动中,一些有演讲和表演才能,或是有绘画和音乐才华的学生会脱颖而出,但没有特殊才艺的学生则缺少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适当开展一些形式灵活的阅读竞赛,能够激发起一批记忆超群的学生的阅读潜力。
例如,开展关于《论语》《战国策》《四世同堂》等名著的知识竞赛,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数量,明确努力的方向,还能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让学生争相传阅某一本好书,争相了解某一作家,能够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七)创设有趣的情境任务,采取项目式学习
有学者表明,语文教育要做到常式与变式的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往往是大部头的经典作品,因此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时,可以采用召开新书发布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下列阅读活动:为纪念《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八十三年,某出版社准备召开新书发布会,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为扩大新书发布会的影响力,出版社决定举办《红星照耀中国》“红色英雄”海报设计大赛。要求提交设计成果和说明。设计要求:海报要有整体设计;海报主要由“色彩、文字、图像”要素构成;要立足于原著,突出英雄人物特点和精神。
任务二:重新设计《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封面,要求必须出现书中的人物,请为封面甄选人物并选其中一个人物,写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人物范围为《红星照耀中国》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设计内容包含人物衣着、动作、神态、道具、背景等。阐述设计的意图和人物入选依据可以适当地运用想象和联想,但必须符合人物原型的特点和精神气质。
任务三:现场采访,讲述领袖故事。任选书中某一个领袖人物,选择这一人物最打动你的一个故事,撰写演讲稿,力求凸显领袖人物的某一特质。
这样项目化式的阅读任务,能够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实现学科育人的教育功能。
(八)开展科研小论文的探究活动
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实践中,大多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只满足于大致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却很难真正深入地走进名著去挖掘名著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几个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然后针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困惑或问题,将其细化和切分为小的课题进行研究;再结合学生的兴趣,适时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名著,提高阅读的质量。
例如,有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提出了以下困惑:“108个英雄好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让人感觉面目可憎?为什么小说里多次出现英雄劫法场、好汉打虎等看似雷同的故事?”于是,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自愿组成了几个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研究题目:《鲁智深和武松之异同》《浅谈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从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看〈水浒传〉的“同而不同”》等。再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工,启发他们采取前后勾连、比较阅读的研究方法,定期召开课题小组的讨论会,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课题展示和现场答辩。
这样一系列名著阅读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层层深入地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活动,更是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升华到阅读研究的层面,发挥了班级中一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学生今后继续深入阅读经典名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九)亲子阅读,调动家长和学生共读共写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时就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这对他们今后的阅读生活将产生意义非凡的影响。孩子入学后,家长应该主动营造读书的情趣,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读书环境,和孩子共创一个书房或读书角。書房的布置得体,体现读书的氛围,可以贴一些孩子自己的绘画作品,书架上摆放各自爱好的书籍等,孩子和家长在各自的小天地看书、学习,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在阅读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教师让每个家庭进行亲子共读共写,建议每个家庭录制亲子朗读的视频;然后母子或父子共同在本子上手写读完文章的感受;最后全班专门汇总成班级读书视频,发布在班级的公众号里。这样亲子共读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既提升了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读父母阅读感受的文字后,能够体验到父母内心深处幽微的情感,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本研究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总结为专题阅读、读写评议、绘制图谱、影视表演、知识竞赛、举行辩论会、开展课题研究等。根据布鲁姆学习金字塔理论,专题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读写评议的交流活动能将被动的阅读转化为讨论、写作实践,使静态的思维过程外显化;绘制人物、影视表演、知识竞赛、举行辩论会,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给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课题研究则注重探究性阅读,着眼于解释推断、应用评价、反思与创造等能力的培养。这样以“乐”激趣、以“赏”激趣、以“赛”激趣、以“研”激趣,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实践表明,借助以上教学策略,大部分学生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兴趣,显著提升了语文素养,也极大增强了自主阅读能力。可见在中学阶段强调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能够起到为学生精神打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本华. 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体系——谈统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35-42.
[2]王庆红.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整合[J]. 石油教育,2007(05):81-82.
[3]冯霞.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作品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8.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