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生活 看见儿童 看见课程

2023-12-27 13:34邱霞姿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实施构建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要素。在陶行知先生“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论和我园“乐享生活”园本课程的指引下,教师们以儿童为本,逐步学会看见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跟随儿童的脚步,充分挖掘儿童生活中的有益资源,带领儿童对话课程,深入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师幼共同构建儿童视角下的生活化班本课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建设。[1]

【关键词】生活化  班本课程  构建  实施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KYJX22-04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016-03

班本化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基点进行课程建设,根据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幼儿生活周边的课程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的一种深度学习[2]。在探寻“生活化课程”的道路上,两年来,我园逐步引领教师们从“将种植、厨艺、陶艺、编织、刺绣、木工、节日、生活自理等生活活动融入区域活动、小组活动、日常活动中”的课程探究,转向朝着“回归儿童生活,让课程追随儿童生活,让儿童真正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为自己的发现而学,为自己的思考而学”的目标,捕捉、追随幼儿生活中的“真兴趣”“真问题”,搭建适宜的支架,让幼儿进行“真体验”,生成生活化视角下的班本课程,开展推进式主题探究活动,助力幼儿深度学习,成为“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孩子,滋养幼儿心灵,提升学习品质。

一、关注幼儿真生活,捕捉幼儿真兴趣

什么是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的真实生活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实实在在的生活。生活化视角下的班本课程强调活动与幼儿生活的链接。我园充分挖掘园内、园外,幼儿生活周边的人、物质、社会、文化与自然等课程资源,发掘其隐涵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困惑,灵活、弹性地生成班本课程。

我园坐落在20世纪初建设的宝泰小区内,许多孩子也居住在这个小区里,2021年,宝泰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大改造,小区内的设施设备、文化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朋友们亲历了小区的前后变化。一天离园时刻,大四班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放学后相邀到社区的小公园玩的话题,老师从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发现了小朋友对新小区的喜爱,对小区的各个变化都感兴趣,于是《你好,宝泰社区》的班本课程孕育而生,教师引领着孩子们通过师幼散步时间、亲子走访小区的形式进行了社区大调查,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详细了解社区的具体分布并尝试绘画表征。当孩子们思考“作为小区的一份子,我们能为小区做点什么”的问题后,教师带领着孩子们开展“小蜜蜂”劳动实践,打扫社区环境卫生。教师和家长还引领幼儿日常注意观察社区中有哪些类型的劳动者,他们分别是如何劳动的,并进行了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孩子们更多地走进社区、观察社区,在社区中学习、游戏,了解居民的生活,和居民互动,并且主动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为社区服务,收获了许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近距离接触社区劳动者,体验劳动者的劳动后,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感恩,认识到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劳动会带给人希望和快乐!孩子们有收获,课程的开展就有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小中班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和兴趣表现通常比较短暂,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抓住并加以引导,定能带领孩子们开展精彩的生活化课程的,探究更多生活中的奥秘。

去年夏天,幼儿园芒果树结满了芒果,离园时刻,几个小朋友围在芒果树下,全神贯注的观察着什么,原来是有几个自然熟的芒果掉落了,一群小蚂蚁正在享受着芒果的美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讨论着关于蚂蚁的一连串的问题。于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蚂蚁大调查活动,幼儿园里、回家的路上,有了孩子们追寻小蚂蚁的身影, 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画蚂蚁、捏蚂蚁、喂蚂蚁、扮演蚂蚁、观察蚂蚁的生活,蚂蚁死了,恰逢清明时节,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生命教育,引导幼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对蚂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小班班本课程《芒果树下的蚂蚁》就是在偶发的事件中,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和孩子们进行的一场有趣而深入的探索之旅。

同样是芒果,小一班的小朋友关注的是闻芒果香而来的蚂蚁,而中四班的小朋友们则关注的是芒果本身,对芒果身上流的汁液感兴趣,对绿芒果能不能吃感兴趣,孩子们通过剥芒果,感知生芒果和熟芒果的不同特性;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尝试用土培和水培两种不同的方式培育芒果种子,虽然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体验,但是在整个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及时关注芒果种子的生长变化,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并通过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在课程中所做的就是看见儿童、看见课程,有力地支持幼儿建构有益经验、获得成长。

让幼儿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只是为了教育的成效和课程的成效,更是为了幼儿生命的成长,为了让幼儿的生命不受扭曲,让幼儿的生活真正是“我的”“我活”“为我”的。

二、洞悉幼儿真问题,了解幼儿真需求

能够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幼儿经验的问题,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就是课程中幼儿的真问题。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需要,能探索挑战、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等成长的需要,就是幼儿的真需求。生活化班本课程需要教师追随幼儿关注的问题,抓住问题核心,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从而不断建构生活和学习经验。

例如大班班本课程《和黄桷树的一百种对话》,起缘于龙岩独特的春天落叶季,小区里遍布金黄色的黄桷树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议论和各种遐想,这时,教师思考: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在这里发生,并進行了认真的价值辨析,认为仲春初夏时节,黄桷树短期内的显著变化,是一次难得的自然教育,并分析出四个方面的教育意义,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榨出来的黄桷树叶汁不是黄色,而是棕色,并寻求答案;活动中还将科学领域中“自然测量”“标识计数”等数学知识自然地运用到探究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孩子一起打落叶仗、扫落叶、合影、利用黄桷树叶制作手工、制作玩具等,近距离观察黄桷树,亲历后进行大胆的表达表征。因此,在儿童视野中,黄桷树变成了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同时正是体现了“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是最好的活教材”的教育真谛。

再如,中班课程《以“米”之名,遇“稻”你》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种植了水稻,孩子们发现周末水稻没人浇水会干枯,孩子们一起想办法,一个小朋友说可以自制“浇稻器”,一个医生家庭的孩子受挂点滴的盐水袋的启发,孩子们纷纷亲子动手设计图纸、制作浇稻器,很好地解决了周末、节假日没浇水的问题;然而孩子们又发现了班级门口走廊種植的水稻叶子会变黄,探究得出是小朋友们水浇太多了,师生共同制定浇水公约,细心的孩子又发现了五楼露天种植地的水稻每天喝很多露水,但叶子依然绿油油的,长势很好,从而又明白了植物的生活除了水,还需要阳光,对比班级门口和五楼的水稻,同时种植,明显五楼露天的水稻长得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

大班的社会活动《我设计的幼儿园导览图》,也是起源于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孩子们在晨间担任“爱心宝贝”时经常需要护送一些弟弟妹妹回班级,或者需要帮忙送物品去指定班级,她们总是会分不清班级的位置,在旅游导览图的提示下,孩子们想出为幼儿园设计楼层索引图的方法,让爱心宝贝们都能快速找到他们想去的班级或活动室,为此,生成并开展了幼儿园楼层索引图系列活动。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地图、导航、路线图、逃生图等在生活中的用处,再通过准确记忆,学习表征班级、家庭、幼儿园活动室等的位置,提高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第二阶段,教师带领幼儿实地参观教学楼布局的基础上,绘画班级楼层、设计标志等,尝试完成了幼儿园楼层索引图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活动是幼儿发现问题、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意识,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三、支持幼儿的真体验,促进幼儿真发展

幼儿园课程要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核心是幼儿经验的获得,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不断思考、深度探究,调动多感官和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投入专注,流连忘返,所做的事情能够感动幼儿自己,才能有所收获,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现在的孩子参与田间劳作,下田玩泥的机会几乎没有,但是中一班的小朋友在《以“米”之名,遇“稻”你》课程中,从一粒小小的稻谷开始,和父母、教师一起研究运用“七步育稻法”,亲手培育稻苗,看着稻苗从谷芽长成稻苗,孩子们脱掉鞋袜,踩泥、玩泥、翻泥、放水、插秧、浇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通过亲自种植培育水稻,直至水稻成熟,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割稻子,整个种植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懂得要珍惜粮食。通过五楼露台跟班级走廊两个不同环境的种植对比,孩子们又发现了自然界植物生长的奥秘,环境对生长的重要性。

小班课程故事《蛋蛋乐园》中,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感受父母养育宝宝的辛苦,懂得亲情之珍贵,小一班的宝贝们开展了有意义的“护蛋行动”。小朋友们精心装饰了蛋宝宝,带到幼儿园小心翼翼地保护它,有的孩子感觉很好玩,很紧张,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像个妈妈一样照顾蛋宝宝。但一天下来,只有7个小朋友护蛋成功,小朋友们希望能再进行第二次的护蛋,并结合第一次的经验,一起总结出了新办法,大家信心满满,在第二次的护蛋过程中,绝大部分小朋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随着护蛋成功,课程就结束了吗?不,孩子们萌发了“蛋里是否有小鸡”的好奇心,于是孵蛋的探索之旅由此拉开序幕,孩子们在21天的照料、观察、焦急的等待下,没能等到小鸡孵出来,通过亲子查阅资料,孩子知道了原因。孩子们不放弃,又进了第二次孵蛋行动,这次比第一次观察得更仔细了,把每一天蛋的变化都记录下来,虽然这次离成功只差一点点,最终没能成功地孵出小鸡,但就像教师在课程收获中写到的:本次活动由一次护蛋行动开始展开,在护蛋行动中,孩子们与蛋宝宝有着亲密的互动,他们就像爸爸妈妈保护孩子一样,保护着蛋宝宝。在这样的活动背景下,孩子们对于鸡蛋的看法已经不单纯是鸡蛋这么简单了,他们把它看成一个小生命,在孵蛋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宝贵,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懂得要热爱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我想,这也就是课程开展最有意义的地方。

生活化课程的生长过程,如同一颗种子的生命成长过程,源于“兴趣”的种子,长出“问题”的嫩芽,伸出“探究”的枝干,收获“生命成长”的果实,较好地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生命。

在生活化视角下的班本课程的探究中,教师们更加意识到班本课程应该是真实的、是丰富的、是自然的,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适当预设,但不能按照既定的方案一成不变地执行,应追随幼儿、陪伴幼儿,跟随幼儿的视角、经验、情感的变化,自然生成、及时调整,最重要的是生活化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提升,而是指向让幼儿一生受益的品质发展,情感滋养与心灵成长[3]。在构建、实施班本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收获着,老师们也在不断地成长、与幼儿走向共生。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倾听幼儿的声音,支持幼儿的需求,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探究,共同探索生活化视角下的班本课程的相关的问题。努力构建“生动、温暖、有儿童味道”的生活化视角下的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姚健.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陈燕燕.生活化主题活动的生长路径与实施策略——以中班主题活动“老师结婚啦”为例[J].福建教育,2021(46):39-41.

作者简介:

邱霞姿(1979年—),女,福建龙岩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实施构建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