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2016-12-03 09:14赵宁
求知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赵宁

摘 要: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学生开展工程训练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训练内容、训练设备与训练规模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发展转型内容,给出未来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蓝图。

关键词: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创新转型

一、“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注重前瞻性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应与国家教育改革同步发展,要对大学工程训练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依据定位进行改革创新;根据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展开大学工程训练的教学活动,形成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深入调研,将国家的工程训练标准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创新形式的大学工程训练形式。

2.注重跨越性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采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发展模式,进行重点工程训练项目建设,以完成训练中心的跨越发展。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不再运用以往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大力建设各种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而是承认各种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存在的差异,承认各个工程项目的多样性,运用不同模式进行发展。同时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要注重各种潜在作用因子的构建,通过多种多样工程训练设备的建设,达到工程训练结构的多样性。大学工程训练的快速发展,要从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师资队伍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目标制定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二、“学校型”向“社会型”转变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是面对学生的训练中心,更是面对全社会开放的训练中心。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并不是展开高端科学研究与科学实验的中心,也不是各种机械厂企业进行金属加工工艺实习的实践中心,而是面向学校与社会的“开放型”中心。因此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既与大学专业教学有着紧密关联,也与社会企业有着若干联系,社会资源是实践应用的最好资源。

三、“理工型”向“综合型”转变

现代工程训练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训练内容与训练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工程训练对象由原来的工科专业学生逐步转变为复合理工专业学生,将来还会转变为全面综合性专业学生。而且大学工程训练内容也由原来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转变为理工科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未来还会涵盖医科、文科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由于现代各种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互相交叉融合,大学工程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通过较为专业的理论训练来完成相关的技术工作。

四、“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大学工程训练教学由知识传授向科学研究转变,科学研究式教学属于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由高级技术人才、教师、实验师等多种教师开展教学。这些教师会根据当前教学科研成果,不断调整工程训练的项目内容。他们专注于工程技术、大学生工程训练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些研究课题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当前大学工程训练教师会将硕士与博士的研究课题引入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研究。学生通过现实课题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五、“投入型”向“效益型”转变

大学工程训练的主体是大学生,在大学工程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工程训练中心设备的投入。如果工程科研项目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则能够弥补科研投入所花费的费用。而且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永续的,因此工程训练科研项目的现实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经济效益提高,才能保障工程训练中心的长久发展。

六、结束语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由原来的单一机械专业生产操作实践中心,转变为多学科多元化发展工程训练中心。而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技术、生产活动的有效结合,能够推动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水根,严绍华,李双寿,等.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

[2]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
从倒逼机制视角探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
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高校智库建设对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影响
应用性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