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2016-12-30 17:32江丹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寓教于乐

江丹斌

【摘 要】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否学习的兴趣。当前对于很多中职学生来说,脱离了中考的指挥棒,躲避了高考的压力,语文学科似乎已经不是非学不可的了。那么,我们应该靠什么来掌控课堂教学呢?我想应该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道、受业、解惑”。为了在激趣方面有所突破,这几年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提出主要的几种,希望得到指正。

【关键词】问题激趣;音乐渲染;学科渗透;寓教于乐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基本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果一个老师无法吸引学生注视的目光,那么,即使他(她)有渊博的学识也等于是资源浪费。所以,语文课堂如何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对教材有很深的理解,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从“雾里看花”到“叫我如何不想他”呢?这几年,笔者在“激趣”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现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巧设问题,制造热点

问题的创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但如果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来提问,学生的兴趣不会被点燃。相反地,只会让他们觉得程式化。所以在每一堂课的开场白部分我都精心地进行设计,力求引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课堂导入的设计有很多种,我在这一点中主要谈谈问题的设置,因为这是我比较常用的方式。记得有一堂课,我上的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在导入时,我用了许多中外著名的陵园图片(如泰姬陵、昭君墓、中山陵等等)吸引学生的目光,然后问他们:“这些地方风景美吗?”毫无悬念地,所有学生都回答:“美!”“那你们愿意将来都长眠在这样的地方吗?”这下炸开了锅,“老师,我们活得好好的,干嘛说死啊?”“老师,你愿意吗?”……在热烈的情绪中,我们从生死谈到了理想,从理想又谈到了墓志铭,学生的情绪被一次次地点燃了,这样的课堂气氛能够感染每位同学进行讨论。还有一堂公开课上,我上的是《像山那样思考》。在导入时,我看似很随意地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提到狼,大家会有怎样的感觉或是引发怎样的联想?”还未等到有人举手发言,班上的一位平时就爱开玩笑,口无遮拦的男生马上就蹦出了:“色狼”。当场就引起了一阵轰笑。我心中暗喜:其实我要的就是这个答案和这种效果。于是我先夸奖了学生上课的状态颇佳,毫无紧张之感,接着就刚才“色狼”一词,进行引导。我问学生:“为什么有人会被叫作色狼?”这时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我请一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总结大家的意见:之所以会被叫色狼,是因为他们对美色的贪恋。而后,我便问学生是否赞同。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之后,我就继续用这个词引到当天的课文中去:“过度贪恋美色的人就是色狼,那从这个词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狼带给我们的印象有什么?”很自然地,学生都答到了“贪婪”,于是我就引入正题:“看来,狼在我们的印象中除了跟其它生物一样都具有的母性外,就没什么好品质了。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其除之而后快呢?狼消失了的世界会不会更美好呢?听听利奥波德怎么说?”于是乎,就在这热烈轻松的对狼的讨论中,学生兴趣十足地开始了《像山那样思考》的学习。

二、音乐渲染,调节气氛

音乐教学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音乐,可以渲染氛围,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吸引力,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例如,教史铁生《合欢树》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开始就打出幻灯片,屏幕上出现“怒吼的大海上,风卷云集,雷电交加,海燕勇击风浪”的情景。与此同时,运用现代化的音响手段,播放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不同音乐,先是用《命运交响曲》来引出对史铁生的介绍,而后用了《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们去领会母子情深。在随后的课堂讨论中,我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怀有对父母的感恩,只是平时疏于表达而已。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是我们每个老师为了吸引他们的上课兴趣而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另外一次,我印象极深的是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幼儿教育专业班级的女生仍陶醉在音乐中,要求继续播放。那天我上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入之后,我没有马上进入课文的解说,而是请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配合着舒缓柔和的音乐以及歌者清幽空灵的演唱,学生陶醉了,连续播放了两遍之后,我转入了正题,先介绍了苏轼写此词的背景,接着请学生谈对于这首词的感受。课堂气氛非常之好,很多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借着轻缓的背景音乐,侃侃而谈自己的感受。这堂课在“起舞弄清影”的如临其境中,学生完成了一次与大文豪苏东坡的心灵交流,探询了他的内心。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要求继续播放,大家都留在座位上入神地听,看到他们的神情,我也被感动了。

三、学科渗透,语言风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学科之间都应该紧密联系,利用其他学科来为本学科服务,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当讲到古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时,我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容易记住。如古汉语的介宾短语往往放在谓语的后面作补语,而现代汉语的介宾短语往往是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能谤议于市朝”。我告诉学生,“于臣”、“于市朝”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放到谓语前面去作状语。古汉语的这种词序,跟英语的词序很类似。我就随口说了一句:“We  study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大家知道,in  the  classroom在翻译成中文时应放在study前面作状语。”学生没有想到我会讲英语来比较。所以他们都笑了,在轻松的气氛中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四、模仿表演,寓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内容对作品中的情节等进行模仿表演,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有一年教《青龙偃月刀》,为了让学生对民间艺人的绝活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我找来了一些录音,把老北京的吆喝声放给学生听,学生都觉得很有味道。我见他们颇感兴趣,就顺势联系到本地的地方方言上来:“同学们,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尤其是北京这样的首都城市,在街头巷尾已经很难再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了,这种民间的口头艺术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永远地留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那么在我们的城市中,你们是否注意过街头小贩的吆喝声呢?有谁能给吆喝一下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的反应非常热烈,结果全班推举了一位平时不太起眼的男生。众望所归,他落落大方地站了起来,用福州话韵味十足地吆喝了起来“蟑螂药、老鼠药……”“高压锅、彩电、电冰箱收购喔”……这堂课最后就结束在全班的欢笑声中。也许他们今天无法对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有多么深刻的体会,但我总觉得学得有趣味才能让人有学的欲望。哪怕多年之后只有某些学生能想起今天的“笑”,也是学有所值啊!

五、直观演示,加深印象

借助图形、实物等形象化教具进行课堂演示,能使学生没有看过的东西直观化、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次,教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我在教学过程中,特意放了两串荔枝在讲台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每个人都要做好上台介绍的准备。结果,整堂课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上台的同学都能按照个人的风格进行或简略或详尽的介绍,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我觉得上一堂语文课应该像一篇波澜起伏的文章,每个环节都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一堂课,即使你知识点讲得非常全面,课文内容分析得非常细致,在环节的设置上若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也可能是事倍功半。

当然,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谈的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体会而已。今天,在新的课改浪潮中,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既是一个决策者,又是一个创造者,而不再是教材的奴隶。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计好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激趣导学,尽力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足够精彩,怎会不吸引学生的关注呢?“花若芬芳,蝴蝶自来”,让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都努力成为绚烂多彩、芬芳扑鼻的鲜花吧。

参考文献:

[1]邓世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J],中学语文天地.2005(11).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寓教于乐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
学科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