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3-11-29 05:09林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林宇

[摘 要]文章在分析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提出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研读课标要求,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整合单元内容,厘清地理概念;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以学生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产业区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6-0088-04

大单元教学以优化教材结构为着眼点,基于整体视角编排教学内容,加强不同教学内容板块之间的联系,将原本相对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知识链,并将其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以此改变学生构建知识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整体性。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以优化教材结构为着眼点,围绕主题,基于整体视角来编排教材内容,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也是将有关联性或者共性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大单元,并结合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与重构,以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帮助他们将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将学习目标、内容、过程以及结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量,将大概念作为教学内容“整合器”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创新、综合理解学科知识、整体认知单元教学内容。相比于单课教学,大单元教学具备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域,能有效减少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散点碎片现象,有效解决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形成整体认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它的“大”体现在内容覆盖面、学习进程、育人价值等三个方面。大单元教学的内容覆盖面极广,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时,教师既可以教材为基础准备单元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将一些新内容补充到单元内容中。在学习进程方面,大单元教学的“大”体现在学习过程长且相对完整、连贯上,教学过程与学生实践探索、知识建构、知识迁移的整个过程相适应。在育人价值方面,它的“大”体现在“传道、受业、解惑”上,教师需要以“大概念”统摄实践、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地理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化。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向中”概括性

大单元教学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具有鲜明的“向中”概括性特征,更加有利于学生把握地理知识框架。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分类、整理过程,就是在脑海中构建“概念”的过程,他们需要将新旧概念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大”的概念。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大概念”充当着“整合器”角色,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提供指导。

2.“向上”抽象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基于原有技能水平或者事实,提炼出地理知识,故而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向上”抽象性特征。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突破某一时空、具象的文化或者情境的限制,继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与迁移。

3.“具象→抽象”的机制

大单元教学的“整合器”大概念是抽象的,而且具有“向上”抽象性,抽象是它的重要标签,但是它所依托的情境是具体的,这就形成了“具象→抽象”的根本机制。在实施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具体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构建大概念。相比于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转述大概念,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提供了便利。学生构建大概念的过程,决定了大单元教学应关注学生实践,注重教学过程优化,需要遵循“具象—抽象—具象”的认知规律,这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整合与知识框架构建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编制的课时指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比较零散。由于缺乏教师的刻意引导,部分学生往往不会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地理知识,学习的“格局”难以打开。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知识的理解层次较低,难以将知识转化为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是“格局”难以打开突出的表现。大单元教学要求将知识融入任务或者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大单元教学实施高中地理知识教学,可以从横向拓宽知识的广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纵向延伸知识的深度,使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递增。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区域、人文、自然等地理要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未能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知识,只是将教学工作重点集中在部分知识的教授上,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零散。

(二)加强学生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关键能力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少数教师将精力聚焦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上,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在新课标不断落实、核心素养不断渗透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从知识本位的层面深入到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层面。大单元教学的开展,可以优化教学目标,在提高學生关键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可以加强地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需求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将大单元教学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实现优质教学,加强学生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关键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

(一)研读课标要求,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

课标是教师开展教学准备工作、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构建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评价等方面的规定,明确教学主题。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梳理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整合,构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产业区位因素”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标要求,理解、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与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主题设计为“探究产业区位因素”,并设置“‘五常稻花香’的农业发展”“探究长白山人参与抚远大马哈鱼的生产条件”“品安钢区位变化”“我为家乡代言”等自主探究任务,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基础知识,总结产业区位因素,尝试运用相关知识了解、宣传自己的家乡。另一方面,教师筛选一些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关的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启发学生将相关政策与产业区位因素相联系,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道路自信和爱国意识。

(二)整合单元内容,厘清地理概念

在以大单元教学为依托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主题来构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构建单元内容时需要分析教材,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为大单元教学实践效果的达成提供必要保证。具体到“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主题“探究产业区位因素”为线索,从大方向解读、梳理、整合教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重构,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涉及的概念较多,覆盖服务业、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而且每一个概念下又包含了若干个子概念,每一个领域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领域。比如,农业可以细分为渔业、林业、养殖业、种植业等领域;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分为人文、自然两个方面,其中人文因素又可以细分为技术、政策、劳动力、交通、市场,自然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地形、土壤、水分、热量、光照等。因此,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根据“产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决定”这一大概念来整合教学内容,并逐渐引出区位、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等核心概念。

(三)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要重视教学目标编制和分解,将细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知识建构、知识迁移的整个过程中實现自我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水平、学习兴趣来分解、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大单元视域下的“产业区位因素”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核心素养目标两个部分,具体如表1所示。

(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1.转移学习主动权,发掘学生潜力

随着学生地理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对地理的感悟逐渐丰富,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多自主性。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应顺势而为,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变化,优化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角色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基于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实现知识构建与学以致用。考虑到学生学习“产业区位因素”时,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地理知识,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学情优化大单元教学实施方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分工完成“‘五常稻花香’的农业发展”“探究长白山人参与抚远大马哈鱼的生产条件”“品安钢区位变化”“我为家乡代言”等自主探究任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地理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比如,针对“‘五常稻花香’的农业发展”这一学习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五常稻花香”宣传视频,向他们展示五常稻花香大米,激发他们的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五常稻花香大米的生产条件。直观性教学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够为学生深度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生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对农业区位因素有一定的认知之后,组织学生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探究服务业、工业区位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完成“‘五常稻花香’农业发展”学习任务的思维方式,并启示学生根据“产业区位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决定”这一大概念讨论不同区位因素之间的联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借鉴,充分发挥自主性、发掘自身的学习潜力,这对发展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换学生角色,培养学生学科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虽然教师注重理解性记忆和内容整合,但仍有部分学生自主性不足,他们参与教学内容创新的方式较为单一。为了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要将教学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深入到学科思维培养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方式,转换学生角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产业区位因素”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提供条件。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根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单元知识。其次,要在引导学生完成“我为家乡代言”这一学习任务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重构对家乡的认知。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学生家乡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帮助他们快速建立对家乡的认识。在对家乡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提出导学问题“假设你是××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负责人,你将如何在招商会上介绍××新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如果你是一名农业电商企业负责人,你是否会选择在这建厂,为什么”。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炼与归纳地理知识,以地理知识为工具重新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发展,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整合器”构建教学内容,以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学习场域。具体到教学实践上,强调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特征,通过研读课标要求、整合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整合性、实践性,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实践的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美绚.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地理教育,2023(1):56-59.

[2]  李秀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79-181.

[3]  秦一萍,秦年秀,汪军能,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4):36-38.

[4]  李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链的运用探索[J].读写算,2022(35):73-75.

[5]  王雅.深度整合大单元教学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194-196.

[6]  周姗霖,黄佛君.基于中心地理论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22(21):67-70.

[7]  顾松明.整体主义视域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透视:以“地球的运动”为例[J].地理教学,2022(21):35-38.

[8]  陈诺.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例[J].地理教学,2022(17):49-52.

[9]  刘洪玉.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开展:以“乡村与城镇”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2(18):64-66.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