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和身心进一步发展的起步时期,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高尚的品质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学科的教师要在遵循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再有效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进而既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又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这两个词的含义,最终促使他们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对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去研究了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有目的性地将文化教育和生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源于生活,而又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含义,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本学科知识。与此同时,生活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融入,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再过于枯燥,使得学生既可以学好基础知识,又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人格,而这也可以促使他们在未来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教师也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二来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促进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生活化教学观念落实不足
在传统教育背景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仍简单地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分,然后考入好的高中、大学等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再加上这部分教师缺乏生活化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也只是在课堂上“死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无法活学灵用这些内容,进而也导致学生只是粗浅地掌握了这些内容。所以,教师若想完成好生活化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讲解几个生活实例即可,而是要提升自身的生活化教学观念,将“生活化”这一概念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意识,这才算是做好了生活化教育。
(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化
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初中生普遍对趣味性、探究性更强的知识有着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或者是始终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策略,将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忽略了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这些知识的核心本质,最终都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积极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切忌始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一一教学,而是要善于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课外内容,让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这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便真正提高实际教与学的质量。
(三)学生课堂主动性未被调动
学生课堂主动性未被调动会导致他们懈怠参与教学互动,这时教师也就会发现授课过程更加难以向下推动,从而造成整体教学效果的低下。同时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加工,这时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教师从自身角度理解和阐述的知识,学生自身也很难把握知识的核心本质。因此,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要致力于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从而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可以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偏理论性,而学生又比较讨厌枯燥的理论教学,而一些生活化故事的融入会使得课堂不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也可以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且能够真正享受这种课堂探究学习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也会建立起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学生仅仅学好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更优秀的个人素质。所以在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品质,让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健全人格、审美情操等等,從而使得学生在将来也可以更加从容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生活化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对很多事情的了解程度是较浅的,但是他们对这些事情却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这一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就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活化导入,引导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学习知识,以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平时要多加关注当代初中生的生活特点,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喜欢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等等,这时教师也要从中及时、深入挖掘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并且以趣味性更强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出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从一开始便和教师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从而也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最终真正加强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交友的智慧”这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询问学生:“视频中的两个女生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学生通过总结回答:“她们通过交换食物成为好朋友,”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再次提问:“你们平时都是怎么交朋友的呢?你会如何呵护你们之间的友谊的?”有效地导入课堂内容,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深入地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了解了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学习层次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以便真正达到深化学生学习层次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始终占据了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再加上一部分教师无形中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层次,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主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探究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思考和学习得来的知识也远胜于教师强加于他們的知识,最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使得学生有着更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逐渐培养了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长期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几段视频,视频的内容分别是小红因为学习压力大导致痛哭、中年男子因为抑郁症出现了伤害自己的倾向、小易因为家长的几句话就和家长大吵了一架,当学生观看完这些视频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出现过这些情绪吗?当你出现这些情绪时你是怎么做的?”,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身临其境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视频内容更加深入地感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促进学以致用
初中生基于他们性格特点的原因,平时比较活泼好动,也因此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存在“捣乱”的行为。所以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道德与法治授课的场景由课堂挪到课外,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存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便是一门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再加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极其广泛,仅仅靠教师去一点点教学也是极其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自主体验,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许会受到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进而随着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他们也可以对课本上知识实现融会贯通的学习目标,最终充分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这一课内容时,就可以以“法治”为主题展开一系列的生活化活动,如带领学生到法院听一听不同的案件的审理过程,使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法律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社区,为社区老人宣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反诈知识,避免老人们因为不懂法律知识而被骗;最后,教师还可以以“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学习法律知识?”这一话题展开辩论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感受法律的意义,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生活意识
生活化作业的布置也符合当下“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如此一来,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一举两得。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书面性作业内容,让学生可以结合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完成生活化作业,这时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进而更加容易发挥出作业的本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生活化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学习程度,此时教师也需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去夯实对知识的掌握,并且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及时、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增强自身生活认知体验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布置“绽放生命之花”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出一些介绍不同人物一生的资料,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余华的作品《活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地观看这些视频、阅读这些资料,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大街上寻找一些生活中的“感动”,如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的打扫马路、交警叔叔不顾风雨坚持指挥交通、外卖员每天坚持送外卖挣钱等等,使学生从这些不同人物的人生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精彩,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而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理论化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利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逐渐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严静.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0):35-36.
[2]吴强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18-119.
[3]李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22(21):250-252.
[4]宋倩雯.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智力,2021(10):125-126.
[5]郑志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45):59.
[6]严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建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J]. 教育艺术,2022(08):11.
[7]汤爱莲.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21(48):151-152.
[8]倪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策略探讨[J]. 考试与评价,2019(12):113.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