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华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生活;统一策略
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加之其形象化思维较好,因此借助生活内容可以化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是契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实际学情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数学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不断研究新型教学模式,提升生活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价值和魅力.
一、数学和生活的统一分析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数学教育的新方向.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统一,就是要进一步突出生活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生活案例的合理引用,建立知识和生活的联系通道,达到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悟,在生活中行的目的,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很多的数学概念都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数中的运算符号,几何中的边角,本质上都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需要,是来自生活的启发.根据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可知实现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统一既是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概览
当前,数学课在很多学校都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课,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师抛开生动具体的生活内容直接向学生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既让数学课走向了误区,也束缚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其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不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也就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始自觉地尝试构建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诸如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小学数学教师所采用的策略缺乏自主性、丰富性、新颖性,依然没有体现出生活的魅力,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统一策略
(一)依托教材内容,寻找生活化教学素材
实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统一,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紧紧依托教材内容,积极寻找和搜集和日常生活存在紧密关系的素材,为学生认识和感受数学和生活互相依存的学科特点创造条件.比如时分秒的学习中,教师不妨选择这样几个生活场景:飞机大厅里世界各国的时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小明在操场上练习跳绳一分钟,田径赛场上运动员百米冲刺时间,等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通过了解和熟悉的生活,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在学习分数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家人给小孩子切生日蛋糕的视频,学生会看到一块蛋糕被切分成两块、四块、八块,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除了切蛋糕,还可以切月饼,切甘蔗,切苹果,等等,主要目的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化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困惑.事实上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数学教材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如观察物体一课,教师就可选择卡车,大象和天安门等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向学生呈现更多的生活内容.
(二)生活情境助力数学和生活的统一
情境教学是实现数学和实际生活统一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生活体验环境,引发学生的情绪感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人民币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展开对话:
师:这个铅笔盒很好看,多少钱买的,可以卖给我吗?
生:我爸爸给我买的,我也不知道多少钱,而且我也不想卖.
师:可是老师非常喜欢啊,我真想把它买到,
生:好吧,大概30元吧,我也不知道具体多少钱.
师:好的.
随后小学数学教师掏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一张10元的人民币,交给学生,这种方法营造了一个交易情境,把真实生活融入其中,同时为呈现教学内容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人民币,对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同,除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进行情境练习.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课堂导人阶段,可以在授课中,也可以在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灵活把握,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的心理诉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情境内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三)从已有生活经验中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情感的唤醒,以生活为桥梁和跳板,帮助学生构建旧经验和新知识的通道,比如,在图形的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和演示开窗户和关窗户这一动作,感受平移的实质:物体只是位置改变,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会开窗和关窗、开门、关门,这些行为为学生所熟悉,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体会数学知识的性质和意义,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和联想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三角形、对称图形等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也有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把红领巾摘下来,看看红领巾是由几条边组成,各个角是什么角,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物品的再认识,达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教学目的,小学生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经验也会有大的提升,教师要尊重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们的生活认知潜能,既要注重教学的适宜性,也要信任学生,只有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视为宝贵的财富,才能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助力数学课堂发展的引擎.
(四)合理安排数学和生活情境的比例
在统一化实践中,如何安排好数学和生活的比例关系,考验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展示的生活案例过多,在生活化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过于频繁,导致生活内容占用了数学课的大量时间,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选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某城市的一周气温变化,某超市的一年銷售变化,某地区近几个月的游客数量变化,小明一家9月份的用水量变化,1~6年级视力低于1.0的学生的数量统计图,而且分别对每一种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做讲解,这在无形中消耗了课堂时间.还有的教师对五个城市的一周气温变化图做了细致讲解:有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内容和数学的联系不紧密,如教师问学生:“你们去过长城吗?都有谁去过?请举手.去过的同学觉得人多不多?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些数据,你们能画出国庆七天长城的旅客数量变化吗?没去过的同学你们会选择暑假去吗?……”虽然师生对话很丰富,但是很多无用、无效的内容,教师精选对话语言,剔除不必要的成分,才能有效促进数学和生活的统一.
(五)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实际生活
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有的作业设计策略较为盲目和随意,设计什么作业,设计什么难度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如何,都是小学数学教师说了算,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不大,后进生的数学能力无法通过作业得到显著的改善,优等生也无法通过作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突出学生在作业设计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数学作业和生活内容的对接,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突显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比如小数知识的学习,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可以是这样的:到商店、超市或商场等场所中购买文具,拍摄购物小票的照片发送给老师.这一作业突破了传统的作业题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购物场景,自行选取购物种类,教师通过看同学的购物小票,可以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达到作业融人生活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作业的新方向和新方法,通过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去锻炼,去成长,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六)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生活体验进行统一教学
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体验进行数学和生活的统一教学.比如张同学的父母是开超市的,张同学就会更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日常生活中也会帮助父母算账,计算能力就比其他同学要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安排一些货架,货架上摆上一些物品,让张同学扮演一家超市的老板,其他学生扮演顾客,挑选货架上的商品,然后找张同学结算,再比如王同学的父母是开网店的,教师就可以让王同学打开父母的网店,其他学生浏览商品,把喜欢的商品放入购物车,通过虚拟购物,帮助学生熟悉网购流程,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程需要基于分层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其抽象思维,对于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要多引入一些生活案例和场景,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培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七)摒弃“伪生活”,引入真生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虽然重视生活化教学,但是给学生提供的生活化案例不符合实际,具体表现为:忽视新生活素材,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成人化思维较强,不符合学生已有生活逻辑.比如这样一道题:“2米白布可以做一件衬衫,3米蓝布可以做一件好看的裤子,妈妈要给小明做一件衬衫和一条裤子,需要买多少布?”这一道题尽管算法简单,也融人了生活内容,但是生活内容老旧、不符合当代小学生的生活认知,当前大多学生都是在线下商场和购物网站里买衣服,这样的题就是一种“伪生活”的体现.教师可以把布店改成文具店,把衬衫和裤子改成学习用品,对数字和单位进行必要的纠正,让数学题真正体现当代和当地的生活内容.此外,像这样一道题:“小明到银行去存款,存期三年,年利率2.75%,并且免征利息所得税,那么小明三年之后能取出多少钱?”这道题中,银行、存款、利息、税收这些概念都是成人才懂的知识,小学生没有经验也没有经历过,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解题兴趣.类似地,房子和保险买卖等题目,也是不合适的.还有的数学题不符合生活逻辑,如,“一块长方形建设用地的周长是14千米,长宽的比是4:3,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看似没有问题,其实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因为一般来说在测量时,人们都是先量长宽,不会先算周长,这道题为了达到练习的目的,忽视了生活逻辑,不利于促进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均属于“伪生活”的数学问题.
(八)通过德育教育促进数学和生活的统一
数学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价值.随着立德树人思想的推行,数学所承担的育人作用日渐清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的综合教育价值,既要注重眼前,又要放眼长远,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增长生活技能,还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人民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创造生活情境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伟人,认识国徽,认识各地风景,促进学生对民族的热爱.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时候要爱护,不要毁坏人民币,发现假币要上交,坚决不使用假币,让学生切实正确认识人民币.
(九)把学生的生活素养纳入数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没有把学生的生活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纳入数学评价体系之中,使得学生误以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取得一个好分数,也就失去了对生活的关心和关注,生活适应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单一的评价模式,教师需要深入领会生活化教学思想的内涵,对数学教学前景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的认知,才能有效促进数学和生活的统一.比如,有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不佳,抽象思维不强,但是他们动手能力非常好,喜欢劳动,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家里的纸箱子、废旧铁皮、胶带、绳子等,嘗试制作一些长方体和圆柱体.通过实践,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边角关系和长宽高有直观的体会,学生把制作好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带到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其制作过程以及有哪些收获,并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借助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特长.
四、教学反思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数学和生活的统一,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和趣味化,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显而易见的效果,但是,教师还应该认识到,严肃和抽象依然是数学的主要特点,仅仅依靠生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行之不远的,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依然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的抽象能力上不去,再好的生活化素材和场景都是空洞的.比如,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一味让学生借助小木棍来数数,导致学生养成了借助学具的习惯,做题效率和思维活力就会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重视数学和生活关系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具象和抽象的统一方法,使学生最终形成无须借助于生活这一拐杖,就能顺利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此外,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不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存在浅表化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了眼高手低,不喜欢劳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这是影响数学和生活统一的重要因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现实问题,从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目标出发,通过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数学和生活的统一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统一路径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融合空间很大,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需要深入领会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结合新课改、双减、立德树人等政策和思想,不断开拓数学生活化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数学教学效果,同时加强自我反思,规避教学问题,推进数学在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