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彤
[摘要] 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班级实际,探索基于故事阅读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故事阅读;养成教育;思想道德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习惯的可塑性强。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普遍爱好,笔者探索通过故事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一、故事阅读助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化兴趣
故事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工具,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故事情节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效仿故事中的人物,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古代神话故事、安徒生故事、格林童话故事等故事中的主人公,总会经历各种挑战和冲突,并通过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情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好习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思考主人公是如何养成这种好习惯的,从而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借鉴。
(二)激发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在动机
故事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当学生看到主人公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获得成功和满足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渴望和动力,希望通过养成良好习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可以学习主人公如何面对困难和诱惑、如何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将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很多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甚至为了科学而献身,他们会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三)强化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反思
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将故事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好习惯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某种困难或挑战,学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从而将主人公所具备的良好习惯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意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提升空间,并思考如何通过养成良好习惯来提升自己。
二、基于故事阅读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故事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低年级学生处于感知运动期和具体操作期,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感官和具体经验为基础,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习惯养成上还较为薄弱。首先,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需求的故事,故事语言应当简单明了,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应当具有直观性和可感知性,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故事应该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呼应,使他们能够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选择涉及人际交往、行为习惯、责任、勇敢等主题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习惯养成的兴趣和同理心。
例如,我们班级有段时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学生铅笔橡皮丢了不以为意、讲台上无人认领的文具堆积如山、教室里撕毁作业本折飞机、毁坏橡皮……我选择以下故事供学生阅读:《怕浪费的婆婆》《小蜡笔头儿》《勤俭节约的列宁》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故事可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述故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他们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或者询问他们如何在同样的情境下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提供正面榜样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一个正面榜样,他们展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教师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积极行为和正确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認同和模仿欲望,从而在主人公身上学到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四)引发情感共鸣
优质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激发内心的共鸣。选择那些情节紧凑、情感丰富的故事,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念。
(五)注重角色体验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主人公的决策和行动。比如,在讲述《怕浪费的婆婆》时,我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和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并通过自身的角色扮演来探索和展示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六)提供后续研思
在故事讲述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后续的讨论和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的启示或教训。这样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知,并帮助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浪费是可耻的,我们要做一个节约的孩子”“物品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变废为宝才是真本事”等感受和想法,纷纷出现在学生们的分享中。
(七)家班合作共育
为了使故事引导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更加持久和深入,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从而拓宽习惯养成教育的位面。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所使用的故事和相关教育目标,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继续强调和巩固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让学生回家拓展阅读与勤俭节约有关的绘本、观看相关影视资料、自主收拾书包文具、饭菜光盘行动等。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得到一致的引导和支持,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故事润童心,习惯伴成长。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妍,何小燕.养成教育的特点和实施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2]韩雪梅,韩雪晶.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3(17).
[3]王清平.我国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思考[J].教育导刊,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