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21 09:12:38李大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音乐

李大志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实践性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在设计实践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遵循参与性、针对性、生成性的教育原则。教师可以安排体验型、探究型、拓展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以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实践性欣赏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问题引领,让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风格;设计游戏,提高学生表现能力;角色扮演,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法;音乐欣赏;初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8-0048-03

实践性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知识、探索知识、整合运用知识,从而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要“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艺术”[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审美欣赏课程和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赏析兴趣,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一、基于认知心理,谈实践性欣赏教学的原则

(一)参与性,切身感知

在设计实践性欣赏课程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学情特点的活动,课程设计要体现参与性。

部分音乐作品诞生的年代、讲述的主题与学生有较大的距离,这给他们赏析这些音乐作品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通过“律动感受”“讲述背景”“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增强切身感知。“律动感受”的特点是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旋律特点,这有助于他们把握音高、音色。“讲述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形成共鸣。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战士们保卫家乡的故事,这样能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角色扮演”要在讲述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可以扮演音乐作品中的某些角色,将自己的个性化体会演绎出来。《标准》十分重视艺术体验和感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悟、体会作品的情境,从而提升自己的参与性。

(二)针对性,科学调整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感悟中深刻体会音乐的美好,并提升各方面的能力[2]。

如果直接给学生介绍音高、旋律等音乐知识,这种教授的方式效果不太好,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用具体事物作为引导,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安排“游戏实践”“对比体会”“抽象总结”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环节,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游戏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所欣赏乐曲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例如,在欣赏《雪绒花》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制作手工艺品雪绒花,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在“对比体会”环节,可以通过调整旋律、音高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对比分析,提升赏析水平。例如,通过对比,学生认为《雪绒花》旋律悠扬,却并不悲伤,给人宁静平和的感觉。在“抽象总结”中,学生可以试着总结和音高、旋律、音色、唱法等有关的音乐知识,进行知识建构。虽然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一定的具体事物作为引导。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特点,科学调整教学策略,构筑高效的欣赏课堂。

(三)生成性,拓展资源

生成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拓展资源,获取新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师可按照“挖掘问题”“设计方案”“自主拓展”这三个环节来优化音乐欣赏活动。例如,在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这首歌曲为什么叫圆舞曲,还有其他圆舞曲吗?除了圆舞曲,还有哪些曲子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涉及很多音樂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设计一系列活动。

活动项目一,让学生欣赏《溜冰圆舞曲》等其他圆舞曲,总结归纳圆舞曲的特点。活动项目二,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看看除了圆舞曲以还有哪些音乐类型,并自主欣赏、对比,总结它们的特点。活动项目三,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绘制思维导图,说说各类乐曲之间的关系。在完成方案设计后,学生要参与到拓展活动中,在小组交流中共同进步。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挖掘他们提出的问题,选择和音乐欣赏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设计项目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

二、指向学科特点,谈实践性欣赏教学的类型

(一)体验型,感知音高、旋律

音乐学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演唱技巧,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在实践性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三点入手,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音乐赏析能力。音乐知识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可以安排体验型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演绎、试听结合等方式具体感知音高、旋律,进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通过肢体动作演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感受音高。如在欣赏《饮酒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做出握着酒杯的样子,随着旋律的起伏,或举手踮脚,或下蹲落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律动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音高。

试听结合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旋律。学生可以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手中拿着笔,随着旋律画线条。当旋律紧凑时,可以画一些上下起伏的线条;当旋律悠扬时,可以画长线条。这样能让学生将听觉与视觉整合在一起,以提升自身感悟。在完成体验后,教师再让他们总结归纳,说说《饮酒歌》音高、旋律的特点各是什么。如有一位学生认为《饮酒歌》的旋律线起伏跌宕,情感充沛,尤其是某些高音部分,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音高、旋律等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学生更容易把握住赏析的重点。

(二)探究型,分析音色、唱法

音乐课程的学科要点之一是掌握演唱技巧。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型实践课程,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实践演唱,分析如何控制好音色、選择合适的唱法,继而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通过“倾听”“讨论”“演唱”这三个环节,学生能进入自主探究的情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力。如在“倾听”《绣红旗》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感受说说表演者用怎样的音色、唱法来演绎作品。如有一位学生表示:“歌曲具有一字多音的委婉唱腔,体现了女子细腻柔美的情感。歌曲中还有一些大跳进行,演唱者的情感被烘托了出来,能展现主人公高亢的情绪。”在“讨论”环节,学生可以进行探讨:在演绎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选用哪些音色和唱法?如果由自己来表演,会如何演绎《绣红旗》这部作品。如有一位学生敏锐地发现该作品分为两个乐段,认为在处理方法上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演唱第一个乐段时音色可以柔美一些,融入情感;唱第二个乐段时音色要高亢一些,体现激越。最后,他们要在“演唱”环节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具体表现出来。在探究型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赏析、分析交流、实践演绎等方式进行探究,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思维导图等辅助思考的工具。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

(三)拓展型,感受意境、情感

感受作品意境和情感是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重点。如果学生能欣赏更多的作品,并进行对比分析,则有助于他们理解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拓展型实践活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能力。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可以层层深入设计拓展赏析课程。第一步,先用图画和诗文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中。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搜索展现宁静月景的图片,并欣赏展现明月的古诗词作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接着再让学生带着情感赏析《在银色的月光下》,这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作品情境,感受意境之美。第二步,让学生搜索背景资料,了解王洛宾是在何种情境下发现了这首民歌,他为何要如此翻译这首民歌。学生借此机会还可以了解新疆的地理风貌,了解塔塔尔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完这些背景资料后再来赏析这首民歌,他们能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情感。第三步,教师让学生试着搜索其他新疆地区的民歌,对比《在银色的月光下》,看看它们在意境塑造、情感抒发上有什么异同点。在拓展型实践课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赏析各种音乐作品,而且可以让他们收集其他作品的相关信息,这样能构筑跨学科的学习平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作品情感。

三、聚焦核心素养,谈实践性欣赏教学的策略

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内容。在设计实践性赏析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构筑适合学生的音乐赏析课堂。

(一)问题引领,让学生领悟作品艺术风格

采用问题引领的方法,能通过有效提问完善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帮助他们领悟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时候,教师可以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问题“听完这首音乐作品后,你觉得它展现的是怎样的场景?”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整体审美体验,让他们体会到陕北人民欢迎中央红军的激动心情。“该音乐作品属于山歌的艺术形式,你知道山歌分哪几种吗?该作品属于哪一种?它有什么特点?”教师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作品的艺术风格,并提醒他们归纳整理知识,进行自主建构。“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整体音乐风格怎样?乐句之间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关注音乐细节,进一步感悟作品的艺术风格。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结合细节分析,你认为应如何概括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呢?”这样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效果较好。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二)设计游戏,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音乐有关的游戏,让他们随音乐律动起来,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素养。

很多学生在倾听《乌苏里船歌》的时候,都觉得“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啊朗赫呢哪,赫雷,给根”这一段唱词很有意思。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围绕这段唱词设计有趣的游戏,比如拖长音比赛、唱歌接龙等。在拖长音比赛中,学生演唱“啊朗赫赫呢哪”,并将最后一个字的音拖长,看看谁保持音色稳定的时间更长,谁就是胜利者。拖长音比赛的另一种形式是,学生一边拖长音,一边想象自己是渔民,同时在地上捡拾各种鱼类卡片,声音断开,则停止捡拾,最后看看谁捡到卡片的数量最多。在歌唱接龙游戏中,学生若干人一组,按照“啊朗赫赫呢哪”的顺序,一人演唱一个字,不仅要注意音高、节奏,而且还不能唱错,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完成度最高。教师可以将音乐欣赏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大胆表现。

(三)角色扮演,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角色扮演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进入特定的作品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安排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赏析那些展现传统文化的作品,帮助他们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银杯》《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都是展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教师可以它们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收集信息环节,学生要上网搜索各种和蒙古族有关的信息,包括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生活区域等。在剧本讨论编写环节,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草原上的牧民,试着将《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故事融入剧本,并将《牧歌》等蒙古族民歌加入剧本中。剧本要在情节、人物、插曲等各方面都体现出蒙古族的特色。在演绎互动环节,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剧本并相互点评,说说自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这样的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分成收集信息、讨论编写、演绎互动这三个环节。学生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探索。

《标准》提出,在课程中要重视艺术体验,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在音乐赏析课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体验性和实践性,要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运用探索、想象等方法,感受音乐之美,更好地理解音乐风格,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嘉翊.学习音乐 从欣赏开始:例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89-91.

[2]  孙健.浅析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2022(21):9-11.

(责任编辑    陈    明)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06:06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32:47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5:23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2:47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