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落实

2023-11-29 05:09:40方少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

方少华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探究立德树人的提出过程和时代内涵,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立德树人要贯穿高中教学的全方面,而文言文集合了历史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其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教师应回归教材,挖掘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的德育因素,并在新高考目标的指引下,吃透教材精髓、活用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真正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6-0014-04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人才是最重要的力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秉承“教育为重、德育为先”的宗旨,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因素的集合体,其教学必将在学生德育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提出过程和时代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中,始终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并多次将德育划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1982年,“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被写入宪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升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地位。自此,立德树人成为各个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可见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立德树人强调通过正面教育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利用道德的力量,完成德才兼备人才的塑造。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也有了一些新的内涵,主要表现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具体内涵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案。那么,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践行立德树人,就是为国育才、为党育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育才。

二、文言文中的德育因素

高级中学是践行立德树人,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文言文展现的是“前人的生活,过去的文化”,是我们了解古代,观察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集中反映了我国的古代文化智慧和民族精神。学生学好文言文,不仅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以优秀的民族精神为滋养,提升思想深度,丰富精神内涵,进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饱含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

(一)读文悟情,感受情感,激发志向

文以载道,言以传情,文言文一般都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情感,读文言文,往往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尽管相隔千百年,依然同喜、同悲、同感慨……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很大一部分是爱国之作,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爱国情感。如选择性必修中册中的《屈原列传》,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交融在一起,彰显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尤其是那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更是响彻千年,纵贯古今,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这种爱国精神,如涓涓细流,融入学生血液,凝聚成学生爱国向上、为国奉献的动力,激励学生树立报国理想。

古代典籍中的很多篇章都抒发了作者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如必修上册《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鏤”等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即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再如选择性必修中册中的《苏武传》详细地描写了苏武宁死不降、牧羊等情节,尤其是“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现了苏武为了心中的气节,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二)以史为鉴,启迪智慧,涵养精神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说明中的第一句话,由此可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目的之一便是传承古代智慧,以古鉴今,以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中的《阿房宫赋》,便是针对唐皇广造宫室,引得天怒人怨的社会现实,以古讽今的经典之作。学习此文,学生可以在历史的兴亡教训中思考为政的得失,为今后的学习和做事提供借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中的《过秦论》一文在历史铺陈中,纵说朝代盛衰之理,为今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智慧。

一篇篇文言文好似一座座矿藏,等待今人去挖掘其中的财富。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部分文言文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它们阐释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和人文精神。学习这些文言文,不仅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素养,而且能把握相关的思想内涵,进而感受这些文言文的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学习此文,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治国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深化对“立志”“求志”的思考。

(三)饱览美景,大美中国,无限热爱

关于旅游的文言文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山水游记,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亭台名胜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体裁上,有的是散文;有的是骈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有的是铭文或赋,如苏轼《赤壁赋》。这些文章多是借描绘自然山水来抒情、言志或说理。如《赤壁赋》就是通过描绘山水抒发心中的抑郁并寄托清高豁达的胸怀。又如《石钟山记》展现了山水之间鸟鸣浪涌、众生纷扰的情状,将情趣与理趣交融。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如《石钟山记》《赤壁赋》等都是古代写景典范,生动摹写了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教学这些文章,不仅能带领学生欣赏美景,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从而完成美育和德育的渗透。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立德树人引领着新时代的教育。与此同时,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挖掘这些因素,促进文言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把准高考方向,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越来越明显。以2021年全国八套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这八套试卷都体现了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全国乙卷和新高考Ⅰ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对民生的重视以及古代的法治情况和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民族传统。立德树人在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的凸显,必然会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形成价值引领,促使高中语文教师时刻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从而促使立德树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二)吃透教材精髓,实现文言文价值的提升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占比较大,且多是文质兼美、内容经典、思想深刻的传统篇目。可以说,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诗歌、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正因为如此,文言文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1.以史为鉴,找准古今之“德”的契合点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反映了爱国友善、勤学奋斗等优秀品格,体现了“德”的内涵,同时也是“德”的经典呈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文中的“德”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德”联系起来,找到古为今用的契合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正面人物、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等立德树人的因素,并将其渗透进学生的内心,以强化文言文的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以“德”育人。

2.精读文本,实现文言文价值的提升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基本不会出现课内篇目的直接考查,这就让一些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误解——高考既然不考,那就不用费力去教和学这些课内篇目了。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这些师生对课内文言文的不重视。随着教考衔接理念的逐渐深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所考查的很多知识与课内文言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部分试题所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知识的延伸,这有利于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跨越,检验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能力。

语言学家王力说:“学古汉语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一二百首唐诗。”选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典篇目,对应着那需要念的“三五十篇古文”,引导学生以此为范本,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素养,才是正确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以明晰文言文的价值所在。文言文的价值一般分为文言价值、文学价值、文化价值。

文言价值主要针对文言文本身的文言要素而言,体现在字词、语法方面,涉及基础积累和语言理解,指向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

文学价值涉及特殊时代背景下文言文中蕴含的深邃思想等,体现在文言文的结构、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指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文化价值主要是文言文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能使人感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并学会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相关历史事实,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指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引领。

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文言文立德树人的价值,重视文言文价值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基础上,涵养智慧、启迪心灵、形成素养。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首先交代历史背景,如与《左传》有关的知识,再解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疏通文义,克服阅读障碍,然后用多种方法诵读,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常用方法,最后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燭之武在“国危矣”之时,将国家安全和利益置于个人安危之上,努力维护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先解决文言知识,再赏析文学人物形象,最后感受人物精神的过程,便是实现了由文言价值到文学价值再到文化价值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生素养的培养。

(三)活用教学方法,润物无声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一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有一些学生文言素养较低,找不到打开文言文阅读大门的钥匙,产生学习挫败感。要想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与思想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元化方式进行传递。

1.因课设法,拒绝千篇一律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共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这么多篇文言文的教学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要针对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串讲法、诵读法、译注法、句读法、训诂法等。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如果采用串讲法,便是遵循“背景介绍—整体感知—诵读体会—结构梳理—人物分析—语言品味—鉴赏评价”的方法进行,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知识全面,符合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但也因为没有新意,常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受到文中文化的滋养。其实,针对文章人物对话多、篇幅长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法,以“读”贯穿教学,并在学生自由读、对比读、角色扮演读的同时,给予诵读提示。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探析烛之武的“怨辞”“屈辞”和“劝说辞”,从而体会其勇气和智慧,受到心灵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

2.技术辅助,拒绝枯燥教学

文言文展现的是历史上的故事,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时,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再现相关历史画面,必会对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如在教学《鸿门宴》时,便可播放电视剧《楚汉传奇》中的相关片段,再鼓励学生讲解座次表中的学问并进行实践,从而感受座次文化,加深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

(四)创新评价方式,主动滋润心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要改变单一、片面的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标准的传统模式,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对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是否践行了“德”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突出了“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对文言文中思想、情志、精神等德育因素的学习,自觉地从文言文中汲取德育营养,滋润自己的心灵。

如教学《谏逐客书》时,在考查学生是否实现了知识目标(即是否知晓作者情况、历史背景,疏通字词,理解语句,清除阅读障碍等)后,还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开门见山的论述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对比阅读《与妻书》,并思考个人的理想抱负怎样和当今时代的使命相契合。加入了德育因素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由上可知,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中教育的立身之本。高中语文教师要切实抓好文言文这一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相关文言文中的德育因素,用正面的榜样、正确的价值观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并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多元化渗透德育,积极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渗透进评价环节,进而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面育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志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三)[N].中国教育报,2017-08-09.

[2]  张润今.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力.文言的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4]  邓晖,陈鹏. 用好评价指挥棒  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N]. 光明日报,2022-05-12(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9:40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