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023-10-28 01:19王延和
求知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适应新课标要求,积极做好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策略。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较差,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其来说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探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延和(1970—),男,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中心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如果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将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施分层教学,凸显有效教学

新课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也要不断适应变革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教学实际,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整体进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效果[1]。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

1.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取得进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2.分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讲授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课堂的组织管理和知识的灌输,但却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导致课堂失去了活力。而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个体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分层教学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教学时,缺乏明确的分层教学意识,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对分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的方法手段研究不够,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对学生的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部分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优等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学困生转化,未能落实分层教学模式。

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沿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全体学生,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导致教师对一些学困生的指导不足,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2]。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坚持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影响、认知程度、所受教育以及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坚持合作学习理念,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竞争关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督促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学困生,整体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的构成,将学生分成若干個学习小组,并让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内部互相帮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形式,坚持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做到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达到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效果[3]。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用15—20分钟系统讲解最基础的知识,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然后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优等生能够帮助中等生、学困生解决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以个别点拨和指导。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教师要适当设计课堂习题来训练学生。对于优等生,在其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尝试一题多解,再做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对于中等生、学困生,教师则可以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训练,确保能够当堂消化吸收相关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些学困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他们需要调动具象思维,通过具体直观的感受来解决。比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时,尽管教师采取在黑板上画图表的方式讲了又讲,但仍有部分学困生理解不了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做题时经常出错。对此,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在讲台上表演“相遇”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与实践中,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学困生心中的难题。

3.注重巩固训练,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分层练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为了让作业更有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分层作业。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于优等生,除了教材上的习题,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习题,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也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对于中等生,主要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确保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上的习题,提高计算能力、做题速度和作业质量;对于学困生,主要以基础的知识为主,在其完成教材上的部分习题后,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时间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面批学困生的作业,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成绩。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从而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把握思维导图的内涵,使思维导图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和作用。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要把握思维导图的内涵,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整数巧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巧算方法整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掌握整数巧算的方法。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如在进行减法巧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计算“120-17-13=?”,引导学生得出“127-(17+13)=90”。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巧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活跃氛围,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传授认识钟表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把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通过这一方式,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梳理知识,提升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整体把握,还要做好细节处理,使知识点能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4]。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建立起“小数”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学习“小数”的相关知识提供一定的参照和指引。结合思维导图内容来看,对“小数”的相關知识进行整理后,教师要让学生围绕小数的定义、分类、数位、名称、四则运算、应用、性质等展开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小数”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培优补差的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为学生学习提供方向和指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陈六一,刘晓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索:基于PISA数学测试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58-62.

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73.

戴慧.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探索考试评价改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5):59-6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