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3-12-19 08:35陈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语篇教学劳动教育

陈辉

【摘 要】基于学科育人理念,深挖教材中的育人要素,在语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可以实现语言学习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Story time为例,探讨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即通过巧设真问题、创设真情境、链接真生活,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强化对家庭责任分工的意识,在实践运用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庭劳动,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学科育人 语篇教学 劳动教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课程育人价值。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全面落实育人目标,深挖教材育人价值,结合语篇教学,巧妙渗透劳动教育呢?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Story time为例,阐述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落实学科育人理念、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巧设真问题,激发劳动兴趣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文本和学习资源,包括口语对话、文字表达、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的材料。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潜心研究教材,发掘语篇背后的编写意图和育人理念,在主题引领下联系生活,巧设真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题意义,积极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劳动,全面激发劳动兴趣。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单元主题是“帮助父母做家务”,主要学习运用be doing的句型结构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Story time的教学设计围绕“helping our parents(do housework)”这一话题展开,教师通过引入周末家庭生活这一概念,巧设以下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生活中家务的分工和如何帮助父母承担家庭劳动,并帮助学生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Q1:What are parents doing at weekends?

Q2:How can we help them?

Q3:What are Mike and Helen doing to help on Saturday morning/afternoon?

Q4:Is Tim helping his parents? Why?

在对语篇的获取与梳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真问题:我们可以如何帮助父母?文本中的Mike和Helen是如何帮助父母的?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付出与艰辛,思考作为子女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文本学习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判断Tim是否承担了家庭责任,是否帮助了父母。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形成观点: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通过巧设真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不仅改变了学科教学中知识的单一讲授方式,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劳动兴趣,为真实地参与家庭劳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创设真情境,引导劳动参与

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具身实践,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参与中体验劳动艰辛,增强劳动能力。学科的育人功能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通过真情境的创设、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形成。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也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润物无声,悄然达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教师依托单元主题“helping our parents (do housework)”,教师通过课文音频、视频及图片等,创设Mike一家周末分工承担家务这一真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了解“Mike can clean the car and clean the table. Helen can sweep the floor and wash the dishes.”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两人承担家务的差异。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得出Mike作为男孩,可以承担家务中较累的工作,而Helen作为女孩,力气不是优势,可以做些轻巧细致的工作。虽然家庭中有男女差异和能力差异,但是我们都可以作为小主人,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积极承担家庭责任。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选择劳动形式的余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也要考虑教育理念、生活情境等因素,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与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

教师借助Mike的堂弟Jim来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Tim作为幼儿,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能陪伴同为幼儿的客人Jim,承担家庭主人对访客热情欢迎和细心照顾的角色,也是承担家庭劳动的形式之一。鼓励学生根据性别、年龄及家庭角色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劳动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劳动过程,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Mike一家人人忙碌、人人参与的周末家庭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认同并赞赏孩子们帮助父母的行为;学生能够体会并且认同人人都应为家庭出力,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共同营造快乐互助、温馨友爱的家庭氛围。

三、链接真生活,提升勞动能力

学科育人的价值,既可以通过知识学习得以体现,更应在真实生活体验中得以落地。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链接生活,用劳动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内化知识,全面提升劳动能力。

本课主题为帮助父母承担家庭劳动,为了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教师设计了以下三大递进性问题:(1)了解语篇中的孩子帮助父母的方式。(2)他们承担不同家务劳动的能力要求是什么?(3)跳出文本,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在家庭中可以承担哪些劳动来帮助父母。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巧妙地组成了问题串,导引学生在理解文本、感受劳动意义的同时,及时联系现实生活,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教师从Tim承担家务能力有限这一问题出发,链接学生真实生活,对于家中的孩子而言,除了照顾好自己,肯定也会有其他参与家庭劳动的形式。因此,教师呈现图1,根据年龄给出不同的家务建议。教师在梳理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时,凸显了对学生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

学生在观察图片后,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对帮助父母承担家庭劳动的形式有了更加丰富、深刻而细致的认识,也为学生真正参与家庭生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导引和方法参照,为全面提升其劳动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语篇教学中,结合学科育人理念,适时巧妙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既需要教师积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更需要发掘教材编写意图和育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浸润核心理念,凸显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语篇教学劳动教育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