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承兰
摘 要: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对其今后实现生命价值具有正面的作用。初中生处在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但是还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且容易受他人干扰。为此,在初中时期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能够将知与行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的学科,但是就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作用并未完全体现。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影响教学成效的问题,创新教学路径,以此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道德修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未把握教学的本质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求初中时期的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教学都要将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与身体、心理素质为核心,要切实服务于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就当前的实践教学情况看,有少数教师还是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中,以“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主,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未能够给学生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指引,限制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唯有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技术、引入先进的思想,将学科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够把握教学的本质。
(二)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担负着引导学生思想的重任,但是教科书中概念、定义非常多,要想让学生吃透这些定义、概念,不仅需要细心讲解,还需要在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方式的辅助下,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实质上,目前少数教师在讲解含义、概念等知识时,还是觉得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应用频率非常高,但是未能认识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改革的视域,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探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呈现出了不适用的情况。
(三)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发展,而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其教学技能的高与低,会对讲授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专业性强、技能高的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不仅充满乐趣还有效,反之,会让课堂气氛散发着沉闷、紧张的气息,学生在课堂中提炼关键知识的能力受到限制。但是就我国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必要性,最终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成效受到了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非简单地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手段,而是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宗旨,这样才能够在科学的教学中,让课堂更加高效。教科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解读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探寻到新的教学方向,也就是确立教学的宗旨。
人教版教科书旨在让学生对自我和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人和陌生的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例如,教科书中的课程有“认识自我”等,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精准地完善自我;“家的味道”等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父母形成客观的认知,并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守护生命”等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生命的价值所在,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生命的精彩”等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形成人生观,让学生形成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习惯。具体而言,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每一个课程内容的探索,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生命观,并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确立学科的价值,巧妙运用教科书的课程内容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一)借助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思想认知
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都有了变化,遇到了更多的同学,和他人一起交流和探索知识的频率也会增多,学生若想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处理好和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势必要提升自身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素养。但是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单凭被动地吸收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产生主动探寻知识的意识。为此,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并依据学生的实情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切实消化在课堂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友的智慧”这节课时,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同学、朋友进行交往,构建起同学间真挚的情谊,不断地扩大交友圈是教学的要点。为此,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了解,然后利用教科书交朋友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到交友含义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念,迸发出多种交朋友的智慧。此外,在学生高效地达成探究任务以后,教师要进行最终的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深度地理解和交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内化知识,并促使学生形成交友的习惯。
(二)实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情感
初中的学生处在情感丰富的时期,但也是极容易被他人影响的时期。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情感上的特征,在课堂中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的方法,帮助学生吃透教科书中的要点,以此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通常而言,教科书在每一节课程内容中都会进行探究板块的设计,一般是采用情境的方式导出,学生在情境中讨论,既能够丰富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转变为行为。
例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在家人间”这节课,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是主要教学目标。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感受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初中生的父亲、母亲通常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大多数家长的工作特别繁忙,甚至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儿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会外出务工,这些情况致使父母和儿女之间缺乏沟通。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春节”作为主题,给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很多学生和家长交流和沟通的时间较短,而到了春节,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时间便会增多,在这样的情境设计下,让学生理解到了家的内涵,也能切实明白父母对自己的陪伴较少的原因。
(三)利用榜样示范,坚定学生思想品德信念
思想品德信念对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素养有巨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举止等方面。树立思想品德信念一般和学生的情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通过让学生亲眼看到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越发确定自己所看到的知识,这有助于坚定学生思想品德信念。榜样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需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初中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给学生起到模范作用的人数不胜数,除了教师、其他同学以外,还包含教科书中的人物。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少年有梦”这节课时,感受到梦的力量,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要点,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师可以依托教科书中的人物,譬如莱特兄弟等,让学生初步地了解莱特兄弟等人物,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将榜样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理解到要想切实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又该如何去实现。在榜样的作用下,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引入个人理想的内容,可把学生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融合起来,给学生发展生命价值打下了的基础。
(四)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行为能够映射出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把所学到知识内化为行为举止,促进形成学生道德修养。其中,实践锻炼活动是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锻炼活动的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活出生命的精彩”这节课时,理解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是教学的要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学习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以此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产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在讲解课程内容以后,教师还需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化理解生命的内涵價值。譬如,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多个场所进行参观,让学生在和名人、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的触碰中,确立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进入认知、创设美好生命的层面,从而让学生确立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意识地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的精神,以此凸显出生命的价值。
(五)巧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强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将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更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展现出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这节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法庭、原告、被告、律师等法律基础知识,并理解法律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对违法犯罪等不正当的行为进行打击是每一个公民所担负的责任,给学生讲解维护自我权益的方法和对应的路径,促使学生遇到问题的时会积极地应对,运用法律来保护自我,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喜爱,让学生成为一个遵守法律的公民。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从微课视频着手,在正式讲课时,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中融入现实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这不仅是在普及法律常识,更是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积极引入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包含着现阶段时代发展的特点,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热点,并把其渗透到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同时,教师需要把教学资料结合起来,注重时事热点中隐藏的道德精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讲解其对我们国家产生了影响的知识。教师讲述科学技术的影响力,点燃了学生创新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试图让学生学习科技,使其在今后进行实践,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通过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告知学生热点和知识的关联,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是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主要路径。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从探究式教学、开展情境教学、利用榜样示范等多个方面着手,强化学生认知思想品德能力,激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信念更加坚定,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命观等,为学生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奠定基础。文章仅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提出了强化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举措,教师还需要深度地探究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多样化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切实为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胜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 读与写,2021,18(01):34.
[2]张玉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J]. 学周刊,2022(34):58-60.
[3]文雯.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 读写算,2021(04):149-150.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