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顺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教育领域变得越发重要。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场所,在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场所,对于初中生的德育素养具有重要影响。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受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家校合作成为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构建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能够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德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然而,利用家校合作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家校沟通不畅、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等,这些都制约了家校合作模式的实施效果。笔者在本文中探索家校合作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初中生的德育素养。
一、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对初中生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德育能够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德育,学校和家庭可以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道德规范。这些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真、善、美,使他们理解如何评价和选择不同的道德行为。德育还能够促使初中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德育课程和活动,学校和家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有助于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面对挑战、追求个人发展,并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獻。
(二)培养优秀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如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友善待人等。首先,诚实守信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有助于初中生树立良好的声誉,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培养遵守规则的品质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培养初中生友善待人的品质,可以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可以促使初中生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教育引导,初中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德育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份和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认同,并主动履行公民责任和参与公共事务。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公民应有的自觉和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素养。
(四)提高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
首先,德育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律品质。自律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思想和情感保持适度控制和规范的能力。通过德育,初中生能够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坚持完成任务等,从而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德育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强品质。自强是指个体以积极的态度,努力追求自身发展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德育引导,初中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后,德育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自尊品质。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持有积极评价和认同的意识和感受。通过德育引导,初中生可以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有助于初中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家校合作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家长关注度不高
家庭教育观念受家长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部分家长普遍感受到学业竞争的压力,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以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这导致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培养孩子德育素养的重要意义。还有部分家长面临工作、家庭角色的双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会忽视对孩子德育素养的培养。
(二)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由于部分家长和教师面临着工作和生活压力,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导致家校之间难以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并执行德育培养计划。同时,部分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家长不了解学校的德育活动安排,学校也缺乏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的渠道,这使得部分家长逐渐丧失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育理念有分歧
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期望存在差异,这导致部分家庭和学校在德育目标和方法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共识。比如,有些家庭偏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校德育工作更注重品德教育;有些家庭注重奖励机制和惩罚手段,而学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思维能力。这种差异容易引发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的冲突和矛盾。
(四)缺乏专业指导
部分家庭缺乏接触和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机会,无法获取专业的德育资源,这导致家长在德育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部分家长难以从自身教育经历中获取关于德育的有效经验,缺乏具体可行的方法实施德育,无法将相关的德育知识传递给孩子。
三、家校合作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定期沟通与协调
定期沟通是促进学校和家庭合作,共同开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定期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期望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在沟通中,学校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校德育活动的安排和计划,包括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家长可以向学校教师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如家庭教育方式、学生个人特点和表现等。这样,学校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共同制定德育目标
通过制定共同的目标,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保持一致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目标应该包括品德、社交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品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多元文化、怀有公正之心、关心环境保护等。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教师和家长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根据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并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德育目标的制定要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相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价值体系。
(三)学校主动为家庭提供教育支持
学校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德育方法,如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等。这有助于家长在家庭中有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沟通和合作技巧,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此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紧急情况处理的知识和技巧,如处理学生的冲突、解决紧急事件等,这有助于提高家长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同时,家长也能够通过培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在家庭中营造德育环境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阅读书籍等。此外,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勤奋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结语
家校合作是培养初中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家校之间互信与合作的关系,能够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家校的紧密联系与沟通、共同制定德育目标等途径,家长和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困难和需求,从而通过制订个性化的德育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增强德育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恩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