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的作业设计研究

2023-11-22 22:17苏磊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初中物理

苏磊

摘  要】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应用技能,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推进,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内容与形式,提升作业成效,使其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作业设计同样不容忽视,教师需基于“双减”视角创新作业设计,助推学生强化课堂所学,训练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本文以“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的作业设计为研究对象,并分析部分实例.

关键词】  “双减”;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作业属于助推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的方式,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传统的作业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题型重复性较强,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长此以往会出现疲于应对的不良局面.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作业设计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需精心优化作业内容,科学设计每一道题目,切实可行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从而改善他们的物理学科能力.

1  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不过存在着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他们通过阅读获取到的信息与内容有限,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出作业的功效,教师应在课前环节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预习作业引领下主动阅读教材内容,根据个人理解完成这些作业,使其在课前环节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学习,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1].

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回忆电压、电流、电阻相关旧知识,通过学习的内容顺利揭示新课主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引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有什么关系?该问题不仅可训练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还能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知识产生初步印象.学生通过阅读上述指定课本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尝试猜想导体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该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其接下来完成预习作业做好准备,他们只有学习好前面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后面知识.之后,为验证学生提出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可借机设计预习作业,继续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结合提供的实验找出导体电流同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且提出以下要求:请自主设计实验中的电路图:写出要用到的实验器材;确定操作实验的步骤;标出注意事项.以此让学生通过对预习作业的完成初步认识新课内容,使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效率更高.

2  设计自制仪器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当注重作业质量的提升,减少作业的数量,仪器自制类型的作业,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在学生作业完成中总结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设计自制仪器类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所学的物理知识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仪器,使其认真、细致地研究所学内容,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效率,他们也很乐于完成这样类型的物理作业[2].

例如在开展“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时,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密度计,教师可以着重介绍密度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使其明白使用密度计能测量出液体的密度,不过他们将会产生疑惑,如:密度计的刻度是否与刻度尺相同也均匀分布?刻度从哪端开始?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据此设计自主制作密度计的作业,且标记出刻度.由于学生对密度计有一定的疑惑,将会积极完成作业,先通过网络渠道查询有关制作密度计的资料,然后他们会主动寻找材料动手制作.有的学生找来食盐、水桶、橡皮泥、磁铁、双面胶与小塑料瓶等材料,用双面胶把磁铁粘在瓶盖上面,将瓶盖盖好以后把小塑料瓶放到水桶里面,再往小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橡皮泥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在瓶身上面记下水面位置,标出水的密度值;然后把实验放入水桶里面,再次放入小塑料瓶,当瓶身在盐水中达到直立状态时,记下水面位置,该位置即为盐水的密度值.这样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情绪高涨,培养他们的物理探究能力,达到“双减”的目的.

3  设计分层物理作业,改善整体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作为新课标下学生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属于常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双减”背景下更要注重對学习能力的强化,使其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行为变得更为高效.物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避免作业设计的“模板化”和“一刀切”,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层次性作业,保证每个层次学生能够完成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3].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以此作为基础,设计相应的分层作业,保证每个层次作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以“浮力”教学为例,通过学习学生对浮力有一定的认识,为让他们都拥有检测个人学习情况的机会,教师可设计层次性作业.如,有一个实心小铁球重20N,现在把这个小铁球放到装满水的水槽里面,发现它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且测出溢出的水所受到的重力是10N.针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基础型题目:小铁球的质量是多大?受到的浮力为多大?让他们充分掌握浮力的基础性内容;为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计发展型题目:小铁球是体积是多大?他们需要采用转换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题;为学习较强的学生设计挑战型题目:怎么求出这个小铁球的密度?使其联系之前学过的密度知识解析和处理,对他们的要求更高.这样教师根据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作业,使其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自由选择,均可顺利完成相应的作业,满足各个层次同学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发展需要,最终改善他们的整体物理学习能力,兼顾所有教学对象.

4  设计实际体验作业,增强学生认知能力

物理知识与研究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入体验研究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研究.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来说,教师以概念为切入口,围绕概念精心设计一些体验式作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物理概念的机会,使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物理概念,促进他们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提升物理认知能力[4].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结合体验进行归纳总结,深层次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力 弹力”教学中,假如教师直接讲解力这一极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不利于后续教学的顺畅推进,所以可在课前环节设计一些体验式作业,要求他们亲自动手推、拉地面上的物体,将重物用手提起来,用力按压放在桌面上的海绵、弹簧等,以上体验活动均围绕力展开,使其切实体会到力的存在,对力的概念初步建立感性认识.接着,教师指出这些力作用在重物、海绵、弹簧等上面,这表明力是由人施加的,物体是被动的接受者,促使学生意识到任何力均具有施力与受力物体,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之后,教师继续设计体验式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按压海绵时采用不同的力会出现什么情况,静止的重物被推动后出现什么变化?他们在体验中发现力的作用效果是让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运动状态,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与学习,对所学内容形成更为具体和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他们的物理认知能力.

5  设计家庭实验作业,训练学生实践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形式应当敢于创新,引入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综合能力.在作业设计时,结合物理知识的应用,设计实践性作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家庭实验类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用品、瓶瓶罐罐等当作实验器材,必要情况下在家长辅助下完成实验,让他们动手能力得到改善.在设计科学作业时,均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活问题,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展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时,正式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亲自动手制作“魔罐”小实验的作业,准备好一个小重物,像小铁块,一根橡皮筋,一个空罐子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用小刀在罐子的顶部与底部均挖一个小孔,把盖子打开,将橡皮筋中间绑上小重物放置到罐子里面,橡皮筋产品那个两个小孔中穿过去且固定好;(2)将罐子放到地面之上,用力轻轻向前一推,将会出现神奇的景象,罐子就如被施加魔法一样,在地面上不停的来回滚动.通过这样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将会对这一神奇现象背后的原因十分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之前与求知渴望,他们将会自觉踊跃的去探索该现象背后蕴含的物理原理,使其在正式课堂学习中继续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索.如此,既能够让学生事先初步了解新课内容,还可拓展物理学习的空间,使其在家庭中学习物理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训练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设计生活调查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使其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  设计课后复习作业,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需要思考课后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同时能够符合现阶段的中考要求,助推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减轻他们学业负担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使其物理综合素质有所改善.在作业形式设计时,除了复习类型的作业,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后制作作业以及课后调查作业,通过学生的切身实践和调查,加深课后本质认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当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后需安排适当的复习环节,结合复习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要点的内化与记忆,使其在头脑中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通过对复习作业的完成强化物理思维[5].

例如在实施“噪声及其控制”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调查,师生共同制定调查内容:(1)噪声的主要来源?(2)噪声能够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3)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控制噪声?(4)在广场上切身体验,并且标记出广场不同位置的噪声感知程度,进行等级区域划分:A绿色:对噪声没有感觉;B蓝色:可以感觉到,但是没有影响;C黄色:让人感到烦躁;D红色:让人感觉坐立不安;(5)将调查结果与相关部门沟通,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为人們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以及娱乐的环境.在布置好作业之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噪声控制方法.这样在课后调查作业,帮助学生复习课堂知识,学生将会对本章节的内容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使其系统化掌握这些内容,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格外关注作业设计,以“双减”政策为基本导向,结合物理知识的特征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前预习、自制仪器、生活有关、分层、实际体验、家庭实验与课后复习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和完成这些作业,使其切身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与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物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晶萍.“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减负增效”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3(16):21-23.

[2]吴茜.“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2):14-16.

[3]彭建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书面作业的优化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23,38(05):10-13.

[4]樊鸿展.减负提质,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布置[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03):4.

[5]汤金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8(04):99-100.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初中物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