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红
摘 要:文章旨在探究如何落实“以学为本,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落实“自主四构”环节的教学实践,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以学为本;任务驱动;自主四构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落实“以学为本,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落实道德与法治的“自主四构”教学效果的生成,对于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落实“以学为本,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落实“自主四构”教学实践,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以学为本的教学策略
“以学为本”是指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学生本身出发,根据其学习情况,以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学习是个性化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应通过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针对性强,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特长。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别给予适宜的指导。其次,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互动学习要求教师掌握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交流机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的方法,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这些方法,将方法用到实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是指以任务完成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每个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以任务驱动的教学中,任务成为学习过程的核心,它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调整任务完成的过程。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只是记笔记、听讲解,而是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通过应用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分析任务要求和资源,设计学习策略,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规矩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上册“健康过冬天”,收集在冬天里适合小学生进行的体育游戏有哪些?如何开展才好玩?每个小组自己选择想了解的体育游戏,去收集和制定体育游戏的规则和开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形成了规矩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二)突出实践应用的过程性和探究性的特色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实验、调查、讨论、模拟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和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适应能力。如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上册“早点睡,按时起”,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回家实验,如何调闹钟,调到几点起床才科学合理,才能让学习生活又规律,调好后,实践验证三天后,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起床情况,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三)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发挥主动性,建立自我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师生互动评价是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变成力量。
(四)注重任务设计的连续性和系统化
任务驱动型教学应以合理梳理的知识体系和紧密联系的任务设计为基础,搭建起表明学习路线的知识体系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识知觉,完成可以迭代的任务,逐步增强他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在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我们的班规我们订”,在制定的过程中,不用着急地指出学生订得不合理的地方。让学生执行了他们自己制定的班规两周后,再来一个“且行且思”环节,回头看看班规和在班级常态化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漏洞”:1. 我一进班门就踩到了同学乱丢的纸张,要是日常卫生有人负责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 要是每一个同学都遵守不乱扔垃圾的班规,就不会有这个乱丢的纸张;3. 要是每一个人看到地上的纸张,都能自觉地捡起,纸张也不会躺在地上了。多种情况的分析,学生就想到了完善制定班规的一些措施,一些是针对乱丢的同学的小“惩罚”,对自觉捡起垃圾的同学的小“奖励”。
三、以“自主四构”的教学环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自主四构教学环节,分别为“预构、导构、解构和自构”。这种新的教学环节,将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活跃教学氛围和提高教学效果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养和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新时代社会建设,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预构
预构是把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重构部分的预设工作。预构是为了在教学前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教学方向。在预结构阶段,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和难点。并且,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性和部分性,教师必须识别差异,在确定教学理念和思路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在教学过程中,预构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预构,教师可以制定出更具体的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构
导构是指教师根据预构阶段的计划对教学过程加以主导。这些指导活动包括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等。在农村小学思政课的教学中,导构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传授一些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带着问题去学习,将知识转化成自己学习的技能。导构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生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把控过程。
(三)解构
解构是把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分解成逐个(逐一)完成的有序行动的过程。在授课之后,教师应深入教学细节,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理念,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具可靠性,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四)自构
自构是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加强教育效果和教育效力。它是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性、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构策略,学生可以在对话、问答、讨论中掌握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表达和协作能力。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际行动体现个人价值,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
四、结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以学为本,任务驱动,自主四构”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被动学习,也减轻了教师的知识灌输压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这种“学以致用,自主四构”的模式更好地满足了时代的需求,建立了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坚实基础,为促进学生的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