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引领方法的研究

2023-12-29 02:13刘潇
南北桥 2023年24期
关键词:培训体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包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人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本文主要研究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素质,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1.1 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1.2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充分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了解其上下游环节,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职业观念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是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条件,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和协作能力、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素养不仅对工作的推进和提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还能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工作态度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工作的开展情况。工匠精神要求专注、严谨、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

创新是追求突破,不断进步的精神内涵,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2.1 提升教育质量

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强调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敬业、精益求精和团队协作等关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注重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其技能水平。工匠精神强调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有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1]。这些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2 增强企业实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和不断突破自我,这些特质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更具优势,更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3 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力队伍。这类劳动力队伍以其专业技能和對工作的敬业精神,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工匠精神也强调对消费者的关注和需求分析,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新的市场领域,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4 促进社会进步

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够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具备工匠精神的个体可以在社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提高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工匠精神个体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3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策略

3.1 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培养理念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和品质,追求卓越和创造力的精神。在教育中,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精湛的技能和严谨的态度,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

一是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加强对学生实践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是养成严谨细致的态度。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负责、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做到最好。

三是注重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四是倡导团队合作和共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五是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3.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3.2.1 实践课程设置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素养,高校和企业可以联合设计和实施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结合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3]。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实验、项目设计、实习等。开设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项目设计和实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课程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系统性是指实践课程应该与理论课程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层次性是指实践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实践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2.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强化实践教学和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以及开展师资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请进来”是指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到高校授课或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要求;“送出去”是指将高校教师送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开展项目合作,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高校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等工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3 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实践中需要的技能和素养。在模拟演练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业领域和实际工作场景,设计相应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流程模拟和问题解决等练习。模拟演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包括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情景模拟是指通过模仿实际工作场景的布置和安排,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和应对;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中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要求;沙盘模拟则是一种以模型或者沙盘为基础的模拟演练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各种要素和关系。

3.2.4 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等。高校应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专业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辅导和指导[4]。同时,导师还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

3.3 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核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并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第一,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是关键。这些项目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机械零件制造、机械系统设计等相关的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除了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协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并组织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第三,实践是项目化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和作品,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卓越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物流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成长为具备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5]。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先进技术,将企业实际运作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带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的实用技能和知识,并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工匠精神。针对已有的教师团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進修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比如,安排教师参与各类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实际工作,这样不仅能使教师接触到最新的物流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3.5 融入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员工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有着深远影响。第一,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企业文化展示等活动,邀请企业人员来校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价值观、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中的元素如团队协作、质量意识、创新精神等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文化。第二,通过校园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培养其适应企业文化并提升职业技能。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将企业文化中的元素和实际案例引入课程,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更好地融合。第三,开展校园技能竞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通过组织各类物流技能竞赛,如仓储管理、物流配送、国际货代等方面的比赛,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其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企业实习的推荐,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教师素质等路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快,工匠精神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行业都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芬,袁奇林.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思政课创新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3(9):13-14.

[2]陈文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举措探微[J].经济师,2023(8):169-170.

[3]靳霞,亚森江·尼亚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融工匠精神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大学,2023(16):119-122.

[4]徐露.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品位·经典,2022(19):71-73.

[5]郭纪斌,罗维根.工匠精神传承教育模式对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10):7-9,13.

[作者简介]刘潇,男,四川绵阳人,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固井分公司,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培训体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高校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体系建设及办学质量提升探微
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构建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开放性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