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摘 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也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落实的体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采用积极的评价手段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并且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真正爱上学习,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获得长期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思維品质的提升,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被动接受或灌输的知识难以形成深刻的自我认识,很快就会遗忘,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也难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不能实现深度学习. 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问题,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增强学习信心,感受学习乐趣.
案例1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看一看:观看阅兵仪式上飞机的表演视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做一做: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将笔尖看成一个点,请学生回答这个点在纸上的运动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想一想:将汽车的雨刮器看成一条直线,请学生回答这条直线在挡风玻璃上的运动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说一说:将长方形纸板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请学生回答长方形纸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是什么几何体,并让学生动手体验一下长方形纸板旋转的过程.
通过上述活动以及亲身体验,学生发现: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平面,平面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点、线、面的运动可以形成新的图形.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图形运动.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快捷地将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本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数学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受图形运动,使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观察图形,归纳本课的学习重点,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开展思维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能够产生深刻的感受,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探究,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社会调查及研究等.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的开展,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味,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与乐趣. 同时,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可以深化认识,获得新的体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案例2 实践探究题.
一只足球的外表由黑皮和白皮组成,其中黑皮和白皮一共有32块,请问黑皮和白皮各有多少块?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要是能够直接观察到足球的外形结构就好了,这时教师拿出一个由黑皮和白皮组成的足球.
师:解决这道题大家一定想知道足球外表拼接的皮到底是什么形状,老师准备了一个足球,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生1:原来足球外表的黑皮是正五边形,白皮是正六边形,这样每块白皮的三条边与黑皮连在一起,另外三条边则与白皮连在一起.
生2:根据足球外表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解决这道题. 设足球外表的白皮有x块,则黑皮有(32-x)块. 根据白皮和黑皮的形状可得白皮一共有6x条边,黑皮一共有5(32-x)条边;根据白皮的三条边必须与黑皮连在一起,列出方程3x=5(32-x),解得x=20. 所以一个足球有白皮20块和黑皮12块.
设计意图对于本例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学生探究初始遇到了困难,此时教师的介入——引导学生观察足球的外形结构,带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 通过实际观察、开动脑筋、深入分析,最终获得了解题路径. 这样的探究活动难度适宜,既充满了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通过研究思考,最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了学习乐趣,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思维探究性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铺垫,帮助学生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或探寻解题的切入点,使学生在问题求解中充满学习兴趣.
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善于学习的方法
学习源于思考,思考生成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和思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好奇心. 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疑问,能够打破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认知冲突,让思维在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智慧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
师:我们知道要求一个角的正切值,必须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我们要想一想如何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生3:如图2所示,先在OB上取一点E,作OA的垂线EC,与MN相交于点C,垂足为D,接着过点E作MN的垂线EF,垂足为F. 这样就有直角三角形CEF和直角三角形OEF.
生4:根据题意,设CD=4a,因为∠MOA与∠AOB的正切值相等,所以DE=4a,OD=3a. 根据勾股定理得OM=OE=5a,则△MOE的面积为12a2. 下面我们只要想办法求出EF与OF的值就能得到∠BON的正切值了.
师:很好,如何求EF与OF呢?
设计意图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解题思路的探讨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學情,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预设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能够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局限,开发创意思路. 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悟解题策略,总结解题方法,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敢于突破解题中的困难,增强解题自信心.
增强学习体验,生成爱上学习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收获成功,增加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体会数学学习乐趣. 增强学习体验一方面要依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另一方面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爱上学习.
案例4 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活动.
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及其内角和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够最快找到解题思路.
生6: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四边形转变成三角形求解. 如图3所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师:很好,根据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设计意图本例的重点内容是利用已学知识求解四边形的内角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是添加辅助线.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找到四边形内角和的求解方法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探讨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直至n边形的内角和. 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积极合理评价,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积极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学中既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也可以进行书面评价,包括作业批语、课堂小结、个人谈话、集体反馈、成长记录等各种形式,使学生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找到自身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学生解答完成后,教师整理出学生的典型错误,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
生7:因为x=(y+z)k,y=(x+z)k,z=(x+y)k,所以x+y+z=2k(x+y+z),可得k=2.
生8:我的解法不同,由于x-y=k(y-x),因此k=-1.
师:两位同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和答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两位同学的答案,究竟哪位同学是正确的呢?生7和生8也一同来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存在问题.
学生开始思考和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做好教学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让学生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纠正或补充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或不足,改进学习方式,从而落实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生成学习智慧.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发现解题路径,从而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