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与时空分异

2023-11-11 15:56蓝洁罗霞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

蓝洁 罗霞

[摘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与时空变迁。分析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发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要素演进方面呈现结构性要素稳健引领、贡献度要素提质增效、现代性要素激发挖潜的特征;在时空分异方面呈现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规模梯度鲜明、速度分化明显的特征。据此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推进职业教育類型化、系统化、国际化,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素结构;时空分异

[作者简介]蓝洁(1981- ),女,广西博白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罗霞(1999- ),女,广西崇左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读硕士。(广西  南宁  54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广西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2A039,项目主持人:隆广庆)和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专业群的广西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1A055,项目主持人:蓝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1-0036-09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实现了从学校为主举办到多元参与办学、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转变。政策领域,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目标与实践路径做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特别是2019年以来,国家连续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研究领域,对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蕴、要素特征、建设路径,主要进行演绎式的分析;二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模式,主要进行归纳式的论述与证明。已有研究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察与深度分析的文献仍然比较缺乏。

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2014年、2018年、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相关性,构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分析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特征,揭示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二是对比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在不同省域的动态分布数据,分析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索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与时空变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原国家教委于1989年启动的奖项。根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从内容向度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视国内首创的内生性和新颖性,强调实践检验效果及其实用性。从时间向度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限定2年以上的实践检验期限,设定4年一届的评审周期,指向内涵式发展在关键时期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以及在整体战略上的连续性进阶发展。因此,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独创性、实用性、连续性特征,分析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特定阶段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典型样态和变迁规律。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于2014年单列,是教育部设立的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最高级别奖项,也是推动和展示内涵式发展成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2023年,教育部已经开展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综合考察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成果主题、产业分类、区域分布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有助于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特征与时空分异特征。

(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彰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

内涵式发展是“以内生性、协调性的发展,实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潜力的最大化挖掘”。在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导向,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现有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热点的基础上,本文从内生性、协调性、拓展性三个方向,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划分为内生的结构性要素、面向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度要素、与时俱进拓展的现代性要素三种类型共13个主题(见下页表1)。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体现了特定关键期内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任务;历届获奖名单,展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整体样貌,以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实践样态。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既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内容要求的重要维度,也是获奖名单的重点板块。对比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以及获奖名单,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5种主题是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遴选的主要内容。这些主题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内生的推动作用。在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专业为单位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改革探索;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公共课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改革探索;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改革、课堂革命、教法改革等;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赛训结合等;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等。

2.凸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贡献度要素的重点主题是综合改革、社会服务、学生素养及其他。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探索;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服务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育训结合、非遗传承等方面的探索;学生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育人、职业素养、劳动教育、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探索;学分银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未纳入上述归类的主题,纳入“其他”的范畴。

3.彰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代性要素的重点主题是信息化、质量保障、创新创业、国际交流。信息化主要包括虚拟仿真、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探索;质量保障主要包括考核评价改革、标准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创业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国际交流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技术交流、标准研制、师生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变迁

历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成果在不同要素类型、所属专业大类的数量演变,展示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与实践路径变迁。一方面,从产业需求看,随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及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和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获奖名单中,不同专业大类的项目数量变化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不同专业大类、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另一方面,从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看,我国职业教育在21世纪10年代后进入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叠加的关键阶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需要着力于解决特定的重点任务,因此会在结构性、贡献度、现代性的不同要素类型中形成不同的实践路径。考察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信息,能够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概貌及趋向,凸显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

(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来源于不同省域的职业教育实践。依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申报的程序包括“按照其行政隶属关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管理机构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因此,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既展现了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前沿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在不同省域的时空分异。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高低和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影响,各省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呈现差异化的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通过分析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差异,能够有效引导资源流向,夯实教学成果的实践基础,推动各省份主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实现人才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二、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

表1对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进行了对比,从三种类型获奖项目的结构比例和变化趋势数据中,可以解读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素的明显演进特征。

(一)结构性要素稳健引领

从结构比例和变化趋势看,结构性要素呈现稳健引领的演进态势。

1.从结构比例看,结构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比高。在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结构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总数的2/3。三届入围特等奖的5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均从结构性要素的主题中产生。究其原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属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培养目标实现的内生推动力。

2.从变化趋势看,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结构性要素主题分布体现了职业教育阶段性重点任务的引领作用。(1)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成果项目数量和比例呈逐届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核心任务的引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从论证、确立到优化的阶段性进展特征。例如,2014年第一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中,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与2014年相比,2018年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获奖项目中,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等成为创新的增长点;2022年第三届的获奖项目中,横向融通、縱向贯通、协同培养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实践经验成为主流。(2)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成果呈现从微观转向宏观的趋势。2014年基于单门课程改革的获奖项目有10项,2018年仅有4项,2022年趋向于以模块化课程、课程思政等内容为主导,引领职业教育课程迭代改革的趋势。(3)以“教学改革”“实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成果数量占比稳定,但是实践的革新趋势明显。特别是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后,课堂革命、精准教学、教学创新团队等内生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创新性教育教学方案不断被挖掘,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二)贡献度要素提质增效

贡献度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维度,体现出一段时期以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任务达成成效。基于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贡献度要素上的成效。

1.贡献度要素的结构与趋势。综合改革、社会服务、学生素养及其他4类主题的贡献度要素形成提质增效的发展样态。从结构比例看,贡献度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比约为总数的1/5。从变化趋势看,贡献度要素占比变化的幅度不大,提升质量、增显效益的特征主要在主题内容的影响力中体现。在“综合改革”主题中,“产教城融合”“产教全链条融合”等职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外部宏观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实践经验,成为第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效益增显的亮点。在“社会服务”的主题中,乡村振兴、社会培训、非遗传承、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共同体建设等实践成果涌现,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学生素养”的主题中,职业素养、文化育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实践成果体现较强的辐射力。

2.专业对接产业的结构与趋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产业的程度与趋势,代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某个专业大类获奖项目占比越多,表明职业教育在这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支撑所对应行业人才需求与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能力越强。本文将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按照专业类型分为“面向专业大类”“面向所有专业”和“其他”3种,并依据中高职专业目录对专业大类的划分,分别统计中职、高职各专业大类获奖项目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统计数据获知三个方面的主要信息。

第一,面向对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试验田”。对比三届评比结果的统计数据,“面向专业大类”获奖成果占比稳定在60%左右,“面向所有专业”获奖成果占比为34%,“其他”获奖成果占比数据有轻微浮动,主要范围在5%~8%。

第二,从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看,中职、高职获奖比例的变化趋势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建立到完善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中职“面向专业大类”的获奖项目比例从第一届的20.8%下降到第二届的13.5%,第三届稳定在13.6%;高职“面向专业大类”的获奖项目在第一届占比为40.4%,第二届上升为44.8%,第三届继续上升到46.7%。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定位为职业教育类型中的基础教育。在贯通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内,中职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式微,其功能更多聚焦于“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中职专业对接产业培养人才的内生性、独创性、实用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逐年压缩。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与类型也逐步增多,亟须挖掘、总结有创新性、可辐射推广的典型经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实行了三年“百万扩招”专项工作,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逐步从顶层设计落地到具体实践。大步伐推进的宏观改革,为各级各类高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土壤。

第三,从对接产业的人才培养专业结构看,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质增效。职业教育的“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据此,分析获奖项目在专业大类的占比,可以从重合度、协调性两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效益。从重合度的视角看,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成效体现为对接产业结构的全覆盖与重点支撑两个特征。一方面,教学成果奖覆盖各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创新性实践。另一方面,在三届教学成果奖评比中,高职的装备制造大类、财经商贸大类2个专业大类的获奖项目占总获奖项目的比例均超5%,与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需求形成对应和衔接。从稳定性的视角看,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个专业大类的内涵建设与产业需求结构形成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交通运输大类在第一届、第二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占比为4%,在第三届的获奖项目占比增长到9%,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近年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形成紧密呼应,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农林牧渔大类的获奖项目占比稳定在4%~5%,体现了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背景中探索和形成了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三)现代性要素激发挖潜

由信息化、创新创业、质量保障、国际交流4类主题组成的现代性要素,形成激发挖潜的成长态势。

1.从结构比例看,现代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比相对不高,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在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现代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总数的1/10左右,增长幅度有限。究其原因,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三种要素中,现代性要素的功能在于拓展和突破。无论是信息化、创新创业、质量保障的改革实践,还是国际交流的改革实践,只有建立在课程、教学、实训、教师等要素的良好结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2.从变化趋势看,三届教学成果奖在现代性要素中的主题分布,体现了“先试先行、率先突破”的内涵。以“国际交流”的成果演进为例,本文将相关成果分为“引进国外先进模式”“国际合作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衔接国际标准”“推广中国经验”4个维度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体现了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视角转换。(1)“引进国外先进模式”的成果数量递减。2014年共有3项学习德国“双元制”的成果,2018年以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为主要视角的成果仅1项,2022年没有独立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理念的成果。(2)“国际合作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在2014年、2018年仅有3项,2022年增加到6项。以“衔接国际标准”为主导的选题逐届增多,2014年获奖项目仅1项,2018年扩展到3项,2022年增加至9项。(3)“推广中国经验”的选题在2014年未有相关获奖项目,2018年有3项,2022年增至9项。并且2022年关于“推广中国经验”的获奖项目具有代表性,一方面是获奖级别高,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多年实践的成果“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获得第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另一方面是聚焦的视角有所突破,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外融通、标准融汇、校企融智跨境电商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基于电商行业和数字化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实践检验“在地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

从省域层面对比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以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需求、资源上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布局特征。

(一)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規模梯度鲜明

统计和对比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评省份的获奖数量(见下页表2),发现省域层面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形成四个鲜明的梯度。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总数,均分到各参评省份的平均项数是45。以平均数为对比的基点,第一梯度的获奖总数是平均数的2倍以上,包含江苏、北京、山东、广东、浙江5个省(直辖市);第二梯度的获奖总数是平均数的1~2倍,包含湖南、重庆、广西、上海、四川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梯度的获奖总数是平均数的0.5~1倍,包含陕西、天津、福建、河南、辽宁、安徽、湖北、江西、吉林、河北10个省(直辖市);第四梯度的获奖总数低于平均数的一半,包含黑龙江、新疆、贵州、山西、云南、海南、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青海11个省(自治区)。

(二)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速度分化明显

统计和对比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参评省份获奖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现省域层面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速度分化为加速、波动、滞后三种类型。加速发展包括稳步加速与蓄力加速两种。稳步加速体现为,在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获奖项目占获奖总数的比例持续上升。天津、山东、陕西、西藏、四川、安徽、山西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可纳入稳步加速的类型。蓄力加速体现为,在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获奖项目占获奖总数的比例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如江苏、浙江、重庆、湖南、河南5省。波动发展的速度特征体现为加速与滞后的交叉出现,如北京、海南、湖北、贵州、江西、甘肃6个省(直辖市)第二届的获奖数据上升,第三届则未能超过第一、第二届的占比水平。另外,上海、广东、广西、福建、吉林、河北、新疆、内蒙古、云南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获奖占比呈现波动或者微弱下降的情况。速度滞后体现为,在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获奖项目占获奖总数的比例持续下降。黑龙江、辽宁、宁夏3个省(自治区)发展速度呈现相对滞后的特征。

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

已经开展的三届教学成果奖评比,彰显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特征与时空分异特征。当下,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再提升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目标定位,持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一)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系统化、国际化

持续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结构性要素、贡献度要素、现代性要素,成为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系统化、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1.以结构性要素为基本依托,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育人水平,需要依托结构性要素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的自立自强,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

第一,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是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根基。一是进一步对接岗位需求,依据技术发展与工艺流程重构或改造专业课程体系,革新专业课的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二是纵向贯通,即从初中到高中和大学实现全面贯通,形成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横向融通,即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紧密衔接,统筹培养人才。三是推动在线课程、精品课程迭代发展。四是改革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中职学校公共课程。

第二,重视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改革是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抓手。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看,对接生产过程的工学交替,将成为不同专业培养模式中最为活跃的变量,如涉农类专业“依农时”开展工学交替,旅游类专业根据淡季和旺季的周期灵活进行教学管理。从教学组织形式看,对接真实生产场景的“课堂革命”成为重点任务,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出现的“大地课堂”“民宿实景课堂”“耕读课堂”,都显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重点。从教学手段看,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改革趋势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改革“重选拔与淘汰”的评价目标,重视过程性评价;二是丰富评价方式方法,探索课赛融通、课证融通的评价改革。

第三,深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巩固职业教育類型定位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方向包括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基于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共享功能,聚焦于政府搭台、多元协同的探索路径;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则具体落实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场景支持、流程再现。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包括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具体到“双师型”教师的企业实践、名校长名师(名匠)培育、企业兼职教师管理等创新性实践探索。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手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在专业设置口径、设置方向、设置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形态变化设计,理性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价值、功能任务、活动原则,并在操作层面上创新人才培养程序与环节,形成结构化、可效仿的人才培养理论模型和操作样式。

2.以贡献度要素为拓展重点,推动职业教育系统化发展。在新阶段,需要将综合改革、社会服务、学生素养作为拓展重点,坚持系统思维,推动职业教育系统化发展。

第一,职业教育改革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以及普职融通的痛点问题。一方面,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协调并进的路径,促进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彼此通联的育人结构,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

第二,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需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两个维度谋划部署。一方面,立足于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需求,通过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另一方面,立足于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教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统筹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职业教育加强学生素养教育,重点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超越单纯的“就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从“谋业”转向“人本”,促进“人人出彩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不同禀赋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以现代性要素为突破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信息化、创新创业、质量保障、国际交流等现代性要素,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突破路径。其中,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评价国际化、跨境合作与交流等具体举措,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建设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优化“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实践路径,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省域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织支撑。要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路径,促进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面向人人,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省域空间布局上的多样性将成为常态。国家在区域功能的顶层设计中,一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另一方面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旨在缩小区域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各省域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体现异步性,与各省域的现实产业条件、产业需求形成强关联。同在一个主体功能区内,有的省份已经具备产业集聚、校企合作的充足条件,而有的省份夯实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省域空间布局上的多样性将成为常态,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规模与速度分化。

2.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方面,教育部优化制度设计,实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拟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区、市)”,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形成政策“工具箱”。2023年,已有天津、山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与教育部签订部省共建方案。部省共建方案列出教育部、各省的任务清单,并单列省际互补、省际协同的发展举措。另一方面,各省份主要依据国家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制定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以指导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实现产教需求的快速匹配。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陈正江.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基本要素、主要特征与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122-126.

[2]杨建新.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及其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6(3):79-83.

[3]蓝洁,徐婧文,刘雪妮.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效度分析——基于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8(27):16-22.

[4]崔瑞霞,谢喆平,石中英.高等教育內涵式发展:概念来源、历史变迁与主要内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1-9.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EB/OL].(2022-05-24)[2023-07-0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487/sfcl/202205/t20220524_629748.html.

[6]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1-36.

[7]赵雪倩.他塑视域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形象——基于外媒2000—2020年历时话语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9):59-67.

[8]本刊编辑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8-13.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