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0-09 17:49郄利芹尹彧杨阳李晴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教育戏剧主题意义

郄利芹 尹彧 杨阳 李晴

【摘 要】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与技巧以及剧场应用的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或其他社会活动,通过受教者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掌握所传达的内容和技能,并发现更多可能性、创造新意义的一种教学手段。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将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单元;教育戏剧;主题意义;核心素养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形成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1]48在当前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并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缺少课时之间主题意义探究的整合、关联与递进,同时单课时教学也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和以知识为本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与技巧以及剧场应用的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或其他社会活动中,通过受教者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掌握所传达的内容和技能,并发现更多可能性、创造新意义的一种教学手段[2]。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Unit 4 My Family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单元主题,在连续课时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三个语篇和两个主要板块组成。第一个语篇为词汇课,主要内容是在爷爷的生日聚会上,And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核心词汇有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aunt、uncle、cousin、handsome等。第二个语篇为对话,主要内容是几个小朋友询问和确认彼此的家人,重点句型为:“Is that/ this... your...?Is she/ he your...?Yes,she/ he is. / No,she/ he isn’t.”。第三个为对话形式的阅读语篇,主要内容是Bill在图书馆捡到了一个水瓶,向Miss Chen寻求帮助,通过描述水瓶主人的外貌特征确定水瓶主人的姓名,重点句型为:“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has... He is wearing...”。Fun Time板块为介绍动物的家庭,重点句型为:“This is a family of...”,涉及的动物类词汇有sheep、geese、pigs、ducks等。Story Time板块讲述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Love Makes a Family。单元教学分六个课时完成,并确定各课时的子主题:第一课时为More About Family Members;第二课时为More About My Family;第三课时为My“Big”Family;第四课时为Happy Families;第五课时为My Loving Family ;第六课时为I Love My Family。教材中的Let’s Spell和Let’s Check板块,整合在本单元其他课时或其他单元教学。教师根据各课时子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和补充。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如图1。

其中,三至五课时为阅读课,分别为故事语篇阅读、科普类绘本阅读和故事类绘本阅读。绘本作为语篇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英语教材而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3]24,也比较适合融入教育戏剧元素。教育戏剧融入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到文本的“空白点”,利用教育戏剧活动打开这些“空白点”,促进学生与文本发生交互[4]。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阅读文本的“空白点”,通常是和主题密切关联的故事冲突点。本单元将这三个课时作为重点连续课时。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借助读者剧场等教育戏剧范式,从外貌特点、着装、年龄、共同做的事情等方面介绍同学或家庭成员,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借助定格画面等教育戏剧范式,从称谓、外貌特征、共同做的事情等方面描述动物家庭并小组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基于故事地图,复述故事并挖掘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内心感受,进行母子对话,感悟亲情;借助循环戏剧范式表演故事。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教学目标体现课时之间的关联和递进。教师根据各课时子主题探究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结合课时语篇类型和语篇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融入教育戏剧活动,促进学生具身学习的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综合发展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单元教学实践阐述

教育戏剧活动的特点是平等、开发与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时主题和教学目标,遵照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适当融入教育戲剧活动,促使学生有效进入故事情境,深化理解阅读内容和情节,感悟和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特点,达成在具身学习中习得语言,探究主题,发展思维。

(一)运用故事棒与空间行走等范式,激活学生已知,关注主题意义

读前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生活认知和语言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设计读前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要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教育戏剧活动,更好地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角色意识,初步感知故事人物或者情节。在第三课时读前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故事棒(Story Whoosh)教育戏剧活动。故事棒是教师将故事切成几个片段,一边口述故事内容,一边透过讯号(挥棒或敲鼓),邀请学生到讲台前或舞台中央跟着教师的口述做动作。每一段故事呈现后,教师发出“Whoosh”的讯号,学生迅速回到座位。教师再口述下一个故事片段,请另外的学生参与。故事棒活动适合快速介绍或回顾故事。本课中教师陈述了三个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故事表演。

Scene 1:Our class is a big family. In this family,some students are tall. Some students are short.

Scene 2:You learn. You play. You hug. You help and you share. You feel happy.

Scene 3:You read books. You drink water. You lost your water bottle in the library.

学生依据对教师陈述情境的理解,个体或小组进行表演,听到“Whoosh”的指令时,马上停止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能在活动中熟悉本课语言和故事场景,为语篇阅读做好准备。同样,第四和第五课时的读前活动,教师设计了空间行走(Space Walk)的戏剧活动。空间行走即“走—停—做动作”。活动前学生起立,当听到教师击鼓的声音时,学生在空间内容任意行走。当再次听到教师击鼓时,全体学生定格,摆出教师描述的人物动作。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主题,依次给出指令:“Now you are in a forest.You are an/ a elephant/ duck/ pig/ goose. Hug in five and make a family of elephants/ geese/ ducks/ pigs.”。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语篇的主题词汇,例如elephant、duck、goose等,也感知了文本的主题情感,比如有爱的大家庭和温馨的家庭活动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模仿、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1]51。

(二)运用墙上角色、教师入戏等范式,感受故事冲突,探究主题意义

读中环节的核心任务是在提取和内化中解读语篇,建构意义。意义建构是故事教学的核心,没有意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练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3]65。在此环节,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育戏剧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感受故事冲突,探究主题意义。

1.运用墙上角色,分析人物性格

墙上角色(Role on the Wall)是将故事中的角色画在黑板或纸上,每个人看懂此画后对角色特征进行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的行为片段,建立角色的性格[4]16。学生理解了语篇基本信息后,教师设计墙上角色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感受主人公Bill的性格特征,感受每个人的爱构成班级甚至学校大家庭的爱。

T:Look at the picture of Bill. Please try to describe Bill’s appearance and you can use:“This is Bill. He is tall/ short. He is wearing... He has big eyes...”

T: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Bill?

T:Now,you are Bill. How do you feel?

学生小组合作分步骤完成墙上角色活动,在任务驱动下运用本课重点句型和词汇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让学生关注到语言结构,同时根据对Bill的性格分析,表达自己对Bill的看法。在充分感受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感受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关注主题意义,强化语言学习。

2.运用教师入戏,加深情感体验

教师入戏(Teacher in Role)是通过教师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故事世界,加快学生心理上进入“这就是真实”的体验,加深活动探索的成绩和效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元视角[5]17。在第四课时的语篇理解环节,教师设计两次教师入戏活动,加深学生对Happy Families的主题探究和情感体验。第一次,教师以各种动物妈妈的角色入戏,不同的动物可以佩戴不同的头饰,增加角色代入感。首先,教师佩戴大象的头饰入戏:“I am an elephant mother. I have a long nose and big ears. I have five lovely baby elephants. Where are my babies?”。学生根据情境依次走近大象妈妈,并重复大象妈妈的话:“I am elephant. I have a long nose and big ears. We like to play in the mud with my mum.”。之后,教師分别扮鸭子妈妈和小猪妈妈,语言替换为描述对应动物的外貌特征和行为动作的词汇。第二次,教师扮演动物宝宝。创设的情境是走丢的动物宝宝,急切地寻找妈妈,需要重复使用文本中的核心语言,包括我是什么动物、外貌特征(颜色和五官特征等)、喜欢和家人一起做的事情等。在第一次教师入戏活动的基础上,学生熟悉了语言结构,可以直接回应:“This is the family of ...Come and join us.”。教师入戏运用了言传身教的教学原理,从教师自身做起,有效带领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故事情景,带动学生入戏,以不同角色的身份体验自身和对手的情感,既操练了语言,又提升了课堂效率。

3.运用良心胡同,体验故事冲突

良心胡同(Conscience Ally)是全班分立两列,中间容许一个角色通过。当角色通过这个胡同时,班上其他学生说出这个角色的想法。这个角色可能处于故事中某个事件发生的前夕,或者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这个困难的抉择往往就是文本的主题或者和文本主题密切相关的故事冲突。在第五课时My Loving Family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小蝌蚪第一次问池塘旁的小狗是不是自己的妈妈,小狗回答“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个子很矮”。小蝌蚪继续寻找,碰到矮个子的小猫,就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小猫回答“不是,你们的妈妈会游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冲突:小蝌蚪急切地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但是尝试两次都没有找到。小蝌蚪面临的困难抉择是:渴望找到妈妈,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是碰到了许多困难,是接着寻找还是放弃?教师设计良心胡同活动:班里学生分立两列,一名学生扮演小蝌蚪,表露难过和悲伤的心情,从胡同缓缓走过。两列学生依次劝说小蝌蚪,所有学生都鼓励小蝌蚪继续寻找妈妈,并阐明理由。在此环节,学生第一次就故事主题进行阐述,部分学生意识到家的意义,找到妈妈就是找到了安全的港湾;部分学生联想到爱是相互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同时,妈妈也在寻找小蝌蚪;还有部分学生进行了人物分析,认为小蝌蚪应该坚强勇敢、相信自己。良心胡同的活动,有效地使学生融入故事冲突的情境,感受故事人物的情感,在故事情境中运用了语言,也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运用读者剧场、循环戏剧等范式,助力语言输出,深化主题意义

读后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评论故事内容、内化并输出语言,在审视和运用中深化主题。在语言内化和巩固环节,适时融入教育戏剧活动,可以使学生投入故事的复述和表演中,内化故事情节并输出语言,感受故事的魅力。

1.运用读者剧场,内化语言传递情感

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er),起源于戏剧教学,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戏剧教学形式,亦称“朗读剧场”,指至少两名或两名以上朗读者手持台词朗读剧本,对传统的站位、服装、道具等戏剧元素不做过多要求,主要通过朗读者的声音和表情传递故事情感。读者剧场强调朗读者选用恰当的语音、语调、音量、停顿及动作表达含义,关注学生的朗读表现力和韵律等,训练学生的朗读流畅度[6]。在第三课时的读后环节,教师设计读者剧场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教师指定读者角色顺序,也可以由组长指定。其次,教师分发台词,每人一张,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默读或朗读台词,熟悉词汇和句子,尤其关注需要齐读的部分以及加入动作的部分。教师在设计台词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增加合适的中文提示,便于学生理解和实践。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演练,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创造本组的动作、声音等,以更好地展示读者剧场,感受用声音传递情感,感受故事的魅力,深化主题意义。以下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台词。

Who Lost the Bottle?

Reader 1:Good morning,Mrs Chen.(挥手打招呼)

Reader 2:Can you help me?(请求语气)

Reader 3:Sure,Bill.

Reader 4:A boy lost this water bottle in the library.

All:Who lost the bottle,who lost the bottle in the library?(疑问、困惑表情)

Reader 1: He’s in your class,but I don’t know his name.

Reader 2:What does he look like?

Reader 3:He has short hair.(加入适当动作)

Reader 4:And he has big eyes.(加入适当动作)

All:Short hair. Big eyes. Who is that boy?We really care!

Reader 1:Is he tall?(加入适当动作)

Reader 2:No,he’s short.(加入适当动作)

Reader 3:He is wearing a green T-shirt and blue shoes.

All:A green T-shirt. Blue shoe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lues(线索).

Reader 4:OK. I see. It’s Li Ming’s water bottle.

All:Oh,it’s his water bottle. I don’t know him,but I can help him!

Reader 1:You are so                  . Thank you very much.(微笑地看着Bill)

All :You’re welcome.(很高兴的样子)

读者剧场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感受故事情感,提升學生的英语朗读流畅度,还能提升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

2.运用循环戏剧,产出语言体验情感

循环戏剧(Circular Drama)是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想表演的部分或者由教师指定并进行角色分配。确定角色之后,学生开始排练,可以加入自己想表达的非剧本话语和动作。排练之后,教师让全体学生来到教室中央站成半圆形,要求学生轮流摆出所表演故事场景的一个姿势,并保持动作静止不变。每个故事场景的小演员们依次开始他们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定格画面,摆出最后想做的一个动作。在表演过程中,其他小组保持安静并观看表演。第五课时小蝌蚪找妈妈的读后环节,教师将绘本故事分为五个场景,并让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依次进行表演。以第五个场景为例,三个学生扮演小蝌蚪们,一个学生扮演青蛙,一个学生扮演池塘里的水,还有两个学生扮演荷花和荷叶。学生相互配合,在使用本课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对文本的主题输出更多的语言,比如“Oh,my dear children. We are a happy family.”等温馨话语。在找到妈妈的那一瞬间,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他们忘我的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刚才的表演进行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评价内容从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情感表达的丰富度、动作是否到位、舞台站位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说出自己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习。

循环戏剧给予学生表演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内化绘本并输出语言。此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观摩者,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为了完整表演故事,小组成员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在完成任务中发展核心素养。

(四)运用定格画面、我记得等范式,总结反思,升华主题意义

结束环节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也就是学习步骤的完成。好的結束能给人以情感上的激发、认知上的升华甚至是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对学生总结重点、厘清脉络、巩固知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第四课时的结束环节,教师设计了定格画面(Still Image)活动,助力学生总结反思,升华主题意义。学生五人一组,摆出某种动物全家一起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定格画面,并鼓励学生创造一个家庭宣言,最后的呈现使本课主题“幸福家庭”得到升华。在第五课时My Loving Family的结束环节,教师设计了我记得(I Remember)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反思并说出本课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并用一个定格动作来展示。有的学生记得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的难过、找到妈妈的兴奋、寻找妈妈过程中使用的问句和描述青蛙妈妈外貌的词汇。在每节课结束环节适时应用教育戏剧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语言知识得以巩固,主题得以升华。

五、结语

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激活学生已知,关注主题意义,感受故事冲突,探究并深化主题意义,助力语言输出,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单元教学有效运用教育戏剧活动时,教师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单元主题和各课时子主题,并根据各课时子主题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本课例中,教师根据单元主题Love Makes a Family补充了图片、绘本和视频等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其次,教师在示范时的表情、动作、情绪要到位,便于学生感受、观察和模仿语言的运用,有效提升语言技能。教育戏剧中的表演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是更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最后,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和开口说话的机会。本课例中无论是读前、读中还是读后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教育戏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各自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世界,勇于表达,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周笑莉. 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审辨性思维的优势与方法:以“PLAY计划”戏剧美育实验教学为例[J]. 戏剧艺术,2016(4):31-39,137.

[3]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等.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4]池夏冰. 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5]明日艺术教育,骑士教育. 戏剧教学法:小学教案与实务[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6]徐国辉,李磊. 运用读者剧场提升乡村校中学生英语朗读素养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9(3):57-62.

[7]郄利芹. 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小学英语[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郄利芹,副教授;尹彧,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北京市中小学英语特级工作室成员;杨阳,北京市通州区骨干教师,北京市中小学英语特级工作室成员;李晴,北京学校英语教师。

【基金项目】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基于项目式语言学习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北京教育学院“十四五”学科创新平台“英语学科育人研究”(XKCXPT0303)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教育戏剧主题意义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主题单元教学
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单元下整体性阅读探究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例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开发策略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