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3-11-08 03:10赖慧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初中语文

[摘要] 社会情感学习与发展核心素养相呼应,有利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的教育倾向。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单元主题与教材内容蕴含丰富的社会情感要素,契合了社会情感能力的学科渗透。以七年级下册《老王》一课为例,从语文学科知识与内容、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语文教学的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融入社会情感学习。

[关键词] 社会情感学习;初中语文;学科渗透;《老王》

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重认知轻情感,教师和家长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落实语文课程理念,应当纠正语文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病。社会情感学习作为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抓手,是促进学科育人的一把钥匙。

一、社会情感学习概述

1994年,丹尼尔·戈尔曼与人共同创办了“促进社会和情感学习协作组织”(简称CASEL)。2001年,其更名为“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协作组织”(即CASEL)。该组织在美国社会情感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CASEL组织认为“社会情感学习”是所有青年人与成年人获得和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发展身份认同、情绪管理、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对他人表达感受与同情心、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和关怀性决定的能力。CASEL还确定了社会情感学习的五项核心能力: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做负责任的决策。具体内涵如下页表所示。

二、社会情感学习融入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渗透课程的可实践性

目前,实施社会情感学习的方式主要有独立课程、渗透课程和隐性课程。独立课程是有相对独立的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一种课程模式。渗透课程是把有关“社会与情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以渗透课程的方式来实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隐性课程主要通过优化班级、学校、社会或家庭氛围来培养社会情感能力。美国的社会情感学习主要通过独立课程来教授学生社会情感技能,同时家庭、学校、社区之间建立强力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进步。在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引进并开设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也以独立课程为主,针对的是1-6年级的学生。不可否认,该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首先,我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业压力较大,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为主,其余课程缺少生存空间。其次,我国没有明确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标准,社会情感学习缺乏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再次,我国的家校合作机制不够健全,难以通过家庭教育巩固社会情感学习的成果。最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缺乏孕育独立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因此,在独立课程无法全面落实的现状下,开展渗透课程便成为比较好的选择,有着较为光明的实践前景,也更容易在学科课程中实践落地。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属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从学科渗透的角度而言,它可以作为社会情感学习的渗透科目之一。其一,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具有情感体验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共情等社会情感技能。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材的单元主题蕴含丰富的人文性元素,这体现出,初中语文课程具备许多情感性的、社会性的内容成分,能够提供社会情感学习的渗透空间。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成长”、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修身正己”、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春年少”、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理想信念”等单元中能够渗透“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亲情至爱”、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社会时事”、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政治军事”等单元中能够渗透“社会意识”“人际交往”和“负责任地决策”技能。其二,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中可以融入社会情感学习的要素。初中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初中阶段是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上升期,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社会情感能力,以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融入社会情感学习。

三、社会情感学习融入语文教学的原理及案例

(一)渗透原理

在渗透课程的教学策略方面,美国相关学者分析了在全美开展的社会情感学习学科渗透课程的教学策略及课堂观察工具,归纳了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十项教学策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炼教师的教学用语;鼓励学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创造温暖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学习;组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挑战和学习期望;通过示范、实践、反馈、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该十项策略与“美国优秀教师与领导中心”发布的《教师社会情感教学与能力自评工具》的指标相一致,可以作为任何学科教师进行社会情感教学的评价指标,也可以作为我国社会情感学习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参考。

通过对以上十项策略的分析,并结合教学设计思路,本研究将上述十项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学科课程的策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教学理念与教师行为层面: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温暖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第二,教学过程层面:精炼教师的教学用语;鼓励学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开展合作学习;组织课堂讨论;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示范、实践、反馈、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第三,教学反馈与评价层面: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挑战。

我们认为,以上十项社会情感学习的学科渗透策略适用于任何学科,是学科渗透的通用策略。实际上,学科之间有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偏向,因而,社會情感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渗透路径有其独特性。例如,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本身缺少情感要素,更多依靠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如课堂的语言、教师反馈、组织合作学习等。而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蕴含丰富的社会情感要素,因此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知识是构成语文社会情感学习的另一个关键。

综上,社会情感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层面展开。

(二)渗透案例

本研究选择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中的一篇文章《老王》,以此作为社会情感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老王》是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回忆了作者与老王的几个交往片段,刻画出一个下层劳动者厚道善良、知恩图报、渴望亲情的形象,表现出作者一家对于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很多学者将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位在“愧怍”上,也就是课文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胡青琼这样解读“愧怍”:杨绛的“愧怍”首先是地位的不平等,作者相对于老王来说,是一个施予者,“我”对老王的帮助带有施舍意味。其次是因为“我”的善良,如果没有“我”的善良,就没有这份愧怍的存在;这里蕴含着作者内心的自省之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最后是社会原因,这是造成老王的悲剧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者感到无可奈何。在教学实践中,本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社会情感学习的学科渗透。

1.在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知识中渗透

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与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目标,因而通过文本解读与分析来确定一部分教学目标是有必要的。分析本文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内容、主题与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能力部分相对应,可以发现,《老王》这篇文章涉及的社会情感学习维度包括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在自我意识维度上,《老王》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认识到二人地位之差,以及由于作者对二人地位之差的默认,导致真心与施舍的对立,这是杨绛愧怍之情背后的深层意蕴。对身份之差的允许和认可来自阶层对立的成见和偏见,而杨绛先生认识到自己的深层成见,将自己的愧怍与深层的价值观联系起来,表现出一代知识分子在自我认知上的觉醒。在社会意识维度上,文章表现出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关心和同情,以及对下层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若将这两个维度的表现转化成教学目标则是:自我意识维度,在体会作者对下层劳动者的关爱之情的基础上,省察自己是否关爱弱势群体,检查自己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是否存在偏见和成见。社会意识维度,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同情和尊重;体会老王孤苦艰辛的生活状态,以及善良、知恩图报的人格。其中,社会意识维度是主要方面。

2.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细节,体会情感内涵。散文的情感隐藏在丰富的细节中,学生要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必须深入细节。体会“我”与老王交往中的细节所代表的内涵,是学生理解作者愧怍之情的重要源头。例如,文章开头的“他蹬,我坐”暗示着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别;“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车费”中的当然二字,表达出作者对老王的善意的绝对拒绝;老王给作者送鸡蛋和香油时,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和两人之间的互动细节,都体现了作者潜意识里对两人之间身份不平等的默认。这些细节和交往事件与作者写作时的自省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映出作者意识到自己对老王的关心停留在施舍与同情的水平,而没有像老王那样以真心坦诚的真情对待老王,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深刻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反思自己是否对弱势群体存在偏见和成见。

细节能够作为理解作者愧怍之情的切入点,是理解人物品格及人物交往中展现的关爱与同情的关键。例如,老王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送“默存”回家,老王坚决不肯收钱,拿了钱却不放心;尽管“老王自己生活困窘”,但是仍然担心作者一家因看病而致资金不足。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老王的善良和真挚。又如,作者一家发现老王患了眼盲症,给他吃了一大瓶鱼肝油;关心老王的生计问题,主动把自己当作“货物”,方便老王运送,帮助老王维持生计。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同情与帮助。把握这些细节,学生更容易理解老王善良、知恩图报、憨厚淳朴的品格;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同情,以及产生的愧怍之情,从而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

(2)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在观点与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想法、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等,从而提升社会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就教材中的两题预习题:老王是什么样的人?杨绛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发表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看法,然后在小组内形成共同观点。

3.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中渗透

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在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师应当改变重认知、轻情感的教育倾向,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将学生视为有情感的独特个体。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思考探究的第一题:“谈谈对贫苦、命运、平等等词语的感受”,让学生将感受写在纸上,将抽象的情感体验具体化,并组织开展习作练习或习作比赛。教师应当认真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避免简单粗暴地只评价少数人的作品。

4.在语文教学反馈与评价中渗透

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养成的。语文学习与社会技能、情感技能的获得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表达、倾听等社会能力,这些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情感体验丰富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人物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情感能力发展,并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反馈与评价中。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就学生课堂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某某同学在倾听他人意见上表现很好,某某同学在采纳他人的观点上做得很好,某某同学在表达自我观点上很突出等。如此,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强化学生的行为,引发学生对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交流、采纳观点等方面的关注,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

[参考文献]

[1]许苏,夏正江,赵洁.“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理论基础与课程形态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2).

[2]杜媛,毛亞庆.从专门课程到综合变革: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策略的模式变迁[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5).

[3]李敏.《老王》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赖慧玲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