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改革落地的学校管理路径探索

2023-10-14 02:44周文洁
教育界·A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学校管理课程改革

【摘要】“双减”背景下,构建“教学+学习+评价”为一体的智慧课堂,已成为中小学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北海市实验学校多措并举,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校本实践研究,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聚焦管理制度的制订、教师角色的重塑、教学与作业的转变和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推动课程改革落地。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课程改革;学校管理

素质为本是一种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取向,是需要教师秉持的课堂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目前,我校中一些学生存在身心素质不强、思维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欠佳、内在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究其重要原因,是传统课堂存在三大弊端:第一是教得多,课堂活动重教授,轻探索;第二是学得少,学习过程重知识,轻素养;第三是评得浅,评价实施重结果,轻导向。基于此,我校从厘清教、学、评的本质内涵入手,探寻课程改革落地之策。所谓“教”,是指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表现为教学过程,即具体的教学活动;所谓“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表现为学习目标,即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所谓“评”,是指对教与学的评估,在教学设计中表现为评估任务以及相应的评价要点[1]。

教学评一体化坚持“以始为终”的逆向思维,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要去哪里?”第二,学生要通过什么具体的教学活动完成目标?也就是“怎么去?”第三,如何评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怎么知道去到了没有?”[2]。

从2021年起,我校围绕“双减”,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推动课程改革在本校落地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一、制度先行,念好“起字诀”

我校及时组织开展融合式讨论,在充分调研、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北海市实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从目标任务、组织分工、实施要求等方面做出部署安排,压实、压紧责任,为推动和落实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揽子顶层设计。

组织结构上,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总体规划;下设了由科研处和教务处教学管理干部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智慧课堂改革的指导、诊断、协调和评价;组建了各司其职的技术指导组、教科研培组、课堂建设组等工作小组,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的逐步铺开和落实。措施推进中,我校畅通了“科组—年级—学校—联合体”四个拾级而上的改革探索通道;建立了“专题教研月”机制,促使教师反思教学瓶颈,鼓励教师共研共评;打造“跨区域研训”模式,促使教师开眼界、攒经验,构筑起人人参与、学段联动、学科综合的课程改革网络,以满足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需求。

二、角色重塑,打好“承接拳”

从理念到行动落实,其中最关键的力量就是肩承改革实践任务的教师。我校通过统筹设计,立足于课堂的实践和案例剖析,分阶段、系统化、跟进式地培训和指导教师,推动教师的角色重塑。

1.宣讲。在新学期的全体教师会议上,开展名为“聚焦课堂,走学校文化内涵发展道路”的专题宣讲,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即教学评一体化智慧课堂有别于单纯基于数字信息化的课堂,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关注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达成“集大成,得智慧”的目标。

2.共读。一场全校范围内的同读共研活动在暑假铺开:教师们读《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教育的细节》……通过各教研组、备课组线上线下阅读分享、撰写心得等方式,教师们深入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促进了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提高了理论水平。

3.教研。我校构建了“123456”深度教研模式(如图2所示)下的“教师共同体”。集备轮课、课例研讨、展示竞赛、微型课题等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驱动教师审视自我、反思行为、改变课堂。

三、双项改革,出好“转变招”

(一)“智教学”—课堂转型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认为,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参考。经过探索,我校构建起了以增强学生共学内源驱动力为主的智慧课堂“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三段”—完整的课堂不仅限于40分钟的课中,还包括了课前和课后;“六环节”— 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前测之后,着重关注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五个环节(前测解惑、驱动导学、合作学习、分享交流、巩固提升)以及强调开展课后延学的一个环节(延学作业布置)。其中,“三段”是课堂转型的框架,“六环节”是课堂转型的路径指引。

首先,我校借助数字技术在课前为教师读懂学生提供路径。鼓励教师通过使用“预学案”、巧借“问卷星”、推送“微课堂”等方式实行前测解惑,并基于前测对学生聚焦的“趣”、费解的“疑”和迷茫的“难”的分析设计教学目标。

其次,我校鼓励教师借助小组学习为学生启智搭建舞台。强调“做中学,用中学”的探求、归纳、总结、应用式学习—(1)基于前测,为学生的课前预习答疑解惑,扫清学习障碍;(2)依据数字分析,通过问题模式或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小组驱动任务和学习指南;(3)组织学生小组围绕学习任务,依据学习指南开展合作探究;(4)提供交流和分享平台,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探究所得,开展课堂评价;(5)启发点拨学生就合作探究进行总结,完成巩固和提升练习,经历知识的二次生成。

最后,我校鼓励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在课后延学中为学生提供成长空间。相比于传统的课后作业,延学作业强调对课堂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而不是识记和巩固,鼓励学生在课后、生活中基于个性、兴趣、能力进行综合的、纵深的探索和实践。因此,它是可选择的、有差异的,它不是课堂的结束,而是新学习、新探究、新创造的开始。

在教学评一体化智慧课堂的“三段六环节”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既要从课前预学中关注学生现有水平,也要心怀未来,根據课堂行为、小组成员互动、课堂活动评价等获得反馈,通过提供路径、点拨方法、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经历鲜活、生动的学习过程。

我校高度重视课堂转型的建设,以“课堂实践新课标”“小组学习开展的智慧策略”“一课两上三议”等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诊断、观摩、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新活动形式。

(二)“慧作业”—作业变革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智慧课堂不仅包括“智教学”,更包含“慧作业”。我校从多个层面积极推进作业变革,尤其关注以下四点。

1.作业管理系统化:对作业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双减”的要求限制作业时长,以班级为单位公示作业,尽量杜绝布置重复性的、浅层次的作业。

2.作业设计科研化:提升作业质量,始终将作业与教师科研、课堂教学、实践拓展、数据信息等紧密结合,在纵向上贯穿课堂教學的始终,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桎梏;在横向上又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打破学校教育的场域限制。

3.作业评价科学化:对作业评价进行创新性改革,集思广益,实施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作业设计,通过协同制订评价量规、探索家校互评、大数据融评等途径,努力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共同体。

4.作业研究常态化:对作业开展探索性研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并采用课题研究推动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研究,以点带面,以研带训,使作业由“育知”走向“育人”。

学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慧作业”探索具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打破了传统作业只重结果的局限性,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评价全程贯通教学活动;二是探索出了联通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的作业渠道,丰富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三是顺应了数字教育化的趋势,借助数据元素为作业赋能,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蜜蜂作业》软件等实现对学生作业的信息化评价,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液晶展示大屏等为学生提供作业展示、互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基于AI平台数据分析手段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时长统计、错题分析等为教学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参考,既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又畅通了家校信息沟通的渠道。

四、多元协同,唱好“合唱曲”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多元组合,进行智慧课程的大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变,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我校在充分调研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层、分类、融合的“外延课堂”,搭建了“必修+选修”“固定+走班”的模式,推进了教学评一体化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外延课堂”将社区资源、共建单位资源、校本资源通通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海量学习资源。具体而言,一是结合社区资源,通过开展社区德育公益课、社区爱国主义教育课、社区实践活动课等,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边做边评,边评边改。二是与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结成共建单位,打通校内外教学的场域限制。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科研基地;另一方面借助共建单位优质的人才资源,邀请博士、学者进校,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三是以学校活动、课后服务托管等为平台,邀请家长作为志愿者进校园,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积极挖掘本地优秀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国画、贝雕画、面塑等新课程,努力培养“优异+特长”的新学生,促进“知行合一”目标的达成。

“外延课堂”丰富了教学评的形式,拓宽了教学评的范围,为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提供了多方协同解决的途径和渠道,成为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发展的外源驱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教学评一体化则是助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智慧课堂研究实践的三年间,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多管齐下,敢于实践,促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转型、作业变革、课程开发等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之路。

【参考文献】

[1]L·W·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 皮连生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爱军.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 “双减”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校本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ZJY12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文洁(1967— ),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学校管理课程改革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