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化”作业设计

2023-11-04 15:25刘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刘斌

【摘要】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本化”的作业形式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对作业的惯有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作业形式,对学生自身的思考创新和探索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生本化”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选式作业、游戏型作业、创造性作业、动手型作业、观察型作业、情境型作业的“生本化”作业课堂设计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化”;作业设计;研究策略

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生本化”只是作业设计的一种统称,它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快乐,进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因此,“生本化”数学作业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让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在教学中对作业实施“生本化”的重要性

“生本化”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第一重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生本化”作业的实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有着重大的影响.“生本化”教育主要是指:相较于传授学生知识,倒不如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感悟,感悟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成长的关键,只有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掌握知识的真正的密钥.因此,教师应以此为依据展开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满足学生的乐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推动自己身心的健康茁壮成长.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是比较强烈的,若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布置一样的数学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思维应变能力逐渐匮乏,逐渐形成固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每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作业模式.现如今,大部分数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个教学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分层教学法,这也是“生本化”作业形成的依据.“生本化”作业设计并非教师无厘头地对学生展开不同的作业形式,它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借助作业这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热爱和探究.“生本化”作业的形成不仅是教育方式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和方向的转变,这样做有利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先进优秀的人才和标杆.

二、小学数学“生本化”作业形式

(一)自选式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它有着自己特有的自愿性、独立性,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数学课堂开展的重要依据.在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多样性、丰富性,对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来自由选择题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業之后,对更高层次的题目进行自主探索,这不仅仅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更展现着学生自身强烈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时,学生学到了有关搭配的方法,例如早餐搭配:这里有两种饮品,豆浆和牛奶,有四种点心,饼干、油条、蛋糕、面包,每个饮品只能搭配一个点心,问有几种搭配方式,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会很快得出有8种搭配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这一类的学生再出一道有点难度的题,“乘车问题”:假如三(2)班有35名学生,在2位教师的带领下去游览海洋馆,为了让游客得到更多的优惠,海洋馆推出了以下优惠政策:学生票每张售价25元,成人票每张售价35元,10人团体票每张售价30元,20人团体票每张售价28元,30人团体票每张售价22元,现问哪种购票方式是最划算,最少要支付多少元?最多比最少贵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在考查学生的搭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这种有层次的作业分配,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尊重,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教学任务显得格外有趣、生动.

(二)游戏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学习知识就如同在玩一场游戏,那么游戏型作业就让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稳定,心态也是比较活泼天真,对此,教师可以将作业转变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样不仅保存了学生的天真烂漫的心态,也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情境应用题:“在星期六的早上,小英和小华约好一起去动物园,小英需要先去找小华汇合,小华家的门号为504,但是小华家小区的门牌号都是乘法算式,所以小英需要算出这些算式,才能找到哪个是小华家?这里有三扇门,门上有这三道算式:36×5,56×9,46×3,请帮帮小英找到正确的答案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自己当成小英,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创造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探索的创造性课题或话题是源源不断的,在新课标的规定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时期,数学学科作业的应用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时期是富有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思维才刚刚打开,创新意识也在慢慢激发,教师就需要着重关注这一点,构建出刺激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在作业上设计一个“房屋装修问题”的应用题:学生作为设计师,为自己家的房屋进行改造,学生需要先测量出自家客厅和卧室的地板的长宽,然后再根据大理石的不同规格、不同价格,计算出最佳的装修方式,并且计算出所需要的费用,在这样的实际应用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和掌握,明白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了一项生活小技巧,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学生会通过自己亲手测量房屋的大小,对家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情.再例如,小敏妈妈想用60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那么怎样使花园面积最大呢?学生就需要自身学到的有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答案,这种实际生活应用题就是生活问题的简单演变,有了已知量求未知量,这种作业的创建不仅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四)动手型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这种一般的数字与数字的计算,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普遍难于理解,但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将这些数字赋予含义,学生就会很快地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创新课堂的教学特点.所以教师在具体作业设计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动手性作业学习中,学生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促使教学成果的提高.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輸出,而忽略了知识的接受,小学生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需要走进他们眼中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才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可以展开和组合的正方体模型,先带着学生对正方体模型进行展开,学生会发现:“为什么我们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不一样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寻找正方体展开图“秘密”的作业,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性,有着六个面,若将六个面都标上数字,像骰子一样,多次展开会发现有什么规律,或将相对应的两个面涂上相同的颜色,展开之后又会发现什么等,这样自由探索的方式,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尊重和肯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观察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因此开展多样性的作业形式,不仅是改变作业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可能,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挖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探索精神.

(五)观察型作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中都存在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方式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仔细的精神,教师需要美化知识,帮助学生从生活日常中了解数学的魅力,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心灵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为了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精雕细琢,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学生对于植物问题比较陌生,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会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的这样的绿植,但是他们都没有真正地观察这些树为什么要这样种.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一下自己家周围的树是怎么种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排的树木,不要超过10棵,观察一下这一排中的间隔数与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又与全长有什么联系?再来思考一下如果将一排树变成一个封闭的样子,那么间隔数与树的棵数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这样的问题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实施作业的形式,但是作业内容的规律又需要学生亲自去发现,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自己探索和发现中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他们会发现如果树只种一端或者在封闭路段,间隔数等于树的棵数,间隔长乘间隔数就等于全长;如果两端都种了树,间隔数需要在加一才等于树的棵数,全长的计算没有变化,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也有了自己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不仅仅有利于数学教学课程的展开与进行,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鉴赏思考能力.

(六)情境型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表层,更重要的是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内容的内在联系,小学生普遍缺乏高效的接受能力,他们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有深刻的印象.因此,设计情境型作业不仅仅是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展开更多思考和观察.

在数学课堂上,情境下的知识是比较多的,这也是情境型作业能开展的重要原因,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中,学生学到了人民币有元、角、分,那么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钱的表现方式之间的转变,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生活购物场景,如:今天小静妈妈为了锻炼小静的数学能力,让小静帮她买几个晚饭需要的食材,1瓶酱油、3个西红柿、6个鸡蛋、2个青椒,然后小静妈妈给了小静25元钱,嘱托小静要算清楚,超市中酱油8元/瓶,西红柿1.52元/个,1个鸡蛋是一元三角,一个青椒是六毛八分,现在请你帮帮小静算算该怎么付钱.最后是否有剩余,剩多少钱?题目中存在多种人民币的表现形式,学生需要将它们转化成一样的格式,就像一元三角写成1.3元,六毛八分写成0.68元,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分转变成元的运算和角转变成元的变化,然后根据数量列出算式:8×1+1.52×3+1.3×6+0.68×2=21.72(元),但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还需要进行找零25-21.72=3.28(元),所以最后剩余3.28元或者三元两角八分.从整个作业的布置来看,生活化主题教学能够与数学题目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通过此类题,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增长日常的生活知识.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了解购物的特点,明白钱的使用,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 语

“生本化”的作业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起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活跃学生思维的一个学科,它本身的实践和知识都是有着无限潜力和发展的,因此,“生本化”的作业设计的创建也是教育事业的新尝试.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问题,无论是自选式、动手型、观察型、情境型等作业形式,都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创新型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只有灵活结合课堂内容进行作业设计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让教学内容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贵枝.小学数学“生本化”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1(14):36-37.

[2]林晓莉.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化”作业设计之道[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0):82-84.

[3]高丽参.初中数学构建生本化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做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127-128.

[4]宋春霞.小学数学生本化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95.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研究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