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云 王亚南
[摘要]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随着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迫切需要更加全面、整体、系统的制度支撑。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其在管理模式、国际化人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系列举措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秉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发展格局,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强化全面国际化发展理念,科学设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构建协作管理的组织结构,增强全面国际化的竞争力;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合作领域,营造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赋能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加坡;管理模式;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徐巧云(1988- ),女,江苏扬州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后;王亚南(1986- ),男,河北磁县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浙江 金华 3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高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成效评价及推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NDJC039Z,项目负责人:王亚南)和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制治理下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运行生态及优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YJC880078,项目负责人:王亚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9.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1-0082-07
国际化不仅是我国“双高”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顺应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长远发展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2022年8月18日至20日,我国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政策是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现代性表征”①,教育国际化最早由沃德(Wende M.V.)与马金森(Marginson S.)提出,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和传递的过程,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将国际化发展理念和举措贯穿于教育过程。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助于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包括招募有能力的研究人员、产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以及获得竞争优势和国际声誉。当前,诸如QS、THE、ARWU等世界大学排行榜均将国际化程度列为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将国际比较经验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如此,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全球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需要不仅源于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还受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促进合作与发展等多重责任,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以本土为主线,深度服务“走出去”发展战略,且具有中国特色和较高国际声誉的职业教育品牌之路。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需
教育国际化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新经验新范式的关键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不斷变化,加强与高水平海外教育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为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提升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然追求
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前途的重大谋划、战略布局,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建立多领域、大范围和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从弱到强、从有到优、从国内建设到国际深度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时代赋予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使命,需要不断推动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甚至走向舞台的中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纵深式、内涵式发展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双高”院校,应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探索具有卓越竞争力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和贯通职业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原则,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职业教育循环体系,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抉择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持续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职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需要储备更多更高质量的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早在“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就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人才,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充足有力的通道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随着系列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逐步走出国门,努力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者和输出者。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国职业教育在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输送了大量紧缺型专业人才,助推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仍有待提升,国际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对外战略的提出与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诸多对外发展实践将难以取得进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域外经验——以新加坡为例
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总人口约564万的岛国,由于长期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使其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的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其高等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享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力。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采用了国际化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新加坡拥有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等8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其中5所为技术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3所为理工学院(Polytechnics)。这一庞大而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新加坡政府的长期战略规划密切相关。20世纪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艰难局势,新加坡政府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提出了“双翼发展”计划,通过引入全球高层次人才和教育机构进入新加坡合作办学,从而迅速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就联合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等,制定了针对技术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在资源分配、教育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大致经历了从配合外向型工业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到满足高科技发展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再到适切知识经济发展推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②,逐渐形成了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构建国际化管理模式,维护海外项目运营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表现在多个层面,不仅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活动方面的国际化,还需要推动建设国际化的制度,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
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设立了技术教育局,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和监督各类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采用了较为集中的公司式管理模式,赋予了高职院校管理层在关键事务上的决策权。70年代,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前瞻性政策,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格局的人才,并将这一目标纳入其教育战略中。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新加坡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推动改革政策,着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视国际师资和学生的招募以及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几乎所有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均设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负责处理学校的全球伙伴关系与发展战略的运营,监测合作进展以及积极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与机构。例如,新加坡技术教育学院设立了海外业务专项部门,致力于管理海外产业实习计划(Overseas Industrial Attachment Programme,OIAP)、海外学生交流计划(Overseas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OSEP)以及海外服务与发展计划(Overseas Service & Development Programme ,OSDP)等项目。
为了推动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加坡政府采取众多措施。例如,持续不断地加强经济发展局、人力部与财政部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以高效地管理和引进优秀人才;成立了“社会融合基金”,以协助外来人才融入本地社区。2014年,新加坡发起了“技能未来国家运动”,旨在通过促进贸易自由、深化市场合作以及建立全球创新联盟来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措施。这种成熟的国际化管理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优秀人才的加入,有效地促进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吸纳国际化人力资本,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養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人才招募方面,新加坡高职院校积极利用政府专设的“国际人才通往新加坡的大门”——“联系新加坡”网站(Contact Singapore),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人才。为此,新加坡高职院校采用了弹性人事管理制度和高薪酬待遇,以确保这些卓越人才能够留在新加坡高校工作。正如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教授提出的那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步伐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人才环流”现象,加剧了全球人才的争夺战,高技能人才的高度流动性已成为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因此,新加坡高职院校尤为重视引进全球优秀教师,积极吸引国外研究团队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新加坡各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拥有境外学历学位或在境外接受过培训学习,这为开展国际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新加坡作为亚洲商业和金融中心,在城市环境、财政支持、项目选择、就业前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新加坡高职院校积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采取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手段和激励措施,大力招收国际留学生。为了促进新加坡本地学生与国际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新加坡高等职业学校几乎都设立了负责文化交流的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应的行政人员,通过混合住宿、多元文化活动和实施“伙伴计划”等方式,积极推动境内外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与融合,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的积极发展。
(三)设置国际化课程项目,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全球资源优势来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从而实现本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除了开设多语言课程之外,还高度重视多领域的国际课程建构。例如,新加坡技术教育学院与法国、德国、香港和瑞士等世界知名教育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开设了多项国际化课程。学生在经过2~2.5年的课程学习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国际认可的技术文凭,其中包括美容与健康管理技术文凭、机械技术工程师文凭、烹饪艺术技术文凭、汽车工程技术工程师文凭以及土木结构工程技术工程师文凭等6类技术文凭。当前,新加坡高职院校开设的部分国际化课程与合作项目得到了“教育部——海外专业学院合作计划”的支持。总而言之,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化课程与项目主要依赖于引入国际师资和吸纳留学生,以此为基础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知识融入相关课程与项目。同时,学校还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校园俱乐部甚至丰富就餐环境,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服务。海外留学经历不仅有助于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还为学生未来的国际合作、职业生涯做好了充分准备。为实现“构建全球化的人才培养网络”的目标,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定期在校园内推广出国留学项目,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项目实习机会和资助计划。此外,除了为期一年的国际交流项目,学校还提供了种类繁多的短期学习机会,包括夏令营、冬令营、工业实习、研究实习、志愿者服务、参与海外会议以及国际比赛等。综合而言,多样化的海外学习项目以满足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成为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特征。
(四)构建国际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路径。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向来重视与国际知名行业公司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所需的专业技能,还能为企业提供定制的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目标。目前,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与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据统计,在新加坡建立基地的跨国公司多达七千多家。例如,新加坡技术教育学院与来自14个国家的40多家知名合作机构展开了合作。其中,与华为集团合作成立了新加坡最新一代宽带科技培训中心,华为提供GPON培训设备、软件和技术指导,学生完成培訓后,将获得华为颁发的培训证书。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合作治理实践,有助于实现校企间的责任共担、利益分享与权利协同。在校企合作方面,新加坡高职院校拥有较为严格的管理细则,规定了学生前往海外公司实习的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学生在前往跨国公司实习或工作之前,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的专职管理人员获得学校的正式批准。对于年龄在21岁以下的学生,还需要获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学校还为学生提供辅导老师,帮助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做好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技能和兴趣与公司内部的职业道路相匹配。这种规范且详细的校企合作发展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三、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管理思想与模式,不仅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教师与留学生,还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项目,举办多元文化实践活动以及参与校企合作等方式赋能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其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本土,从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加以完善,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一)强化全面国际化发展理念,科学设计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学术界不可能放弃国际化和世界主义”③,因为知识的传播、传承与创造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具有共建共享性质。国际人才,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卓越教师与学生,是助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人力资源,也是实现物质和制度要素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专注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助力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深度嵌入全球知识经济网络。新加坡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关键纽带,紧跟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方向是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发展较为缓慢,与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在内涵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需要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为此,我国职业院校应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科学设计与论证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计划。同时,寻找中国高职院校全面国际化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协作管理的组织结构,增强国际化的竞争力
实现教育国际化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是不现实的,成功的国际化发展实践应该是学校各部门、各管理层多元共治的结果,需要学校具有影响力与领导力的人员共同参与,构建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例如,新加坡理工学院设立了全球国际关系办公室、国际事务办公室、全球教育和流动办公室等机构,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海外职员在管理团队中发挥着各自的职能。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管理模式不一定是传统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线性结构。相反,应更注重成员之间的合作、团队之间的互动性和针对性,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将获得的关键信息进行分享与汇报。这种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对个体的信任,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管理团队的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自信,过于依赖普通本科高校的管理模式,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特色。因此,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建立国际化的协作管理团队和系统化的组织结构,吸引有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科研、对外合作和社会服务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成效。
(三)拓宽高职校企合作领域,营造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
推动国际化的产教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来构建“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改革新机制,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④。一方面,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扩大职业教育的合作范围,集聚教育、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人才资源,寻求与全球产业界、行业界、学术界等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提升職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建立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堂教学及教材、实习实训等方面入手,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国际国内产业实际相结合,培养出满足国内发展需求乃至国际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国外企业、跨国公司或境外教育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如派遣实习生、走访国外企业和知名职业高校等,为国内学生争取赴国外企业和院校实习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积累国际工作和学术经验。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及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营造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新生态。
(四)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职业教育共同体
教育对外开放在积极参与全球战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发展带来国际格局的变化,需要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应重视“全球共同利益”,“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控制、习得、认证和运用向所有人开放”⑤,促进教育治理与知识治理的融合。这一理念与中国一直秉持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价值观相符,也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相似之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使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互帮互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构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共同体。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兴边富民”等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合作国家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人才培育方案,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布局和新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沟通机制,通过共建共享教育平台、建设高校联盟等方式推进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注释]
①伍宸,宋永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21,42(3):129.
②买琳燕.新加坡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举措与特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8(10):94.
③(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汉斯·德维斯,周岳峰.国际学生流动将迎来革命[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10):6.
④教育部:点、线、面抓落实 营造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EB/OL].(2022-12-27)[2023-07-22].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5031/mtbd/202212/t20221227_1036606.html.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72.
[参考文献]
[1]胡英芹.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2](新加坡)华拉保绍.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五十年[M].卿全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江苏高教,2020(3):109-119.
[4]刘宏.新加坡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国际人才治理经验[A].王辉耀,苗绿.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5]卿中全.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述评:探索、改革与经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95-200.
[6]荣玮,陶祥令,王峰.“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9):91-96.
[7]王焕芝.新加坡构建亚洲高等教育枢纽的路径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7(7):3-11.
[8]伍俊晖.双循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9):48-52.
[9]外交部.新加坡国家概况[EB/OL].(2022-04-10)[2023-03-25].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076/1206x0_677078/.
[10]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308(4):98-102+108.
[11]Gao Yuan.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flagship universities from the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J].Higher Education,2014,70(3):1-15.
[12]Hudzik J K.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Institutional pathways to success[M]. Routledge, 2014:44-56.
[13]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Global Partnerships[EB/OL].(2022-02-09)[2023-05-22].https://www.ite.edu.sg/who-we-are/global-partnerships/overseas-exposure.
[14]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Technical Diploma[EB/OL].(2022-02-09)[2023-05-20].https://www.ite.edu.sg/courses/full-time-courses/technical-diploma.
[15]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EB/OL].(2021-04-17)[2023-07-20].https://www.ite.edu.sg/who-we-are/global-partnerships.
[16]Marginson S,Wende M V D.Globalis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J].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s,2007,8(1):137-139.
[17]SEA-VET.net.Singapore TVET Overview[EB/OL].(2017-05-08)[2023-03-07].https://sea-vet.net/Singapore.
[18]Singapore Polytechnic.Singapore Polytechnic[EB/OL].(2022-03-05)[2023-04-20].https://www.sp.edu.sg/sp/admissions/international-students.
[19]UNESCO-UNEVOC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 Country Profile Singapore[EB/OL].(2021-02-06)[2023-07-20].https://unevoc.unesco.org/home/UNEVOC+Publications/lang=en/akt=detail/qs=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