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君?徐亚燕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其中,教师是学生开展项目的协作者、支持者、监督者和引导者。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的教学为例,以辐射状路径,寻汉字之源;以直线状路径,赏汉字之美;以树状路径,悟汉字之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由学生提出项目构思、设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工作等环节组成,并通过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该项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协作者、支持者、监督者和引导者。那么,项目化学习是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的呢?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为例,展现相关教学经验与做法。
这一课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1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多彩,欣赏汉字的形体之美,学习汉字蕴含的传统美德,感受汉字对世界文化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汉字其实并不陌生,从学前教育开始,学生就在学习汉字、积累汉字、运用汉字。然而,他们往往并不了解汉字发展的历程,不明白汉字深层次的含义,更不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项目化学习内容探寻汉字的历史轨迹,层层深入地了解汉字、欣赏汉字、感悟汉字。
[项目一]以辐射状路径,寻汉字之源
导入新课后,教师抛出项目驱动问题:要想认识汉字,应该从何入手?很多学生提出可以从它的起源开始研究,于是确立了第一个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寻汉字之源。学生纷纷从单个汉字入手,了解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绘制由圆心向外辐射的思维导图。很快,有三组学生选择了这一学习项目,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整理学习资料,有的模拟上台讲演,有的制作幻灯片,有的担任讲解员的小助手,有的绘制辐射状思维导图。
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教材中的“虎、象、日、月”等字入手,延伸到自己搜集整理的“美、尾、自、西”等字,再回到教材中的甲骨文十二属相。他们在此过程中感悟到,很多汉字最初就是刻在乌龟壳上的象形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些汉字就像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串成灿烂恢宏的文字长卷,跨越千年,古老神奇。故事“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伏羲画卦”的讲述更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汉字的出现凝聚了祖先非凡的创造力与大智慧。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以伟大的中华民族为圆心,向外辐射,令人震撼,同时也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奠定了情感基础。
项目化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堂不再是死板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项目二]以直线状路径,赏汉字之美
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都呈现出不同的字体风格。各个时期的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就有小组想要研究某一历史时期汉字的形体之美。教师因势利导,点出我国浩瀚历史长河中不胜枚举的书法作品。考虑到我国的朝代更迭大体呈直线状,教师便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直线式思维导图把研究成果罗列出来。
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小小讲解员通过简单明了的直线状思维导图,让大家欣赏我国各朝各代著名的书法作品,并结合幻灯片讲述优秀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玄秘塔碑》是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的代表作,该作品主笔平正,间隔均匀,左右对称,是楷书中的瑰宝;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书法史上的珍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洋洋洒洒如舞蹈般的笔法体现了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然而《兰亭集序》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书法魅力,还在于作品的文学魅力和王羲之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思想深邃、胸怀豁达、富有爱国情怀的人……”
学生跟随小小讲解员畅游在书法的海洋中,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推举出班上有书法基础的学生,作为“小小书法家”,并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希望未来的思维导图中能加上他们的名字。不论是上台展示的“小小书法家”,还是台下的观众,大家都对书法艺术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加向往和崇敬。
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更延展了学习的广度。学生在搜集项目资料的同时,就项目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比教师的传授范围更广,而且更为有效。在课上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在学习,这种来自同伴的分享让班上学生感到更亲切,也更容易接受。
[项目三]以树状路径,悟汉字之德
汉字会说话,内蕴人生哲理,汉字之中有故事、有文化。它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写好汉字,要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在第二课时的教學中,有学生举手发言,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感悟汉字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相较于前两项研究,这项内容更加深刻,也更加有难度。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这个项目研究的主要路径,他们想到了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张老师——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字研究专家,同学们决定利用假期进行采访,请张老师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张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同学们能够从网上、图书馆获取大量的知识,并制作出更加系统的树状思维导图。
具体而言,讲解员是这样开始描述研究项目的:“这是一棵大树,它牢牢扎根于华夏大地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它的根。每一个古老的汉字中都有自身独特的意思,更蕴含着崇高的德行,千千万万个汉字组成了这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就像这个‘德字……”讲解员分享结束时,班上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的确,汉字不仅是视觉的感动,更是心灵的感悟。此时此刻,一个个汉字化为一种种品德流进学生的身体,滋养学生的心灵。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跨越障碍,让学生在困难与挫折中体验、锻炼、成长,不但达成了教材教学目标,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更提升了每一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开展团队合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应单纯以知识学习为目的,而要着眼于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与道德素养的形成。项目化学习能够助力教师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用润物无声的方式使道德品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完成项目任务是学习的明线,提升核心素养是学习的暗线。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信息搜集、设计展示等环节解决现实问题,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地获得最真实的学习经历。可以说,项目化学习使得学生自身成为学习的中心场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李赛君 徐亚燕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