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曜
【摘要】鉴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在音乐教学中落实鉴赏教学,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的重要作用作了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强化鉴赏教学的相关方法,希望可以对初中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 鉴赏教学 作用 教学方法
鉴赏教学和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传统音乐教学多是教学书本上的固定知识,教会学生一定曲目。而鉴赏教学是教会学生品鉴音乐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透过音乐表面,理解到更深层次的内涵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鉴赏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促进鉴赏教学的落实渗透。
一、鉴赏教学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认为不过是学学唱歌,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不少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音乐教学提不起兴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在歌唱方面缺少天赋,因此也对音乐教学没有兴趣。而增加鉴赏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有了新的花样,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音乐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兴趣被提升起来。
(二)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学的成效不高,很多学生在经过音乐学习之后,还是对一些常规的乐器缺少认知,对常规的曲目不能演唱。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到乐器、曲目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因而在学习的时候不够用心。通过鉴赏教学,让学生理解曲目和乐器的精髓所在,从而紧紧把握相关的知识重点。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音乐水平的综合反映,其涉及到乐理知识、曲目演唱、乐器等诸多方面。而在鉴赏教学中,不仅仅是对一些曲目进行鉴赏,也会涉及到曲目之间的比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比对,在同一曲目中的效果比对,等等。通过这些多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知识都得到提高,进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环境的营造
鉴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某些曲目、乐器等进行深层次的感悟和分析,而音乐本身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中的情感内涵都是比较抽象虚无的,没有适当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氛围中体验情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营造教学环境,首先应该对教室的硬件环境适当进行布置,设置一些富有艺术气息的简单装饰,座位、乐器的摆放也需体现出艺术理念,避免落于俗套。其次,结合所需教学的具体内容,从软件环境上进行营造,比如要对《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进行鉴赏的时候,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爱的视频,播放音乐的时候同步播放视频,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画面对歌曲产生深层次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进环境营造之中。学生是受到环境影响的一员,同时也是影响环境的一员。所以教学环境的营造,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自主对教室重新布置。
(二)优化鉴赏形式
鉴赏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要求较高,若形式与鉴赏内容不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这对乐器的音色进行鉴赏时,如果依照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直接告诉学生其音色上的区别,那么学生显然不能理解。这时,就应当先以具体的曲目导入,让学生对不同乐器演绎的同一首曲目聆听感受,然后学生指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说出自己对每个乐器演绎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式,结合实际的曲目,学生可以直观认识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和表现力。再比如,针对曲目《青藏高原》进行鉴赏时,一首歌曲不仅包含了曲、词、乐器这几个主要方面,还包含了编曲、混音等。在对该曲目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该曲目的特点——高音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曲目的内在,体验歌曲表达出的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与歌颂。
(三)丰富鉴赏活动
在现有的鉴赏教学中,相关的鉴赏活动比较单一,仅仅是对一些常规曲目进行品鉴,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兴趣不高。因此,要对鉴赏活动进行丰富,实现鉴赏教学的多元化,以便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需要拓宽鉴赏内容的范围,不能局限在音乐教材上,可以引入学生普遍喜欢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将其和传统音乐进行对比,分析内涵上的差异。其次,多元化鉴赏手段。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表现手段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用各自擅长的手段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绘画、文字等。最后,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能够自主展开音乐鉴赏,强化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结束语:
鉴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鉴赏形式,同时丰富鉴赏活动,由此提升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196.
[2]吴玲玲.“乐”上开花 触手可及——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4,3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