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鸣
摘 要:作文是高考语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影响巨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它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风向标,教师应当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灵活地开展日常作文教学,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以及应对高考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提出了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论述了高考作文命题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要彰显融合、创新、个性、独立和情感丰富等多个特点[1]。而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一直以来都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风向标,有效解读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仔细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依据命题背景,灵活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分析
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其考核内容极其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往往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并遵循时代发展的需要[2]。尤其是高考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全面体现出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价值观念。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具有一定的规律,彰显出一定的趋势:
第一,高考作文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从高考层面来看,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态度,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做好自我管理、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关心社会发展,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等。这些素养都指向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根本。而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上往往纳入了综合性的元素,考查学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对社会、对国际事务的理解,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
第二,高考作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有新的变化,“青年”“世界”“时代”成为高频词,快递小哥、志愿者等“小人物”也频繁入题,而疫情、北斗等与时事相关的命题更是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新时代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是不断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由此,高考作文更加强调学生灵活的语言应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眼光。
第三,高考作文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自高考改革以来,高考作文已经转向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而对材料和话题的理解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高考作文评分更注重学生对材料的个性化理解,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有足够的创新认知和创新思想,要能别具一格,而不应千篇一律。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与时代发展是符合的。
二、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当实时紧跟高考趋势,有效安排高中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胸有成竹地应对高考。但就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来看,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作文教学过于注重写作训练,缺乏对思维的培养[3]。思维对于学生的临场发挥非常重要,高考作文也极其强调学生对材料和话题的综合认知,但当前课堂上学生疲于应对作文练习,只注重文笔运用,却忽视了清晰的思维对写作过程的影响。其次,作文教学过分依赖模板写作,忽视长远发展。由于课业压力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往往鼓励学生套用模板,这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影响长远发展。最后,教师过于关注研究陈旧的高考题型,忽视了学生紧跟时代目标的培养。高考作文每一年的命题虽然都有差异,但根本就是紧跟时代步伐,很多教师只注重以往命题内容和形式的研究,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旧题型,没有意识去训练学生的眼界和创新想法,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潜能发挥,影响最终的高考作文效果。
三、高考作文命题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依据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特点,教师要从日常的作文教学着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灵活作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他们具备时代性视野、社会化责任以及优秀文化思想,以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
(一)多元角度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素材是学生写作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他们胸有成竹的依据。高考作文不仅考验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考验学生的写作速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限定时间内写出优质的文章,这对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高考作文紧扣时代脉搏,并不只是圍绕传统的知识和文化来考查,也就是说,学生的心中必须有时代特点,必须有生活变化,这样才能灵活应对高考作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实施积累,不断地丰富内心的思想和精神,充实写作素材,从而夯实写作基础。
以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主要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事例和细节来表现人物,反映人间的真善美。从以往看,以人物为主题的高考作文有很多,如2020年全国卷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还有多次被提及的“小人物”,诸如志愿者、医务工作者、快递员、教师等,这些都是从人物着手来命题的。学生在写作时既要写出人物特色,还要结合时代特点,通过解析人物,突出关键思想。但是如果学生心中无素材,那么在写作时就会无从下手,无法将人物与时代、与社会相关联,更不能以小人物凸显大智慧,由此教师就要从日常教学着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积累素材,不断充实自己的素材库,让学生在写作时能信手拈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着手,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细微之处体察生活之美,感受不同的人物行为、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对不同人物有更细致入微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不断刷新素材的时代感,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从微博、今日头条、知乎等不同渠道获得最新社会消息,鼓励他们结合时事,从人物角度分析事件的经过和结果,锻炼出自己的独特视角,这样学生不仅会具有独到的眼光,更能从各个角度切入社会时事,调用丰富的素材来丰富写作内容。
(二)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对于高中学生尤其如此。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在积累素材的前提下,还需要不断强化思考能力,积极参与写作活动,这样才能使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套用模板为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继而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丰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融洽、生动的场景和氛围中拓展思路,迅速理解主题,进行写作体验,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文学作品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内涵,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文学短评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的,既要适当叙述作品内容,也要精准支撑自己的观点。而这样的题型在近年來高考作文中也较为常见,如2020年全国Ⅰ卷中的材料作文,阅读有关齐桓公、鲍叔牙、管仲的相关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感触。这样的作文极其要求学生能深入理解语言文字,能感悟其中的深刻情感和思想,然后才能精准切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叙议结合写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课本内容《归园田居》,创设欣赏情境,让学生观看动态的诗中画面,使学生感受这种恬然、惬意的场景,还可以创设演绎情境,让学生自主营造真实的诗中场景,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陶渊明赋予诗中人物和景色的情感和思想。依据这样真实的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就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本身,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往往能让学生的观点入木三分,更加细致入微。
(三)挖掘教材内容,有效写作练习
任何良好的写作能力都是难以避免地要从仿写开始,在高考作文中,学生往往需要依据提供的材料或话题,将其抽丝剥茧,提取观点,并写出能表达清晰观点和立场的文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考验。如果平时写作中只让学生套用模板或完全仿写,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路,降低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选择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本,引导学生尝试剖析和解读,然后再围绕相应主题进行框架、方法的仿写,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将优秀的写作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议论文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要有现实针对性,能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议论文的选题、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遇到议论文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提出观点,更不知道如何佐证观点并说服读者。在高考作文中,不乏这种议论体裁的作文要求,因此,要想学生能在高考写作议论文时能迎刃而解,教师不妨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教材来引导学生灵活地练习写作,以强化议论文功底。例如《劝学》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范例,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方法有着客观且坚定的论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深入解读这篇课文,然后从文章的整体结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论据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分析,随后进行仿写,模仿优秀议论文的框架、写作手法等。
(四)注重思维培养,强化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是实现创新的关键,从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来看,优质作文必须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思想。学生只有拥有多样且丰富的思维,才能在接触到材料或话题时有创新的想法,有独特的切入点和见解。但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推进。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引导,例如借助文章的阅读赏析,让学生自主地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同时还要鼓励他们质疑、批判,坚定自己的立场,并提出合适的依据。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独立,能从个性化的角度发表认知,有效积淀创新潜能。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小说为主题,引导学生巧妙地叙事,能写出曲折起伏的情节,表现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叙事类作文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但要适当地展现“引人入胜”的情节,就需要找好立足点,能从创新的角度去叙述。而这样的创新要求在高考作文中尤为明显,例如北京卷的“亮相”一题,“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学生要紧抓主题,从巧妙的角度叙述人和事,展现亮相背后的故事,叙述其独特亮眼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想,合理且细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认知。例如,教师可以《促织》《变形记》两篇小说为依据,组织学生阅读赏析,仔细分析作者的切入点和叙事的方法。在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再现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很容易发现两者虽然都是“人化虫”,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遭遇,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疑惑点,或者细化分支,从独特的角度着手叙述自己的另类想象,由此学生就能不盲从地开展创作,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五)构建评价体系,提升整体水平
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在高考作文命题背景下,教师对高考的解读能力和日常的引导能力关系着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方向。而写作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最有效的互动过程,能帮助学生挖掘写作潜力,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着手,挖掘学生的作文优势,点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有效提升整体写作水平。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地说明事理。在写作时,学生不仅要对事理有准确且清晰的认识,还要能说清事理的要素,能从具体现象出发,归纳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在往年高考作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作文要求。要想让学生更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理,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认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促进他们建立写作信心,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评价,从学生日常写作的问题到优点,从方法到态度,多个角度实施评价与鼓励。还要动态地关注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并开展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保留他们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这样就能让学生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写作技能[4]。
结束语
高考是学生最重要的一个人生经历,不仅是因为高考结果影响学生的未来去向,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予学生挑战,让学生在努力与奋斗中不断充实自己,激发潜能。而高考作文就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内容,要想让学生能“打有准备之仗”,就需要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从日常着手,引导学生多角度积累,不断丰富写作素材;鼓励学生体验情境,激发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灵活开展写作练习;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合理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阔视野,提升整体作文水平。在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引导下,学生将体验更加独特的写作过程,感受丰富的文化,把握时代的脉搏,在高考中沉稳发挥,为人生迈出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巧珍.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的高考作文命题解读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10):25-26.
[2]吴剑.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6):66-67.
[3]蔡园.高中作文教学应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思考[J].教育界,2021(31):20-21.
[4]胡锦.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新追求[J].作文,2020(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