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燕
[摘要] 新课标提出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评价目标三者应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实现“促进学习的评价”。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与点评,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通过嵌入表现性评价,凸显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共评促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 促进学习的评价;教学评一体化;浙教版;初中科学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评价目标三者的一致性,要求一体化地设计教、学、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共同协调、配合、平衡。其中,目标既是教、学、评三者的起点,也是教、学、评融通发展的归宿。
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考虑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样教,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其中,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不再脱离于教学,评价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一个环节,而是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学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会评相较会上课更为重要。会评才更关注输出,反过来能指导正确的输入,改变输入的质量,从而有效评价学习目标的达
成度。
以浙教版初中科学课程中摩擦力的教学为例,其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可以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初步认识摩擦力,能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力学问题;(2)科学思维:通过对摩擦力影响因素的设计,建立转换法与归纳法的科学研究方法;(3)探究实践: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论证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4)态度责任:关注生产生活中有关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实际例子,认识到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关注的不是实验过程,而是在实验设计阶段,把握设计的依据。教师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阐述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否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
教师需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评价也要有清晰的目标。评价目标要注重合理性,要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愿景,预估达到预定目标的状况,从而对学习是否有效形成判断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后,评价的增值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些都体现了“促进学习的评价”。
二、“促进学习的评价”行动策略
“促进学习的评价”是指,以学习过程中相关的信息或证据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主渠道。课堂上发生的评价能持续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与信息,有助于保证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下是用评价促进课堂学习的一些行动策略。
1.提问与点评,诊断激励促发展
课堂的互动,很多时候都是在师生的一问一答间完成的,这也是课堂反馈的常用手段。高质量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检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或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多提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比较这两个问题“什么是健康饮食”“你的晚餐一般包括哪些食物,你吃得健康吗”,明显后者更关注理解应用。诸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你有办法证明吗”这样的问题更能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评是教师要直面的环节。教师在点评时要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的功能。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先不直接做出回应,而是可以追问:“谢谢,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吗?”这样,全班学生可以一起参与讨论,第一个同学也会认真倾听,最后再反馈给第一个同学。如果学生给出的是一个错误的答案,教师首先给予学生“谢谢”的点评,再对其存在的思维漏洞或不足加以分析和引导,以下为“二氧化碳”内容的评价片段。
师提问:“CO2”这个化学式给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生1:代表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师:很好,代表一种物质,这是从宏观视角来理解这个化学式的,这个化学式还传递了其他信息吗?
生2:代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很好,这也是基于宏观视角,不过是物质由元素组成的角度来解释,还传递了其他信息吗?
生3:代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师:很好,这就是从微观视角来理解这个化学式的,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理解吗?
生4:代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师:很好,这又是从分子由原子构成的角度来理解的。谢谢以上四位同学,让我们全面了解了二氧化碳化学式所传递的信息。
可见,教师在点评中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的功能。拆解教师的这一次点评,“很好”是激励肯定的评价,“代表一种物质,这是从宏观视角来理解这个化学式的”属于诊断性评价,“还传递了其他信息吗”属于发展性评价。我们应该关注课堂中的语言,高质量的提问与点评能显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2.嵌入表现性评价,凸显学生探究能力
表现性评价旨在通过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并培养学习习惯。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推进课堂进程,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目标达成、学习结果评估、学习效果衡量的过程。
表现性评價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表现的能力,是一种“促进学习的评价”方式。在课堂学习、实验探究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合理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通过多种形式获取学生的表现证据,进行诊断和评价,再辅以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科学课中实验的设计为例,表现性评价的效能尤为突出。
实验问题: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等。
实验要求: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所处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设计实验证明。
(2)两角(入射角、反射角)所处的位置关系如何?大小关系又如何?
(3)光路可逆吗?请尝试借助所给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如表1所示,通过对照评价维度与评价目标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同时,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中行为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重视实验中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探究流程。
3.转变学习方式,多元互评助发展
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被动学习,也叫输入阶段,包括听讲、阅读、试听和演示,主要运用眼睛和耳朵,当然还包括体会和感知;二是主动学习,也叫输出阶段,包括对知识进行讨论、实践,以及将知识教授给他人。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的过程,直至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难免会有不少习题课,在习题课中教师可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讲题”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讲题”活动具体可分为准备、尝试、讲解、交流四个阶段。教师抛出需要讲解的题目和讲题评价量表,学生对题目进行初步研究,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先进行交流,模拟讲解,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给出的讲解评价量表(如表2),共同修改和完善,然后组内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正式讲解,其他同学则适时地提出疑问,积极地参与交流。
这种方式能将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授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努力探索解题的思路。对“听众”而言,完成评价细则的过程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另外,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利用同伴间的互相反馈与评价,提升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个体的成功来自集体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通過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质疑,可以将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更加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思考路径和思维模式,发现学生思维中的漏洞和闪光点,对闪光点激励表扬赞赏,对发现的漏洞,有针对性地改正。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长此以往,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解题思维模式,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对科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形成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在科学课中有很多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我们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传统纸笔测试为绝对主导的情况下,很多学习过程无法实施。而促进学习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反馈,从而促进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与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达到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生.“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9(05).
[2]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03).
[3]肖龙海,管颐.新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J].课程·教材·教法,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