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要】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一些不确定的条件下,不能用统一的思路或结论解答问题时,按照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并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解答初中数学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三角形问题、动点问题、方程问题的分类讨论具体应用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具体例题总结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情形,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思想;解题研究
1 三角形问题分类讨论
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是考查的热门角度,问题通常不会给出具体的三角形图形,一些模棱两可的条件导致多種三角形存在,直接解答有可能出现漏解和误解的情况.对三角形问题分类讨论,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是否明确,若不确定则需要分类讨论,其次一些具有明确特征的三角形也需要分类讨论,如直角三角形未说明直角边和斜边需要分类,等腰三角形未说明明确的腰和底也同样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角形的分类准确不重复,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例1 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BD·DC,则∠BCA的度数为.
剖析 该问题没有说明△ABC的具体形状,故高AD有两种情况,分别在三角形内部和三角形外部,画出两种情况对应的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和相似三角形分析,即可得知问题所求角度.
解
①如图1,当三角形的高AD位于△ABC内部时,
由AD2=BD·DC可得△ABD∽△CAD,
因为∠B+∠BAD=90°,∠B=∠CAD,
所以∠CAD+∠BAD=∠BAC=9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因为∠B=25°,
所以∠BCA=90°-∠B=65°.
②如图2,当三角形的高AD位于△ABC外部时,
由AD2=BD·DC可得△ABD∽△CAD,
因为∠B=∠CAD=25°,
所以∠BCA=∠CAD+∠ADC=25°+90°=115°.
综上,∠BCA的度数为65°或115°.
2 动点问题分类讨论
初中数学中动点问题通常以几何图形作为问题背景,当动点运动到不同位置时对应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故需要分类讨论来解答问题.运用分类讨论解答动点问题时,首先应根据动点所在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如动点位于几何图形的不同边长进行分类,其次在不同情况下分析问题涉及的函数关系,最后对所有情况进行综合从而得出答案.动点问题常常会涉及函数关系,故熟练掌握函数类型和解析式求解有助于更高效地解答这类问题.
例2 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M从点B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BC-CD-DA运动,到达点A停止运动,另一动点N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运动,到达点A停止运动,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xs,△AMN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
剖析 动点M与动点N都在运动,但点N运动不改变边长位置,故解题时应根据点M处于不同线段进行分类讨论,分别有点M在BC上、在CD上、在AD上三种不同情况,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y和x的关系得到函数表达式,即可对图象进行判断和排除,最终符合所有情况的图形即为正确答案.
解析 由题意可得BN=x,
①当0≤x≤1时,点M在BC上,
BM=3x,AN=3-x,
故(C)错误;
②当1≤x≤2时,点M在CD上,
故(D)错误;
③当2≤x≤3时,点M在AD上,
AM=9-3x,
故(B)错误.
综上,正确答案为(A).
3 方程问题分类讨论
与方程有关的初中数学问题也同样是考查的热门题型,涉及的方程类型有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方程,问题常常会因为存在不确定范围的参数导致方程类型不明确,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题.分类讨论可以对方程的类型做出讨论,也可以对一元二次函数的实数根个数进行讨论,解答方程类问题,需要熟记一些方程的概念和实数根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结合分类讨论方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即可解答问题.
例3 关于x的方程a-1x2+3x-2=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剖析 由于方程的最高次项系数是a-1,a-1=0和a-1≠0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类型的方程,分情况讨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时对应的参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正确的答案.
解析 ①当a-1≠0时,即a≠1,
由题意可得Δ=32-4a-1×-2≥0,
②当a-1=0时,即a=1,
可知一元一次方程3x-2=0有实数根,
故a=1成立.
4 结语
在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时,常常会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范围导致多种情况的出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灵活运用是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三角形问题中,通常根据边长、角度两个角度进行分类,讨论不同三角形的具体情况;在动点问题中,常常根据动点所处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讨论不同位置对应的函数关系;在方程问题中,主要根据方程类型、实数根个数进行分类,讨论对应的情况.在这些题型中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