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2017-05-31 13:21张文林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单元教学中职语文教学

张文林

摘要: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为改变中职语文教师局限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不足,提倡运用“类化”思维方式改进教学,走出一条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乃至“大单元教学”的新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C-0011-04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共五册,第一、二册侧重于基本的语文素养,属于必修内容;第三册侧重于专业学习,属于限定选修内容;第四、五册着眼于专业发展,属于任意选修内容。必修内容以“基础、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是“基础模块”;选修内容着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分为“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职业模块”是为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需求而设置的,“拓展模块”是为满足部分学有余力的學生继续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基本上以文体来组建单元;在以文体组建单元的同时,尽量考虑到人文内容的相同或相近,形成“热爱自然”“感悟人生”“格物致知”“精神追求”“职业理想”“创业意识”等人文主题。

如何使用这套教材进行教学?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仍以单篇课文的教学作为主要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职业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江苏省全面启动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必须着力以“类化”思维方式改进中职语文教学,走出一条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乃至“大单元教学”的新路。

一、引入“类化”思想改进语文教学的意义

所谓“类”,就是现实世界或思维世界中的实体在计算机中的反映,实质是一种数据类型,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的抽象;所谓“类化”,就是概括当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本质特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到原有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去,对问题加以解决,是知识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思想,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将一组在文体、体裁、主题、语言表达诸方面寻找到连接点的课文或教学资源进行“类化”,组成内容或结构“相近”的教学单元,并且付诸实施。

这里所说的以“单元”为教学单位,就是用一篇或几篇课文带动,以“单元主题教学”为抓手,把相关知识、内容“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并且有机结合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在“整合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矫正学习行为”等方面彰显“节省教学时间,便于学生完整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充分激发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动性”等优势。

由此可见,运用“类化”思想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不仅追求某一时段内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且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力训练等方面找到内在的联系;第二,既传承传统意义上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又在基于课程视野的同时,创新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乃至“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主动发展,全面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思维方式

由于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忽视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持续关注,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习惯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导致教学中某种程度的无序和散乱。以“类化”的方式改进教学,有助于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在全面把握文本、准确解读学生的过程中完善思维方式。

(二)把握内在联系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职语文教师把教学的全部重心放在与“单篇课文”相关的基础知识训练或者内容分析上,只重视学生掌握了哪些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要求学生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很少要求学生关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很难让学生从“单篇课文”的学习中“走”出来。以“类化”的方式改进教学,突破“木”(单篇课文)的限制,既见“树木”(单元教学)又见“森林”(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进一步把握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实现智慧增长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指引下,许多中职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机械占有”,忽略建构“知识体系”,时间久了,便成为“只有知识”、没有完善“知识结构”的读书人。以“类化”的方式改进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逐步完善语文“知识结构”,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实现智慧增长。

(四)提高学习质量

支离破碎、零打碎敲的“单篇课文”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具备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类化”的方式改进教学,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相融共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类化”设计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类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既要通盘规划一个单元乃至几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在单元整合的前提下,确定某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突显中职语文课程的理性内涵。下面以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天道与人为”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类化”过程。

本案例是说明文单元,属于基础模块,是在第一册说明文单元“格物而致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探究事理的能力。其中,“阅读与欣赏”部分精选了《蝉》《动物的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寂静的春天》《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四篇典范的说明文;“表达与交流”部分有“口语交际·应聘”的基本知识和模拟情境训练要求;“常用应用文的写法”部分不仅有常用应用文的格式等知识性内容的介绍,还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贯穿在某校学生会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的情境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是设计“‘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筹备工作”方案并做好筹备工作。具体教学设计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类化目标——体现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在“类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活动性、探究性原则,从学情、文本特点、课程视野出发,既考虑单元中相关课文的教学,又安排一定的语文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单元教学目标在“类化”的过程中突显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

如何“类化”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把“理解为了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奥秘,寻求天道与人为的和谐,需要讲究实证的科学方法、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具有核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科学精神”作为单元人文性总目标;第二层次把“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作为单元工具性总目标;第三层次把“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应聘能力,写作格式规范、语言准确简明得体的常用应用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作为单元能力训练总目标;第四层次把“每篇课文的总目标和分课时目标”作为具体性教学目标。这四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克服了单篇、单节课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随意和盲目,而且形成了一个结构清晰的目标链,不仅正确定位了单元教学目标,而且精心设置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路径,突显了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

(二)类化知识——建构单元教学的知识体系

这一环节是将单元中处于离散、表象状态的知识点经过梳理归纳,呈现出整体的结构形态。本案例中《蝉》是事物说明文,有一定的文学性,可以看作科学小品;《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是事理说明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文章,也可以看作科学小品;《寂静的春天》是科学论著,分析了滥用化学农药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要善用科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学术报告,用大众化的、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重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一单元分为单元导读课、单元推進课和单元总结课三个阶段。将教材中阐释“天道与人为”的一段话作为单元导读课,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学到的第一册说明文单元“格物而致知”相关知识,在把握说明文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用探究学习的方法理解这四篇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努力提高认识事物、探究事理的能力。在单元推进课教学中,把《蝉》作为基础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点;把《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作为发展篇,鼓励学生迁移运用学习《蝉》这篇课文时的相关知识,比较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异同,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科学小品这一文体的理解;把《寂静的春天》作为联系篇,引导学生在理解科学小品相关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感悟“科学论著”这一文体的写作方法。把自读课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单元总结课,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感知“学术报告”这一文体的基本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在对相关课文的阅读、联系、比较、发现中,使一些碎片知识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得到整理与完善。

(三)类化学习——探寻单元教学的逻辑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一篇、带一组、学一组、带一类,在掌握和运用中增强相应的语文能力。就本案例而言,应该抓住“培养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这个关键,引导学生领悟“灵活运用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弄清楚说明的条理和说明的顺序,体会运用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效果,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寻找与确认体现本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特征的逻辑过程。本案例的具体过程为:教方法——情境导入,课堂讨论—理清思路,把握特点—品读交流,掌握知识—梳理写法,读写迁移;提素养——比较阅读,建构体系—理清顺序,领悟方法—精读略读,品味语言—循序渐进,内化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类化目标、类化知识,还是类化学习,而是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相互推动的,教师必须在传承并创新“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着力提升中职生的大局视野和语文素养。

三、“内化”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环节及方法

在“类化”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内化”的过程,力求学生在迁移、同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用单元重组、图式重建、训练重构等方法,通盘规划相同文体的几个单元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和第四册第四单元“悠远的情思”为例,谈谈“内化”过程。

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是一组包含丰富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的现代散文,是限定选修内容,属于“职业模块”,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品文与品人并重,既品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又评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品评人物的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该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收录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孙犁的《荷花淀》、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卞毓方的《北大三老》等五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表达与交流”部分有“口语交际·答询”的基本知识和模拟情境训练要求;“写作”部分是学习说明书和广告词的基本写法,除掌握规范的格式外,还要学习语言运用的得体,说明书要做到平实、简洁、通俗,广告词要做到简洁明了、幽默温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模拟或真实的具体情境中,开展新产品推介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交往、学习、展示,提高语文能力。

中职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选取的是一组文质兼美的散文,是任意选修内容,属于“拓展模块”,要求学生在以前散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散文的文体特点,感受文中人物、景物、事件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构思布局、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阅读与欣赏”部分收录的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舒乙的《梦和泪》是写人散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梭罗的《神的一滴》是写景散文,聂钳弩的《七十年前的开笔》是叙事散文;“表达与交流”中“口语交际”内容是讨论;“写作”内容是学习写作规范的海报和简报,既符合海报和简报的基本结构,又符合海报和简报的语言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感动心灵交流会”,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感动自己心灵的人、事、景,并在讲述、讨论、展示等活动中沟通思想、提高认识、丰富体验。

(一)单元重组——在迁移中促进同化

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特色,在切实关注文本的前后联系的前提下,用四周左右的时间,将两个单元的10篇散文“连贯”教学,促进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不仅丰富对散文的认知,而且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实现阅读、写作、思维训练的有机统一。

(二)图式重建——在同化中提升层次

通过图式重建,除了要帮助中职生在学习“相同类型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同”中求“异”,还要帮助中职生在学习“不同类型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异”中求“同”,从而教师在把握教学契机的同时,促进中职生提升学习层次,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与拓展。

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两个单元的10篇散文重组为“写人类”“叙事类”“写景类”文章,把《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作为“写人类”散文的基础篇,把《梦和泪》《回忆鲁迅先生》作为“写人类”散文的发展篇,将《把栏杆拍遍》《北大三老》作为“写人类”散文的联系篇,引領学生领悟写人散文的意境、内涵和表现手法;把《荷花淀》作为“叙事类”散文的基础篇,将《七十年前的开笔》作为“叙事类”散文的发展篇,精选两篇余秋雨的散文作为“叙事类”散文的联系篇,引导学生领悟叙事散文的意境、内涵和表现手法;把《故都的秋》作为“写景类”散文的基础篇,把《神的一滴》作为“写景类”散文的发展篇,精选两篇刘白羽的散文作为“写景类”散文的联系篇,启发学生领悟写景散文的意境、内涵和表现手法。

在“图式”重建阶段,要引导学生善于在整体观照、比对中完善和优化自己对散文的认知,力求实现“知情境、识人物、悟情感、明事理”的阅读效果,自主建构提升语文学习层次的平台。

(三)训练重构——在多维练习中促进发展

这一环节就是将“表达与交流”中“口语交际”答询与讨论的内容进行连贯练习,将“说明书、广告词、海报、简报”作为一个序列进行写作训练,并且将“新产品推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感动心灵交流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更要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讲述、讨论、写作、展示等活动中沟通思想、提高认识、丰富体验、增强能力;不仅要有“大单元教学”的观念,还要有开发、创造多种教学资源的课程意识,促进学生在提升学习层次中有所发展。

一是在开展“社团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展示活动。第一,引领学生结合相关案例,体会答询的正确态度和用语的得体巧妙,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为交流服务;第二,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方式,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既明了讨论的要求与规则,又掌握讨论的方法和技巧。

二是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在模拟或真实的具体情境中,写作说明书、广告词、海报和简报,开展以“新产品推介”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二,引导学生发现感动自己心灵的人、事、景,促进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用写作说明书、广告词、海报和简报的方式,参加“‘感动心灵交流会”讲述、讨论、展示活动,并在讲述、讨论、展示活动中丰富对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的体验。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单元教学中职语文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