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023-10-11 10:11张宁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张宁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提出的主要教育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中需要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重构模式,加强学习,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改良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希望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只是为学生简单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其能力的培养,以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其长远发展助力。部分教师在构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盲目沿用已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消极影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助力学生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成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未能与时俱进,抱守陈旧的教学观念设计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第一,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优势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直观地体现出来,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数学学习只是为了考试的认知,导致其学习的热情降低。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时常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并让其完成大量习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第三,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高。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心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干扰,影响了学习状态。此外,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经常以单方面讲述的方式展开教学,尽管该种教学方式能够向学生输出更多内容,但也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中,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影响了学习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第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一主体,但是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难以及时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讲解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完成对知识的充分理解,也阻碍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1]。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对其进步和发展具有诸多益处。第一,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数量更多、难度更高,尽管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仍旧会遇到诸多的困难。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学习规律不断吸收先进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促进成长。第二,高中数学中包含众多的概念、定理、模型、计算等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会存在诸多困难,做好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其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为学生深入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定理的应用方式奠定基础。第三,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调整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做好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打造更加优质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助力[2]。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发展實际,对原有的教学方案做出调整,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助力。

(一)提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尽管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然而,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整个数学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形成和发展。在很多学生的认知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难以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习理解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做好对自身素养的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新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化他学为己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临时生成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其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

础[3]。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九章算术》这部著作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聚焦新高考高频考点;还可以通过熟练使用希沃系统软件绘制立体图形,生动展现知识本源,打造智慧高效课堂。再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事,采用最新科研数据成果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便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知识理解水平

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因此数学知识可以说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忽视了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对学习数学知识“畏之如虎豹”,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将高度概括化、抽象化的知识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并在日后更加关注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4]。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让数学知识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数学视角看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提供优势推动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时,教师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在讲解“二面角”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翻开的数学书,或者将一张纸进行折叠形成二面角,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相关定义;在讲解“线面垂直”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其观察教室的墙角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出发,观察环境中潜藏的各类数学知识,在观察、分析、理解生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的关键能力,以助力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借助生活经验分析理解数学问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呈现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学生也能在其辅助下完成对复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部分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用动画或视频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拆解开来,帮助学生认清知识的推导过程、原理及应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5]。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3抛物线”定义时,利用GeoGebra软件开发新课程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平面内,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让所授知识在脑海里直观显现出来,还可借此掌握抛物线定义中提醒的易错点,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抛物线的性质。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还可以带领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数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效率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助力其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由于不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很难通过文字和想象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图片,并制作旗杆在地面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的微课,让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关键能力。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对复杂、抽象知识内容的直观呈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对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引导预习复习,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要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夯实基础,其次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其能力的培养,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对知识内容的预习和复习,让其在预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总结自己存在的疑问,让其在课堂学习中更有方向性,保证数学学习效率。在课后复习中,学生要对课堂所学进行回顾,一方面帮助其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让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弥补,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充分掌握[6]。例如,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九章《统计》,知识点渗透在大量的文字中,有必要通过导学案中课前任务单布置预习作业,并在课前测环节检验预习效果,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效率。又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2等差数列》教学过程中,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难点,可布置为预习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初步的了解,但是部分学生对其推导过程仍存在诸多的疑问。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完成公式的推导,同时归纳推导方法(累加法),以确保其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同时渗透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和复习,帮助其夯实基础,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五)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为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对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且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轻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有所提升,让其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其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积极意义[7]。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将整个学校师生所组成的集合记为全集,将高一一班师生组成的集合记为,该班级男生组成的集合记为,女生组成的集合记为。问:集合与集合的合集是什么?集合与集合的交集是什么?集合与全集是什么关系。再如,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时,使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平面向量进行加、减运算,学生容易在画图时对向量方向产生混乱,结合图形总结出口诀:起点重合、终点相连、指向前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又如用平面向量的坐标来研究平面向量的平行(共线)与垂直问题时,学生通过“交叉相乘差为零”“对应相乘和为零”这两句话较容易记住判断向量平行与垂直的代数方法。轻松的问题情境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对其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六)开展分层教学,助力学生共同进步

每位学生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被动式数学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节奏,机械地记忆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能力和成绩还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对其进行分层教学,让其学习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实现能力的提升[8]。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5.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函数图象特征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其掌握“五点法作图”,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等基础知识内容,同时借助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完成相对应的习题;对基础较强的同学不仅要借助函数的图自行归纳性质,并且给他们布置相对比较综合的题型让他们进一步消化,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步形成直观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七)鼓励自主学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同时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9]。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阶梯式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对平面向量的概念、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数乘运算及运算规则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其完成对知识的充分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对相关的题目进行反复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引导者角色,密切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适当加以引导,在自主思考、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促进其核心素的形成。

(八)鼓励合作交流,强化课堂教学效率

为构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合作解题,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化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性格特征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分组过程中,要确保组间成员之间能力相当,组内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其次,要让小组成员之间结合所学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以确保其对知识的充分掌握[10]。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6.2排列与组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加法计数原理和乘法计数原理的意义及区别,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讨论,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再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教学中,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方程,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方程,以及抛物线的四种方程,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引导学生自行推导方程,总结方程的特征,结合自学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让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所学,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团结协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问题,加速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开展分层教学,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讲解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复习和合作学习,为其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最终形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孝斌,吕传汉,吴万辉,等.指向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题一课多解变式”教学实践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21,39(3):119-124.

[2]李睿.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6-7.

[3]邵貴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6):46-50.

[4]苏洪雨,章建跃,郭慧清.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函数概念教学“再创造”[J].数学通报,2020,59(8):25-31,35.

[5]张瑜.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51-52.

[6]朱立明.高中数学教学类型的理论探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3):148-152.

[7]卢雪玲.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分析[J].才智,2020(14):121.

[8]杨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0):62.

[9]孟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65-66.

[10]王满强.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9):71.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