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毛爱华 刘梦茹
[摘 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部分地理知识较为复杂、晦涩难懂,无法通过想象进行学习。此时,教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使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文章以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为例,通过对比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的优劣势后提出:传统教具应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交替使用;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总结出模型制作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具;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6-0091-04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概念抽象、空间思维缜密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学习都符合一句话“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其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仍处在逐渐上升的水平。地理学科的特性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具进行教学。教具是地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教具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教具的使用,是初中地理课堂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地理课堂上,传统教具的使用不可或缺,而多媒體在信息化时代具有其独特的辅助功能。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教具与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劣势对比
(一) 传统教具的优势
1.简单直观,易于操作
传统教具包括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图册等,学生接触这类教具较多,对这类教具比较了解,这类传统教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例如实物模型,其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观察力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强化参与意识,培养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地理教具有能实际操作的特点,具备多媒体没有的亲和力与激励作用。 部分初中学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在地理课堂上,若教师一味地讲授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加上学生对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学生学起来会产生倦怠感甚至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若能适时利用准备好的传统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知识,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眼前一亮,在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参与地理模型制作或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增强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传统教具的劣势
传统教具包含的信息相对单一,呈现内容不完整。传统教具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时空和技术的限制,可能无法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其表现力不足和形象性的缺乏可能导致学生认知与思维的缺陷,使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感性认识。如地球仪和地图,此类教具是静止的,初中学生在想象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很难理解某一知识点,并且其包含的信息相对单一,呈现内容不完整。
(三)多媒体的优势
1. 包含的信息量大,呈现方式多样
多媒体包含的信息量大、呈现方式多样。第一,互联网时代信息丰富复杂,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及学生生活中较少甚至无法接触的相关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多媒体可播放动图、音频、视频等,通过静态与动态结合、二维与三维结合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灵活多变,不受时空限制
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且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某一图形进行动态展示,能较好地弥补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并且可以多次、反复地动态展示地理过程。如“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画有等高线的三维立体山体图,学生通过俯视角度和正面视角的转换可以清楚地观察其二维与三维状态,这种三维立体图方便学生形成地理表象。
(四)多媒体的劣势
学生无法切身感受,重难点不突出。 首先,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由于多媒体呈现的内容是虚拟的,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只能通过眼睛看,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记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其次,过度使用多媒体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学习兴趣减弱、探索新事物的欲望降低。再次,形式多样、复杂多变的PPT切换过程会导致地理知识杂乱无章,易导致学生关注点转移,把握不住学习的重难点。
(五)二者使用状况分析与评价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内容进行多角度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整理,得出传统教具和多媒体二者的使用现状。总的来看,区位条件好、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学校的地理教具,不论是传统教具还是多媒体,其配备程度和使用频率均高于乡村学校。
关于传统教具的使用,主要存在城乡差距较大、部分学校配发传统教具不够、教具类型单一和教师缺乏使用传统教具辅助教学的意识等问题 。首先,部分传统教具如地理模型等数量较少,有些甚至已经破损,这导致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具使用频率不高。其次,传统教具的使用在不同年龄和教龄阶段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两方面。据资料显示,拥有5—10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对传统教具的使用熟练程度和频率均较高。而新进教师和教龄较大的教师,其传统教具使用频率较低。再次,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因非地理科班出身,缺乏对传统教具使用的概念和创新制作意识,导致传统教具使用效率低下。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过度、盲目使用和利用率不足两种极端情况。过度、盲目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主要存在于部分新进教师中。新进教师接受能力强,接触新事物多,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主要存在于部分老教师中,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学校中也存在这种情况。这些地区学校的部分教师较少使用多媒体,加上部分多媒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维护已经出现破损,有的甚至被闲置。
针对教师利用传统教具与多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分析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把握好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缺点,然后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合理运用,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将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传统教具和多媒体在地理課堂上的融合使用,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整理出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针对二者的优缺点,确定不同教学内容搭配使用的教具类型。其次,应对二者的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及配合方式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利用二者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形图的判读”中传统教具与多媒体有机融合课例展示
在“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山体不同部位的识别”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通过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平面、静态的二维图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三维、动态的立体直观模型,如何在各教学阶段合理利用传统教具和多媒体,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克服思维障碍、实现“感性直观”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是本文着重探讨的。
该课例首先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回忆印象中的山体形象及山体部位,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三维立体与动态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等高线的特征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以此建立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展示提前制作好的等高线山体模型及该模型最初的平面状态,引导学生利用大小不同的纸张进行山体的制作。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模型和讲解的内容,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上台展示制作好的模型并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教具和多媒体各自的优点,使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制作并讲解。一方面,这能帮助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这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与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教具使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吗?一座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呢?在地图上我们怎样来标识和识别它的各个部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由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师:珠穆朗玛峰最新测量海拔高度是8848.86米,但当地藏族人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前者说的是海拔,后者说的是相对高度。
承转:究竟海拔和相对高度是什么?它们的标准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海拔与相对高度。
总结:海拔与相对高度。(利用多媒体演示)
承转:在地形图上,我们将海拔相同的点连起来,就能得到一幅等高线地形图。那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 设置问题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并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多媒体。
1.展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动态示意。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和等高距。
教师:“等高”就是相同高度(注意说明是海拔高度)。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起来的线,就叫等高线。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就叫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3D立体地形图。
学生:观察山体各部位等高线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生成过程。
通过三维辅助软件和动图,多角度地展示山体及等高线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三维图形中认识山体不同部位,并在等高线远近交替和多角度呈现过程中初步认识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多媒体。3D立体地形图,包括山体本身及等高线在山体上呈现的各部位、各角度。 等高线实物模型示范讲解 教师:(拿出课前制作好的山体模型)提问:通过观察模型,说出各山体各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说明在制作等高线实物模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手中的模型,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三维立体图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承转:现在自己利用大小不同的纸张、圆规、胶水等材料来制作一个你心中的等高线山体模型吧。要求包含五种山体部位和等高线。 帮助学生巩固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制作模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铺垫。 传统教具。通过实物模型示范讲解,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理解相关概念,掌握模型制作要点。 课堂巩固 等高线实物模型制作及展示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提醒。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模型,并在制作完成后上台讲解制作的模型。 把知识点的运用及考查放在实物模型制作及讲解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传统教具。实物模型制作与展示。 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所看所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多媒体再次呈现动图和虚拟模型等,帮助学生印证所学并加深理解。 帮助学生由知识理解到知识迁移再到知识创新,达到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 多媒体使用。 ]
三、传统教具与多媒体有机融合的教学技巧探讨
本课例包括生活案例的观察落实、图形的绘制及实物模型的制作讲解,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模型制作完成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强化地理认同感,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感受地理魅力,深刻体会地理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
本课例中传统教具与多媒体应采用交替使用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在模拟3D动态演示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初步形成地理表象。在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立体图形时,注意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如何在山体上表现及各山体部位等高线特征,强调对比山脊与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征,并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出坡度陡缓与河流流向等。其次,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等高线实物山体模型,这时学生脑海中已經有了初步的空间印象,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重点观察模型俯视状态下山谷、山脊、鞍部和断崖的等高线特征,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通过多媒体了解的信息。
由于课堂上需要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若教师讲解示范不充分、学生理解不透彻,可能会浪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等高线实物山体模型制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先前观察到的等高线地形图及山体模型总结出制作模型的要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要相等。教师应注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形成,并尽可能进行重点讲解,而不是告诉学生每一步该怎么做。模型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模型并进行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其他组制作的模型是否有问题,并总结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模型观察和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地理课堂上,有些知识是无法通过学生想象和利用传统教具获得的,这时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虚拟的场景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地理事物。虽然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始终无法切身体会这些虚拟的事物,所以传统教具的使用非常有必要。应基于地理学科特性、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利用传统教具和多媒体,实现现实情境与虚拟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形成直观印象、加深理解记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 蔡莹.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97-98.
[2] 卢智敏.初中地理教具使用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图版《等高线地形图》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付倩倩.探究多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140-141.
[5] 殷文韬,叶宇萍.纸质立体模型在等高线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5):48.
[6] 陈学明.初中地理课例设计的有效途径: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36-38..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