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题目条件 探寻运动路径

2023-12-17 17:45苏国东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说题

苏国东

[摘  要] “说题”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章从审题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提升三部分“说”一道菱形综合题.

[关键词] 说题;转化条件;运动路径;菱形综合题

“说题”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数学说题流程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审题分析,包括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重难点和关键点,分析学情,挖掘隐含条件;二是解题过程,包括解题思路和方法;三是总结提升,反思解题过程,对题目进行必要的变式拓展.

本文从审题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提升三部分“说”一道菱形综合题,以期抛砖引玉.

题目  如图1所示,在菱形ABCD中,∠DAB=60°,AB=2,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延长BA到点F,使AF=AE,且CF,DE相交于点G.

(1)当点E运动到AB中点的位置时,证明:四边形DFEC是平行四边形.

(2)当CG=2时,求AE的长.

(3)当点E从点A的位置向右运动到点B的位置时,求点G运动路径的长度.

审题分析

1. 题目概述

本题是在含60°角的菱形上添加三条线段设计而成的几何综合题. 本题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点的运动轨迹等,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画图能力、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 学生对菱形等基本图形性质的掌握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几何推理能力,但对动点轨迹问题较为陌生,求解本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条件分析

本题的主干条件有:含60°角的菱形ABCD,边长为2,AF=AE. 隐含条件是:平行相似,含60°角的特殊三角形.

第(1)问增加的条件是点E在AB的中点处,隐含条件是FE=AB=CD,对边存在平行和相等的关系.

第(2)问增加的条件是CG=2,隐含条件是DC=CG,△CDG是等腰三角形.

第(3)问增加的条件是点E从点A的位置运动到点B的位置,隐含条件是点E的运动路径、起点和终点,且点G随着点E的运动而运动.

3. 重难点和关键点

本题的第(1)问属于基础题,解决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第(2)问先要构造相似或直角三角形,再利用方程思想、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第(3)问是动点轨迹问题,也是本题的难点,解决关键在于动手画图、合理猜想,探寻点G的运动轨迹. 初中常见的运动轨迹主要是直线形和圆弧形.

解题过程

寻找思考切入口,逐个分解、转化题目条件,找到解题路径和方法,完善解题过程.

1. 第(1)问的解答过程

思考切入口:如图2所示,连接DF,CE,发现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FEC存在公共边DC,利用判定方法“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四边形DFEC是平行四边形.

由条件1“菱形ABCD”得知DC=AB,DC∥AB.

由条件2“AF=AE”得知FE=2AE.

由条件3“E在AB的中点处”得知AB=2AE,所以AB=FE.

所以DC=FE,DC∥FE,因此四边形DFEC是平行四边形.

2. 第(2)问的解答过程

思考切入口:由题目所给条件可知△CDG是等腰三角形,借助平行相似转化数据,建立方程后求出线段的长.

由条件1“菱形ABCD”得知CD=CB=AB=AD=2,DC∥AB,故△DGC∽△EGF.

由条件2“CG=2,CD=2”得知△CDG是等腰三角形,根據平行相似得到△FGE也是等腰三角形.

设AE=n,由条件3“AF=AE”可得FG=FE=2n.

由条件4“∠DAB=60°”得知∠FBC=120°,于是从图中提取一个含120°的特殊三角形FBC(如图3所示),其中FC=2n+2,FB=n+2,BC=2.

3. 第(3)问的解答过程

思考1:点G的运动路径是什么?

(1)画图.

画出两动点的不同位置. 当点E分别在点A,E1,E2,B处时,连接DE和CF,得到点G依次位于点A,G1,G2,G3处,如图4所示,观察到点G的运动轨迹是从点A到G3的一条线段.

(2)猜想.

点G随着点E的运动而运动,可看作伴随轨迹问题,其中点E是主动点,点G是从动点,点E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则点G的运动路径也是一条线段. 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3)类比.

第(1)问与第(3)问的图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第(1)问中的四边形DFEC是平行四边形,如图5所示,延长AG交DC于点H,点A,G分别是FE,DE的中点,所以AG∥FD,点H是DC的中点. 随着点E的运动,平行四边形DFEC变成了梯形,但不难推断点H仍是DC的中点. 说明AH与定线段DC交于定点H,所以点G的运动路径在直线AH上.

思考2:如何用初中知识来证明点G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

思考切入口:根据上述思路,如图6所示,延长AG交DC于点H,利用菱形中与AH有关的“8字形相似”模型,转化线段比例关系.

结合条件2“AF=AE”得知DH=HC,所以点H是DC的中点,为定点,所以点G在直线AH上运动.

由条件3“点E从点A的位置向右运动到点B的位置”得知点E的起点为A,终点为B,所以点G的起点为A,终点为K,如图7所示,即点G的运动路径为线段AK.

思考3:如何求线段AK的长?

思考切入口: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求线段AK的长.

在菱形ABCD中,∠DAB=60°,点H为DC的中点,连接BH构造直角三角形HBC.

此外,通过构造其他辅助线也可求得AK的长(如图9、图10所示).

思考4:能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

思考切入口:求两直线的交点,即联立直线方程求公共解;求线段的长,可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总结提升

1. 反思解题过程

本题三个小问的难度呈梯度变化,体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第(1)问从已知四边形和待证四边形存在公共边的角度入手,通过“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判定平行四边形. 第(2)问挖出隐含条件,借助平行相似、等腰三角形等知识,提取基本图形,构造含120°角的特殊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第(3)问通过动手画图、猜想验证和严谨推理,明晰动点的运动轨迹,逐步分解转化难点,利用几何和建系的方法求解,渗透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良好体现.

2. 变式

第(3)问可变式如下.

(1)改变问题(条件相同).

变式1:求点G的运动路径长度的取值范围.

变式2:求点G到AB的最大距离.

变式3:求△ABG面积的最大值.

(2)改变背景.

变式4:如图12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B=2,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延长BA到点F,使AF=AE,且CF,DE相交于点G. 当点E从点A向右运动到点B的位置时,求点G运动路径的长度.

变式5:如图13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点E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以A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EG. 当点E从点B的位置向右运动到点D的位置时,求点G运动路径的长度.

变式6:如图14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B=2,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G是斜边DF的中点. 当点E从点A的位置向右运动到点B的位置时,求点G运动路径的长度.

猜你喜欢
说题
教师说题教研的三阶段六功能
说题:有声的数学作业
——作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题能力
数学教师说题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说题”评价策略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学生“说题”活动的实践探析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在“说题”中学习,在“说题”中成长
由一题浅谈数学课的说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