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学伟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当前面临美术学科投入不足、美术教师配备不足、美术学科大跨度的学段教学造成美术教师对学生主体施教的盲目性、美术教师重复性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创造热情、美术学科一统的教材制约教师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挥等现状。面对种种问题,当前美术教师需要将美术教育划分为三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同时从欣赏水平、色彩搭配、造形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素养;艺术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学科投入不足,美术教师配备也不足
小学普遍面临着美术学科投入不足和美术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许多美术课经常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语数英教师把美术课上成自习课。尽管大家都知道艺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小学领导有可能对艺术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因此未能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语、数、英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从而忽略了艺术学科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美术学科大跨度的学段教学造成美术教师对学生主体施教的盲目性
美术学科教师教学都是大跨度的学段教学,往往一位美术教师要教好几个年级。小学美术专业教师数量少,多数小学只有一位美术教师。教师一个人跨了六个学段的教学任务,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六年级的课刚上完,接着就进了一年级的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很难做到及时调整和切换,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情主体的处理上难免要出现不当行为和表现。大跨度的学段教学确实给美术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确定如何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施教时。大跨度的学段教学意味着美术教师需要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这使得美术教师难以确定一个统一、普适的教学方式,导致美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措。此外,如果美术教师缺乏对特定学段学生的深入了解,会在设计课程、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运用时产生偏差并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美术教育的系统性需要美术教师分段教学,不要出现断层,最后才能衔接统一达到预期效果。
(三)美术教师重复性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创造热情
美术教师重复性工作对教师的创造热情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长此以往,美术教师会感到工作单调乏味和缺乏挑战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美术教学的质量。美术教师重复性工作包括批改美术作业、讲授相同或相似的美术课程、准备美术教学工具等。美術教师经常承担学校许多其他工作,美术教师既要备课又要练功,但因学段跨度大,课节多,这些工作长期重复会消耗教师的精力,使美术教师感到失落和厌倦。人的精力有限,在疲于应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投入。缺乏挑战性的重复的工作,也不利于美术教师的职业发展。
(四)美术学科一统的教材制约教师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挥
美术学科一统的教材确实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自主发挥产生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导致美术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特点,也无法根据美术教师的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等进行自主教学。美术学科一统的教材限制了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发挥空间。这种统一性使得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限制了美术教师自身专长和风格的发挥。如果美术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不符,会导致学生失去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美术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是学校美术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好多内容根本就不着边际,比如教材中的陶艺、版画、木雕、印染等等,许多学校条件有限,这样的课题使教师无从下手,所以,如果学校要求遵照教材,按进度授课,教师就很为难。我们主张让教师可以适当地抛开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去寻找和挖掘美术的资源,大胆求知探索,用聪明和智慧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解尊重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阶段划分
小学美术教育根据年龄段来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阶段。养成上美术课的习惯,包括美术课要带什么工具,美术课如何与教师互动等。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主要是美术课的规范养成,其实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画了很多。只要教师多鼓励,提高学生画画参与度,规范学生上美术课的习惯,不需要教师过多示范和干预,不要让学生以为美术课就是自习课一样,营造宽松的环境,不需要正襟危坐,可以互相学习画画感受和心得。既要保护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要让他们知道规矩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这是一个兴趣培养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各种美术形式,比如可以多上欣赏课,让学生了解各画种,如国画、水彩、水粉、油画、版画、雕塑等等。三年级以上的美术课,会涉及美术基础,需要一定的美术技能,教师可以多给学生示范,然后给他们一些创作的时间,让学生遨游艺术海洋体验创作的乐趣。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敢于创新的勇气。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接受一些美术理论知识,可以学习一些比较乏味的美术基础课程,如素描、水彩、国画等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画画也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勤加练习才能有收获。
三、小学美术教育系统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会逐渐减弱。原因有美术用品不能到位,使美术课缺少吸引力;还有学生没有形成上美术课的习惯。低年级学生一纸一笔一幅画,可以完成一节美术课教学,学生还能够乐此不疲。高年级对这样的美术课就不会有兴趣了,必须有更新奇的美术学习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国画、版画、泥塑等等。但这些必须需要大量的美术耗材和专用场所,这些美术耗材让学生自己准备根本做不到,学校为学生准备又没有资金支持,也是不可能。所以这个问题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去改善。小学的美术课处在两难境地,即使学校能解决美术耗材问题,室场问题难以解决,不同的美术活动,需要不同的场地。条件限制制约美术教育的发展,只有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才能逐渐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有效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
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质。
(一)欣赏水平
欣赏应该是美术教学的精髓所在,学习绘画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想成为画家,画家毕竟是少数人要走的路,而大多数人学习美术更多的是想学会欣赏。欣赏一幅传世佳作;欣赏一幅儿童的涂鸦;欣赏亲人的关心;欣赏爱人的呵护;欣赏古今轶事;欣赏世间万物……欣赏很重要,美术大师罗丹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真正学会欣赏的人并不多,会欣赏的人就会发现,在本来很普通的事情发现不普通的美。发现是一种创造力,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发现从欣赏开始,教会学生去欣赏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二)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是一件很高深的学问,以至于到现在为止世间还没有“色彩搭配大师”的出现。色彩搭配难在没有标准,众眼难调。色彩有“雅俗”之说,古人从人的审美情趣引申而来,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把没文化的人称“俗”。古代有文人画,现代有农民画,虽然差别很大,但是一样很漂亮。所以个人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他对色彩的喜好中表现出来,没有标准。一个色彩跟另一个色彩比较不能说明美与不美的问题,因为有的人喜欢这个色彩有的人喜欢那个色彩,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艳丽有艳丽的高雅,灰暗有灰暗的庄重。然而几个不同色彩组合的画面放在一起却可以左右人的情感。这种体验也因人而异,学富五车的人和胸无点墨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迥异。所以情趣的培养也是全方位的,要想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文化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
(三)造形能力
万物皆有形,形形各不同,所以学画画的人对造形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这个形的意思就是事物的外形,人有人形物有物形。这个道理很简单却是最要下苦功的事情。要做到万物皆存于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还要出于手,这是童子功,没有一定量的练习不可能达到。
美术教育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一门美妙的艺术。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遗憾中寻找美的过程。用“美”来体验和感受,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教会学生在平凡中发现美、创造美、热爱美、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