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宇
【关键词】“双减”;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分层
引言
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质量,国家提出“双减”政策,旨在运用减负增效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作业设计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分层教育理念进行作业设计,践行因材施教理念,为不同水平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类型的作业任务,优化传统作业设计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践行“双减”政策要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双減”原则,把握习题设计方向
在“双减”环境之下,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第一,主体性,作业设计要以生为本,教师要转变以往设计观念,在学生完成阶段给予其指导和点拨,不要联系生活,结合该班学生现有知识情况,帮助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第二,分层性,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作业设置期间,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差异性,切勿使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作业与课后服务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设计不同的作业要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作业题目,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条件与问题,添加变式练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变式灵活把握,加深其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学优生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作业量、作业难度适当增加,让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作业设计要灵活,和学生能力水平相符.第三,发展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获得哪方面的进步,作业完成后能巩固哪些知识,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大部分是通过完成作业实现的,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有所收获才能够反映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按本班学生的层次需求,结合本土教材制订本土化教学内容,进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思维等方式训练.第四,趣味性,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新闻等方式设计作业,还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问题,根据学生喜好和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作业,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阶段,可以利用积分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正确完成以后可以获得积分,积分用于兑换礼物,促进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任务[1],
二、结合本班学情,合理划分层次
“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作业设计应采用分层设计模式,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将因材施教有效落实.在作业设计实践阶段,教师需将本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同样把练习题也按A,B,C分成三个层次,学生的等级与练习题的等级进行一一对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完成“双减”政策要求.
结合本班学情,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习惯,根据学生日常数学作业完成情况或者考试成绩、综合评测划分三个层次,即A,B,C.其中,A层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且思维敏捷,数感也较为扎实;B层学生仅次于A层学生水平:C层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迟缓,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后,教师进行作业设计,要求A层学生完成应用题及简便运算在内的题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计算技巧、解题技巧,如:“某食品站猪肉单价每斤12.50元,大米每斤2.50兀,买5斤猪肉和5斤大米一共多少元?”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为其设计稍有难度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快速完成小数乘法计算.如,习题设置为3.1x0.3,0.8x0.3,6.88×0.04等.对于C层学生,教师就可围绕小数乘法概念设计类似题型,如,改错类问题,4.2x6=2.52和6.5x4=27.0,要求学生判断其中运算是否正确或者找出计算错误之处,教师通过对本班学生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按比例控制作业数量,A层学生作业难度相对较大、作业量略少,B层学生作业难度适中、作业量适中,C层学生的作业难度低,作业量相对较大,用差异化作业要求,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避免传统作业设计方式学生能力和作业难度之间不匹配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2].
在分层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把握学情,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满足人人都能参与学习数学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发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分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措施,并非将学生单纯地划分等级,而是从教学中得出教育规律,与“双减”工作要求相符合.除此之外,分层作业设置,要结合学生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逐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创新作业类型
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理念展开作业设计,需要突破传统书面作业形式,从作业类型创新角度出发,设置多元化作业,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接触更多作业形式,在多元化作业当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同时,多元化作业形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于作业内容产生兴趣以后,也能够主动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设置作业内容.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内容讲解以后,笔者设计如下三种作业:第一,习题类作业,给出某班级测试成绩扇形统计图,其中有30%学生成绩为“优”,有40%学生成绩为“良”,有25%学生成绩为“合格”,剩余部分“不合格”,并基于统计图提出问题“该班级成绩不合格率是多少?”“成绩为良学生人数12人,成绩为优的学生要高于成绩为良的学生多少人?”第二,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对家庭日常用品采购信息进行统计,并绘制扇形统计图.第三,理论类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为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提高作业完成效率,笔者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完成方式,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与他人合作完成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再如,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以后,笔者设置了三项任务.“已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当中任意两个要素,是否能够求出另一个未知要素,请同学们进行验证.”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完成计算练习.这一任务相对基础.C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任务二:“已知三角形当中底、高、面积三要素当中的一个,给出另外两要素之间关系,是否可求出剩余两个要素,请同学们进行验证.”该任务对比任务一难度略有提升,适合B层次的学生,任务三:“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比底边长短2cm,三角形周长为32cm,三角形面积为多少?”该任务难度系数最高,适合A层次的学生,其余层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此项作业.任务内容涉及三角形周长、面积以及性质等方面数学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以上作业设计贴近教学内容,任务难度层层递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复习需求.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不会为其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
(二)积累资源,丰富作业内容
在“双减”政策之下,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数学作业解答,教师要尽可能放手,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设计丰富的作业内容.作业资源的挖掘十分重要,教师可从网络、数学论坛、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数学教学资源,丰富作业题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作业内容选择方面,教师也要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根据数学问题难度对其进行分类,建立习题资源库.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笔者设计了如下三种类型作业任务:
第一,积分式作业,积分式作业的应用较为灵活,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分数除法”作业设计阶段,笔者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习题,包括选择、计算、应用和实践等类型,其中不同难度的习题分值不同.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资源库内选择题目,完成作业任务.学生完成不同的问题,就能够获得不同积分.每个周五,教师利用系统后台统计出学生作业积分,评选出“作业达人”,为学生颁发奖品,教师利用线上资源,设置积分类作业,能够辅助展开分层练习[4].
第二,闯关类作业,在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环节,为了体现作业资源收集的高效性,笔者选择了作业软件,如“小猿搜题”“作业精灵”等,设置闯关游戏.最初关卡的数学问题相对简单,随着学生不断闯关,每个关卡的数学问题难度不断增加.根据学生的闯关数量,为其颁发各类荣誉称号.在荣誉激励之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越学越感兴趣,主动钻研数学问题,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灵活设计,辅助学生学习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学生课后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为了发挥作业设计对于学生课后学习的补充作用,教师可为其制订针对性学习计划,使作业完成时间具有灵活性,引导学生利用片碎化时间展开个性化学习.微课属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师可依托微课展开分层作业设计.
例如,在教学“比”这一单元中,笔者是这样对单元知识重点信息加以梳理的,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将数学内容与前面学习过的除法联系起来.其次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比”的概念,“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号”与“除号”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让学生掌握区别“比”与“比值”.教师课下可以利用微课整合课件,在其中添加经典例题,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辅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将相关内容发送到教学平台或者班级群当中,学生便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微课的播放次数或者播放速度,完成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作业,在作业中获得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下载量,分析其作业完成情况,判断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评估学情提供支持,微课作业应用灵活,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微课作业,灵活运用课后时间,巩固知识.
(四)巩固反思,汇总作业错题
高年级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分层教学理念的应用可通过错题集的建立人手,启发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练习阶段时,因基础差异.个性差异导致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错误解答的情形是五花八门的,为了给学生纠正错因,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使其从中汲取经验,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理解,错题集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将错题作为学习资源,收集日常作业当中出现的错题,通过反思总结原因,找到解决方法,从而高效学习.
例如,“分数除法”内容学习以后,笔者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要求其使用不同的方式建立错题集.C层学生可以将单元测试当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写明错题原因,制订解决措施.B层学生在整理错题期间,要将错题抄录在错题集当中,除了分析错题原因,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外,还要寻找同类题,将同类题抄录到错题集当中,夯实基础.A层学生在做好错题抄录、原因分析、解决措施工作以后,要拓展学习,举一反三,将问题题干或者已知条件进行更改,对错题进行变式练习,
错题集的应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复习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学习薄弱环节,借助错题资源,完成专项训练,转变以往“刷题式”作业设计,变成“反思式”作业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响应“双减”政策要求.
(五)优化评价,减轻学生负担
在“双减”政策实施阶段,教师要明确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并非单纯将课后作业量减少,而是要将学生心理负担减轻,可采用的办法是:一是与学困生交朋友,与他们进行谈心,找出该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摆脱思维约束.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教师要关注对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学习状态,对其进行评价,在分层作业设计阶段,笔者选择闯关、实践、积分等形式的作业,对于不同层次展开能力训练,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知晓其擅长的数学问题,以此作为基础,设置分层次评价要求,转变传统作业评价单纯进行分数评比的情况,从学生常规作业完成情况方面人手,对于其进步程度进行评价.
比如,某学生在期末考试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该生日常学习方面,完成作业态度认真,作业也能及时完成,积极参与作业问题在线讨论,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不佳,考试时状态紧张,没有正常发挥,此时,教师应全方位考虑学生学习状态,肯定其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生的期末测评结果评为“优”,并运用激励语言提出学习建议,鼓励学生调整内心状态,增强其学习自信[6].
在“双减”教育背景之下,分层教育的应用体现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要突破传统“分数至上”观念的局限性,从学生学习状态出发,综合对比学生进步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优化评价形式,培养学生学習自信,减轻其心理负担.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双减”环境之下,教师在进行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根据政策要求,运用分层设计理念进行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水平表现进行分层,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利用分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除此之外,作业评价也可运用分层设计策略,诱导学生及时发现、及时反思、再次练习与巩固所错知识内容,满足A,B,C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展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践行“双减”政策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