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胡建郭 王磊 董艳莎 冯灵 向艳
【摘 要】 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15年培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实践探索中,紧紧抓住“评”这一核心,秉持教、学、评、研一致的原则,构建了“生命多彩”课程体系、“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和“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了“以评促学、点亮生命”的高质量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关键词】 培智;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64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着眼于更高质量推进国家课程的落实、实现“高质量育人”,经过15年培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实践探索,成功构建了“以评促学、点亮生命”的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一、项目背景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发布在我国培智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培智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培智学校教师如何根据学生障碍类型、障碍程度以及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制定个别化的教学目标是一大挑战。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工具,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制定不够精准具体、缺乏系统性、通常依赖教材和个体经验等问题,导致教学中目标导向意识不足,学生系统性发展不够,学生多样化需求被忽视。不少培智学校课堂是教师为全班设计一套课程,准备相同的教材和教具,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求、进度等基本一致。某些培智课堂教学以“想当然”为主,忽视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规范性不足,教、学、评不一致,难以实现国家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路径
学校认为“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是美善的,学校课程是滋养生命多彩绽放的沃土”。学校秉承“全人教育、全面发展、适性发展”的课程理念,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以校为本对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
学校以“生活教育”“最近发展区”和“多元智力”为理论依据,开展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校本化实践探索。注重课程内容贴近生活,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的环境优势、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建设生活化的校本课程;重视课程目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科性和逻辑性,通过准备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注意开启学生的多元智力,既进行缺陷补偿,也进行潜能开发,保证课程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与课程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具体而言,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将“评”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中。首先,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生命多彩”课程体系,研制《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初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使教师上课有了载体和依据,同时,建构“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流程,建立课程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其次,研发课程评估工具,出版《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评估手册》(以下简称《评估手册》),通过评估确定学生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动态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调整实现差异化教学,保证所有学生共同、充分、有效参与,形成“评估—教学—评估—调整—教学—评估……”循环上升的“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解決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怎么教”的问题。另外,研制《培智课堂教学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开发课堂观察量表,构建基于学生、立足课堂的“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立足评价来解决“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三、成果内容
(一)构建“生命多彩”课程体系
学校秉承“全人教育、全面发展、适性发展”的课程理念,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性发展需求,以校为本对国家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评估国家课程标准化实施的问题,评估校本实际与生本需求,构建了“生命多彩”课程体系(见图1)。一是整合、优化了一般性课程。将生活适应与生活劳技课程整合为生活与劳技,信息技术调整为核心课程,生活适应、运动与保健课程中相关目标整合为生命与健康,构建了生活与劳技、语文、数学、生命与健康、运动与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信息技术等八大核心课程模块。二是拓展、补充了选择性课程,构建外围课程模块。包含的语言、认知等缺陷补偿康复课程,篮球、轮滑等潜能开发的优能课程,饮品制作、超市理货等预职课程。学校以生为本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将《课程标准》中目标和内容分解、重构、细化为四个层级,研发了《课程纲要》。
(二)构建“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
为了健全、完善学校课程的建设,保证“生命多彩”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学校构建了“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六步”,即以评估为抓手,遵循“教育评估—IEP制订与调整—学科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发展或调整—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施与调整”的循环流程,规范和高效运行课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实施。“五维”,指为保障“六步”程序高效运行构建的以制度、组织、师资、资源、环境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支持体系。特别建立了《课程实施规范》,明确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六步”中应遵循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了课程实施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基于课程运行从稳定、灵活、创新三个维度实施学校组织变革,设立“一办两中心”的组织机构,尤其是将教育处、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少先队等整合为课程管理中心,并设置党政办公室和后勤服务中心,促进了基于课程实施的组织协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程引进与培养教师,创建“两组三室”(协同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学科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导师工作室)以及优能支援项目等专业发展共同体,引入专家驻校跟岗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做中学、学中研提升教师课程运作能力。基于课程建设生态环境与开发运用丰富课程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保障。
(三)构建“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为更有效开展教学,找到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学校根据《课程纲要》进一步细化出具体的评估项目,形成课程本位评估工具——《评估手册》和《操作指南》,包括学习领域、五级目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等内容。根据《课程纲要》《评估手册》找准教学起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启高效的学习方式,建立“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围绕学习目标,依照“评估—教学—评估—调整—教学—评估……”的循环评调,遵循启动、构建、巩固、运用、总结五步展开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位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具与作业等。2—3名教师全程围绕学生学习开展协同教学,以差异化教学支持每一个学生以不同方式同步参与学习活动,提升活动参与度和目标达成度,用教学点亮学生生命。
(四)构建“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
为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运行,落实教、学、评、研一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研制《评价表》,将教学与教研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立足课堂、指向改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该范式由教师、专家、教研组长、校长等组成专业发展共同体,从课前讨论、课中观察、课后评研以及持续行为跟进四个环节,聚焦主题开发观察量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等,审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以学生的“学”评教师的“教”,促进教师同步反思和行为改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學。
学校紧紧抓住“评”这一核心,坚持教、学、评、研一致的原则,构建了“生命多彩”课程体系、“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和“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以评促学、点亮生命”的高质量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通过“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个体发展水平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全人、全面、适性发展;通过“评”,引导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精准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通过“评”,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通过“评”点亮生命,实现立德树人。历经15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办学理念得以升华、发展内涵得以提升、育人质量得以提高,产生了良好的辐射示范效应,影响力显著增强。
本文根据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以评促学,点亮生命: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校本化建设十五年实践”整理撰写。
(作者单位:王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00;胡建郭、王磊、董艳莎、冯灵、向艳,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