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斌
[摘 要]文章简析了初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方面的主要作用,探究了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核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策略:做好课堂导入教学,利用分类教学的方式,组织运动竞赛,合理利用课下时间,设置兴趣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培养兴趣;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8-0055-04
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推行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成为初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初中体育课堂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锻炼兴趣的责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锻炼认知,提高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兴趣,为增强身体素质、维持心理健康提供有利条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分析培养学生锻炼兴趣的意义,并了解可能对培育学生锻炼兴趣产生影响的因素。综合相关内容对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锻炼兴趣的方式进行探索,能为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展开创设优良条件。
一、初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锻炼兴趣方面的主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学生的主动性
日常的学习活动会消耗初中生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疲惫心理,从而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升,心理状态也有可能出现失衡,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其参与心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锻炼带来的兴奋感、愉悦感。在这种正向反馈的刺激下,学生能够不断参与各种锻炼活动,最终提高主观积极性,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好准备。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还可以促使他们对体育课程产生探究心理,让他们快速了解体育活动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类型。在学习活动中深入研究相关运动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探索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积极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的新陈代谢速度会显著提升,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学习、生活的压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为他们参加其他运动项目提供理想条件。因此,需要重视培养锻炼兴趣对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确保初中体育课程能够合理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提供有力支持。
二、影响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核心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初中生对事物的探索动力主要来自兴趣,而兴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环境。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只需要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无须过多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也会受到家长的限制而无法积极参与,最终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降低、习惯无法养成,削弱了课堂教育的引导效果。除此之外,家庭环境还会影响学生实际锻炼的时间,容易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达标,最终削弱学生对体育锻炼影响的认知,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二)知识因素
体育锻炼对个体的运动技巧、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当前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较低,这导致他们普遍缺乏科学的锻炼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会增加他们受伤的风险,最终影响实际锻炼效果,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锻炼习惯。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有抵触心理,认为体育锻炼没有意义。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会陷入恶性循环,无法建立正确的体育活动认知,最终影响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意志力因素
体育锻炼对个体的意志力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初中生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业上,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志,这导致其逐渐丧失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影响体育课堂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质量,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意志训练层面着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克服畏难心理。
三、初中体育课堂培养学生锻炼兴趣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教学
为确保初中体育课堂能够发挥培养学生锻炼兴趣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环节着手,探索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方法。课堂导入属于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体育学科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应当选择科学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做好准备。导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参与体育锻炼,破除个体对体育锻炼的刻板认识,有效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培养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在设计导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群体的调研工作,通过交谈等方式,了解每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同态度。教师可以相关信息为基础,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产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采用单一的导入方式,确保导入环节具有足够的新鲜感。初中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其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若导入环节缺乏新鲜感,容易导致学生丧失探索兴趣,最终影响锻炼习惯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导入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兴趣引导的作用。
例如,在体育课堂开展爆发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导入环节进行合理调整,让学生自行测试基础爆发力,并按照爆发力的强弱分组开展教学活动。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应给学生播放爆发力教学视频,让他们产生初步探究的意识。随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布置锻炼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在爆发力训练指导框架下,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并让学生建立锻炼行为的正向反馈。此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利用分类教学的方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由于初中生存在性别、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根据合理分类原则,为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做好准备。例如,女生的爆发力普遍弱于男生,但在运动细节处理方面女生普遍优于男生。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锻炼项目,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这样能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同感,有效培养个体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另外,部分学生身体较为瘦弱、基础运动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体育锻炼的强度进行适当调整,减轻运动强度或用其他运动项目来替换。这种方式能照顾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够从运动项目中收获乐趣,最终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分类教学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身体状态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分类方式,避免授课内容与实际教学标准脱节,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未来,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此类方式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分类教学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夯实基础。例如,在进行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女生可以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男生可参加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照顾每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组织运动竞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竞争意识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运动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运动竞赛的开展会对课程教学产生多重影响,教师需要平衡好授课与竞赛活动的关系,避免两者发生冲突。在运动竞赛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挑选相应的锻炼项目,如跳远、仰卧起坐、跳高、跑步等。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设计科学的竞赛规则,点燃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在组织运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身体状态或心理原因,不愿参与到竞赛这种对抗性较强的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做好引导与协调工作,使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竞赛中来。竞赛能使学生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下逐渐产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采取相关的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竞赛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此类活动的正向反馈,避免对竞赛产生厌倦感。积极开展运动竞赛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目标,让学生在激烈的运动中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积极意义,为将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四)合理利用课下时间
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仅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为避免出现因时间不够而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应当做好课外运动引导工作,通过引导使课堂训练能够拓展至课下,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增强学生身体体质、调节学生心理做好准备。在设计课外锻炼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内课外结合为基础,将课堂中存在的特定运动项目拓展至课下。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下训练中,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监督工作,针对学生的课下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抽查,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将来学习其他运动项目、积累运动技巧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监督学生的课外运动情况,并鼓励他们将锻炼活动整理成报告内容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學生群体内部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认知,使他们能够将锻炼视为流行活动,进而自发组织、参与,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完成报告内容的整理后,教师还需要认真阅读学生所写的报告,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从而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关注程度,为后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做好准备。
(五)设置兴趣培养路径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更新,初中体育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应当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设置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路径,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设置不同的兴趣培养路径。例如,对于热爱足球的学生可以设置足球培训班,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足球教练和训练设施,帮助学生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设置篮球比赛和篮球训练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篮球培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个性化的体育教育方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应当注重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体育运动中需要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这些能力和素质不仅在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重要。因此,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课堂上,家庭和社会也应重视、支持体育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合作,共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体育比赛和相关的体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进步情况;同时,家长可以在家庭中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是初中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养成主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 何世谦.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1(35):91-92.
[2] 周良.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9):56-58.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