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3-10-16 14:14卢宏霞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初中数学

卢宏霞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它能为课堂带来趣味性、互动性,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效果.由此将情境教学法灵活地应用于数学课堂已经成为重要任务.本文从情境教学法对数学课堂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关键学科,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逐步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情境教学法,灵活地利用情境开展有效教学,以全面发挥情境的作用,推动数学能力的稳步发展.

1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时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以激发情感、理解教材、启发思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中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它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场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有较大难度,数学知识抽象性很强,综合性又高,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情境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感,由此,就能进一步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情境教学法有利于灵活学生思维.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能力,学生必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强化综合思维.但传统方式下,数学教学更倾向于理论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多样思维,而情境教学法依托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使他们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最后,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引导,能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而灵活调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互动性.由此,数学教学就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成长,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十分关键.新课标中也强调了数学情境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由此教师应当重视情境的创设,积极利用多样情境丰富数学课堂,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1 创设直观情境,增强数学趣味

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知识,相较于小学阶段来说,更加深奥、复杂,知识的关联性、层次性也越来越明显.由此,学生在学习时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引导,极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害怕学习数学,从而降低学习效果.而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依托形象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等用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认知,更能帮助他们从形象转化为抽象,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直观可体验的教学情境,用趣味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理数,并能合理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且掌握有理数的基础运算等.有理数是初中阶段学生新接触的数学概念,它包括以前学生所学习的整数、分数等等.这一节课的理论性很强,如果教师只讲解什么是有理数,学生难免会对其概念认知模糊,无法清晰地区分什么是有理数,影响后续无理数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直观情境,利用多媒体将有理数的范围展示出来,动态地呈现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在有理数中的位置.借助形象化的范围呈现,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有理數,此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将无理数与有理数进行比较,引入实数的概念.由此,就使得学生能更完整地理解有理数,同时建立更广阔、更综合的数学意识,知晓“天外有天”,自己学习的有理数只是数学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挖掘数学知识的奥秘.

2.2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恰当的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更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潜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数学奥秘,掌握数学原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初中阶段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期,此时学生面临着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需要有更深度化、层次化的问题来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而问题情境就是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打开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发展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抓住课堂教学契机,灵活地安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数学原理之中,启发多样思维.

例如 以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初步建立立体与平面几何认知,形成初步的几何思维.几何图形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并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建立几何思维.所以,教师要避免直白地讲解传授,而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实物,如国旗图案、瓷砖图案、禁行标志等,让学生思考并分析这些图案中包含了哪些平面图形.然后在学生对平面图形有具体认知的基础上,再给出生活中的书籍照片、墙角照片、足球照片、棱镜照片等,让学生依据平面照片去分析其中包含的立体图形,同时鼓励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形中还包含哪些平面图形,共涉及几个平面等等.依据这些逐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受到启发,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出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加深综合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3 创设游戏情境,激活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对趣味的事物能更好地体现出主动性.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稍显枯燥,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通常采取讲授的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而游戏化的情境是非常好的互动教学形式,学生能与教师、与同伴充分互动,达到思维、认知、知识和情感的相互联结,由此就能唤醒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推动课堂学习氛围.所以,教师要注重这一点,积极地创设游戏情境,利用游戏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以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教学为例,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通过观察发现判定是否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等腰三角形是非常重要的特殊三角形,它除了两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同时还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很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抢答游戏,随机画出一个三角形(非等腰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抢答,以这个三角形的边或者角为依据,可以画出几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学生在游戏的启发下会迅速动手绘制并思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互动意识.他们经过深入的探讨,能迅速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游戏方式不仅激活了课堂,更让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积极地围绕课堂活动展开思考,充分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2.4 创设探究情境,深化数学认知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但是传统数学教学过于侧重“教”,忽视了“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堂应当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更加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充分互动,才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据此,教师应当创设探究情境,利用小组互动探究拓展学生的综合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地深化数学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深层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 以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为例,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的边和角.能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这些方法的教学都依靠教师来讲授,学生不仅难以深入记忆,更无法灵活应用.所以,教师不防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自主探索,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以“两个三角形的角和边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全等?”为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避免直接讲解,而是抛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较为开放的环境下,自主设计探究流程,自主设置可能条件,并在合作中逐条分析、验证、排除、总结等.通过这种自由开放的探究方式,学生的探索主动性被充分激活,他们会放飞思维,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设置条件和可能性,并利用自己的操作去判断是否合理.由此,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获得飞速发展,数学视野和数学认知也会向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2.5 创设生活情境,发展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以有效应用.由此,数学教学就不能离开生活,而应当立足生活,在生活基础上健全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生活情境是以生活为基点,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生活之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方法解读生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能放眼生活,积极地用数学知识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实践的能力.

例如 以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教学为例,轴对称原理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識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并能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存在很多轴对称的案例,轴对称诠释着数学之美,同时也彰显出生活之美,如剪纸、窗花的裁剪、旗帜、徽章的设计、建筑的构造等等,都体现出轴对称的应用.那么怎样把轴对称与生活紧密关联呢?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来启发学生,推动学生思考和应用.比如,教师引入这样的情境:“春节就要到了,现在要你为学校教室和大门设计一些装饰品图案,请用轴对称原理来设计.”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更要结合实际的装饰要求,来合理设计图案、制作图案.依据此情境,学生就能很好地将轴对称原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并能在应用中全面地理解轴对称,感悟如何实现轴对称原理,同时也理解了轴对称中的数学之美,能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相融合,全面地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3 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张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情境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以直观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游戏情境激活课堂教学,以探究情境深化数学认知,以生活情境发展应用技能.在丰富多样的情境辅助下,学生才能真正热爱数学,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全面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龚恒鹏.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分析[J].启迪与智慧,2022(01):94-96.

[2]高庆建.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教学,2022(15):130-131.

[3]魏亚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1(21):71-72.

[4]花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2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初中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