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
摘 要:“结构化”是指围绕要实现的目标,将有关要素进行搭配和安排,使它们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结构,构成一个整体。教材“双线并进”且强调单元教学的编排思路,要求教师具备单元整体教学和结构化设计的意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思路有:对标素养要求,结构化定位教学主题;围绕教学主题,结构化把握教学目标;对照教学目标,结构化创设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结构化;阅读教学;单元教学
“结构化”是指围绕要实现的目标,将有关要素进行搭配和安排,使它们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结构,构成一个整体。[1]语文教学必须明确提供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改变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现象。[2]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并进”且强调单元教学的编排思路,要求教师具备单元整体教学和结构化设计的意识。语文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是运用整合思维,将散点的知识与技能,在问题解决中加以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设计理念。[3]结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阐释具体设计思路。
一、对标素养要求,结构化定位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强调对标核心素养要求,分门别类梳理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认知桥梁,结构化定位教学主题,让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真正落地。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精读课文,以及《画家乡》的阅读推荐。从文本内容的角度看,本单元的内容都与“领略祖国的美好风光”相关。对标核心素养四个领域的要求,结合单元课后习题,对本单元的内容作出如下梳理:
文化自信领域。《古诗二首》中的“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中的“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葡萄沟》中的“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语文园地》中的“下面的事物像什么,看谁想得妙,说得多”,指向让学生了解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理解与热爱祖国的美好风光,形成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领域。《古诗二首》中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一读,记一记”、《黄山奇石》中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我能猜出‘陡峭的意思”“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日月潭》中的“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读一读,记一记”、《葡萄沟》中的“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联系上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写话”中的内容,以及“字词句运用”中的“你能说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等,指向让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形成良好的语感,感受本单元文章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领域。《古诗二首》中的“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语文园地》中的“下面的事物像什么,看谁想得妙,说得多”,与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相关,重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之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领域。《古诗二首》中的“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黄山奇石》中的“读一读,选几个词语说说某处的景物”、《日月潭》中的“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葡萄沟》中的“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指向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
梳理后发现,本单元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要求高、任务多。据此,可以将单元教学主题设计为“‘我是祖国小导游训练营”,指引学生在感受祖国景色和语言魅力的同时,将积累的语言灵活运用到介绍身边美景的实际语言训练中去,切实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围绕教学主题,结构化把握教学目标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如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尤为关注同一个语文要素在不同学段以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多层级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教学主题,站在本单元、本册、本年级的立场,纵向统览、横向梳理,形成“经纬网”,结构化把握教学目标,让“一课一得”的教学更精准。
(一)纵向统览,结合学情定起点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提升的“线”,同一语文素养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纵向统览是指,教师依据语文要素,“一线串珠”,结合不同学段的学情确定教学起点。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气泡提示“联系生活,我能猜出‘陡峭的意思”“联系上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均对如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了具体指导,并在《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进行了综合运用。在这之前,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的气泡提示和课后习题中的“读了第一自然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等已彰显了相关要求。本次编排,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提升。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应指向以下几个层面: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课文,分享已有学习经验,通过查字典、字形字源等方式猜测词语的意思;提供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组织学生开展线下体验观察活动,关联词语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的成功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尝试的空间,促其综合運用多种方式,提高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二)横向梳理,精确要点提能力
横向梳理关注的是单元内篇与篇之间、文本与练习之间、感受与表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促进,与纵向统览相辅相成。作为景物描写单元,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其中有三篇安排了“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说一说”的词语拓展,有两篇安排了句式仿写与运用的练习。由此,单元教学目标还应指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祖国的美景;强化词语、句式表达方式的积累,培养梳理意识和习惯;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阅读体验和独特见解,并将积累的写景词语和语句运用到对真实场景的表达中。
三、对照教学目标,结构化创设学习活动
结构化创设学习活动,是在已定的教学目标引领下,根据单元教学需要,创设多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像一位综艺导演,需要聚焦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挑战性学习活动;依據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学需要,将文本预习、课后练习等基础性目标,以及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发展性目标植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亲历挑战性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一)优化组合学材,设计层进式学习活动
教材编排的内容虽然都指向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但毕竟是大处着眼,很难兼顾到学习活动的“小处”。结构化创设学习活动,需要教师优化组合单元学材,或归并同类型知识,或调整学材顺序,或优化学材资源,设计层进式学习活动,在“由扶到放”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四单元的学习活动,教师创设“‘我是祖国小导游训练营”的主题情境,从“成为一名合格小导游”“成为一名优秀小导游”“介绍祖国大好河山”三个维度设计3项任务、10个学习活动。
设置“开营,迎接挑战,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小导游”的任务,下设“活动1:地图我会认”,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各景点的位置,并在地图中找出来;“活动2:车票我会看”,引导学生学认《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提供的火车票,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信息,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活动3:生词我来猜”,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猜一猜词意。
设置“训练,各个突破,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小导游”的任务,下设“活动1:我来说画面”,要求学生抓住《古诗二首》中的关键字发挥想象,理解古诗;“活动2:我来说形态”,启发学生结合《黄山奇石》一文描绘的石头形状发挥想象,学会用“好像……”“真像……”的句式;“活动3:我来说特点”,让学生结合《葡萄沟》一课“总—分—总”的句式,仿写句子说明特点;“活动4:我来说全貌”,提示学生循着《日月潭》中“找日月潭—说日月潭—赏日月潭”的构段思路,熟读欣赏,理解背诵,掌握说全貌的方法。
设置“实战,各展风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任务,下设“活动1:分享语言储备卡”,组织学生梳理与归纳本单元学到的做导游时使用的词汇、短语、句式等,形成自己的储备卡;“活动2:共学试写留言条”,引导学生试着以“今天要和小组同伴实地探访某个景点,吃完晚饭回家,请家人放心”为由写留言条;“活动3:合作介绍家乡美”,让学生确定家乡南京的某个景点,收集资料,确定介绍方案,并组织导游语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
对以上任务统领下的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第一项任务中的“活动1:地图我会认”是将《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中的“读懂火车票”这一内容提前,符合识字写字的要求,也容易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欲望;第二项任务中的“活动3:我来说特点”“活动4:我来说全貌”,是将《日月潭》与《葡萄沟》教学顺序对调,优化了4个学习活动的顺序。第三项任务中的“活动2:共学试写留言条”,是结合“合作介绍家乡美”,改变了教材中留言条原有的内容,以“探访某个景点”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暗含了留言条在生活中的真实功能,渗透了“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理念。
以上10个学习活动从“开营挑战”到“专题训练”再到“实战演练”,有效指导预习,直指训练核心,从点到面,由易到难,层进式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及时梳理解疑,逐个突破学习活动难点
单元教学中学习活动的结构化设计,以有效预习、主动梳理、质效分享等方式解决疑问,逐个突破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
首先,有效预习,及时解决预习活动中的难题。如果将学习活动的结构化设计看成引导学生完成系列闯关,预习关就是第一关,是圆满完成整场闯关的关键。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与写字能力逐渐增强。据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完成学习活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整体预习。第四单元第一项任务中的3项学习活动,均从朗读课文入手,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查一查,认一认”“圈一圈,猜一猜”。完成这3项学习活动,学生也就初步了解了单元主题,扫清了生字识写障碍。而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契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其次,主动梳理,解决专项训练中的难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根据需求提取关键词句,有意识地摘抄好词佳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学生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体现。针对单元教学中的层进式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梳理,提取关键词句、好词好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呼应单元语文要素要求。第四单元有大量的描写景物的词汇、句式,是学生做小导游时不可或缺的语料。第一项任务中的“活动3:生词我来猜”,让学生边读边圈画不太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猜词意;以及第二项任务中的4项学习活动、第三项任务中的“活动1:分享语言储备卡”都凸显了这一要求。以第三项任务中的“活动1:分享语言储备卡”为例,教师出示图1,鼓励学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好词好句,在解决学生做小导游时语言储备匮乏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鉴赏力。
再次,质效分享,解决总结环节的难题。学习活动的总结环节,离不开以融洽轻松的交流分享,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自如表达的潜能。单元教学中的层进式学习活动强调以质效分享的形式,引领学生多层面交流碰撞,为学生自信表达蓄力。第四单元的三项任务都设置了自主探究、自由分享的学习活动,解决了学生在完成探究后不敢表达、不会表达、表达不好等难题。如在完成第二项任务中的“活动1:我来说画面”时,教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本单元词语的理解。学生发散思维,除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外,有的建议以图示的方式理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有的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大家解释《日月潭》中“隐隐约约”的意思,有的联结生活经验阐释“薄薄的雾”生成的场景,有效突破了总结仅限于单元知识点和技能的桎梏。
(三)细化评价要求和形式,为每个学习活动增值
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通过一节课、一次讲解就能实现的。结构化设计重视过程性评价,以此贯通“预习—讲解—训练—评价”全过程,观照评价要求的多维度、多层级、多主体,以及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让每个学习活动增值,实现单元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围绕第四单元的10个活动设计全程性评价,教师细化了评级要求:针对第一项任务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要求为“能正确找出景点名称,并在地图中找出位置”“能读懂火车票中的重要信息”“能圈出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并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尝试猜测出词意”;针对第二项任务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要求为“能借助关键词语的意思,介绍古诗中景色的画面”“能借助‘好像……‘真像……的句式,展开丰富想象,介绍插图中石头的形象”“借助总分的例句仿写,尝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能在理解《日月潭》行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掌握全貌介绍的方法”;针对第三项任务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要求为“能梳理本单元的词句,形成自己的导游语言储备卡,并与同伴分享”“能与同伴合作共学留言条的结构、内容与规范,尝试书写留言条”“能结合本单元所学,小组合作介绍家乡南京的某个景点,并推选代表进行展示”。
明确的评价要求,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以及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主体评价,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动。在评价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例如,针对第三项任务中的“活动3:合作介绍家乡美”,教师设计了小组活动评价表,分为小组分工和活动感受两个部分。小组分工部分,主要以组评、师评的方式,针对材料收集、方案设计、流程介绍、导游词、分享代表几个层面展开评价,指出亮点,给出建议。活动感受部分,主要以自评、同桌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的方式,就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创新、开展情况、成效显著与否等作出评价。不管是对小组分工的评价,还是对活动感受的評价,都在推进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方法、给予建议、引导反思,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当然,不同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带来的单元教学结构化设计不尽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境也在不断变化,每个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除了遵循“常规动作”,还需要具体探讨、个性化订制,融入“自选动作”。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2):76.
[2] 何夏寿.“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2022(18):21.
[3] 薛法根.高质量语文学习的三个“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评述[J].语文教学通讯,202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