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20 22:36李涛
科教导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李涛

摘要 物理知识是对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总结,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现阶段,部分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影响学生的学习深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与物理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文章主要研究问题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其中,策略部分主要通过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切实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问题导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40

物理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重要任务,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目前,一些物理教师将“教学效率”作为关注的重点,采取生硬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需求被忽视,导致学生的物理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对此,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情况,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1问题导学的内涵特征及应用意义

1.1内涵特征

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利用问题串联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解决问题,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一般来讲,可从这些方面分析问题导学的特征:第一,问题化。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的最主要特征是利用问题转化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理解能力,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灵活融入生活化、趣味性元素,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1]。第二,主体性。问题导学转变了师生角色,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提出问题,确保学生经过思考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之后,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采用自主思考、实践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并适时提供指导。第三,连续性。问题导学强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具备内在关联的多个问题,利用问题连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序地掌握复杂知识。

1.2应用意义

问题导学模式符合物理课程改革要求,既可以提升知识教学效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部分物理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接受特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明显减弱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不足,影响物理教学效果。而问题导学将“问题”作为核心,依据课堂内容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推理、验证找寻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2]。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第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阶段,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机械记忆固有的结论,难以保证学习深度。而问题导学强调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利用自主探究与协作交流验证个人猜想,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些年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物理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物理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固有结论,利用实践验证猜想,可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定式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问题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预设问题

“问题”是问题导学的核心,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够保证问题导学的应用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高质量的问题。第一,突出目的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的生物理素养,因此,物理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先要结合课程总体目标与单元目标,合理确定课时提问目标,再依据此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充分凸显学习重难点,在问题中融入核心知识[3]。第二,突出新颖性。很多学生觉得物理知识较为枯燥和抽象,缺乏充足的学习热情。为改变学生的固有印象,激发学生的深度参与意识,物理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三,突出梯度性。学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如果问题之间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则无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此,物理教师要依据“低起点、多台阶”的原则设计梯度性问题,利用基础性问题连接新旧知识,利用综合性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突出开放性。封闭性问題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物理教师要积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与想法从独特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个性化的感受与见解。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创新精神,物理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问题:怎么能够防止噪声产生呢?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深度思考,纷纷从噪声来源、噪声传播等角度提出个人想法,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2呈现问题

“问题抛出”是问题导学的重要环节,若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将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对此,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趣味、生动的方式呈现问题,利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教师要坚持层次设问原则,依次呈现具备内在逻辑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一,创设情境。物理知识紧密关联着日常生活,教师在呈现问题时,可灵活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物理现象与物理常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思考。在问题导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技巧,形成由实际情境—抽象理论—现实应用组成的问题导学良性循环系统[4]。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一课时,物理教师可围绕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①“同学们使用过蜡烛吗?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慢慢地熔化了?”②“夏天我们都喜欢吃冰糕,冰糕是如何制作的?你能说出它的物理原理吗?”此种问题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主动、深入地剖析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层次设问。问题导学要求教师利用层次性问题串联零碎分散的物理知识,利用清晰的逻辑链条转化物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呈现问题时,物理教师不能一股脑地抛出所有问题,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

2.3剖析问题

物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结合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时间,引导学生深度剖析问题,整理、过滤题目信息,找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学生缺乏较高的认知水平,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出现瓶颈。因此,物理教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而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思考状态,及时发现、协助其解决各类困惑。之后,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指导以及个人想法,灵活运用课堂知识,科学制订問题解决方案,依据计划路径弄清问题实质,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一环节,物理教师要学会诱导和倾听。第一,学会诱导。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应利用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换一个思考角度,逐步找到问题的本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依据学生遇到的困惑与难题,灵活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或列举其他一些类似的案例,鼓励学生从中总结规律,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5]。第二,学会倾听。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路想法与探究计划,分析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堂知识,合理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结合倾听成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此外,如果在倾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纠正。

2.4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环节,物理教师要科学设计自主实验、协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动手实验验证个人猜想,或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有效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促进学生探究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协作能力的发展。第一,自主实验。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原理与规律。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一些猜想,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和理论教学相比,实验的趣味性较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一课时,为让学生准确把握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物理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深度思考。之后,鼓励学生利用钢尺、笔筒等身边的材料开展实验活动,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第二,协作探究。针对部分复杂的问题,物理教师要灵活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各小组围绕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协作探究活动,在高效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宽思考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结合问题与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小组人数,在同一小组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同时,为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各小组明确划分组员的职责[6]。

2.5总结评价

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物理教师要及时开展总结评价活动,带领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内容,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第一,梳理总结课堂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能够逐步掌握课堂知识要点。但学生只能掌握零碎的知识,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对此,物理教师要及时开展总结活动,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辨识知识逻辑,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吸收课堂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思维导图工具,让学生将关键知识点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再围绕核心知识进行发散思考,绘制其他的分支结构,直观呈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一方面,物理教师要在问题探究全过程中贯穿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思考、实验、协作表现。例如,当学生提出创意性的想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针对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另一方面,物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从协作意识、参与深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

3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能够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因此,物理教师要依据学科内容与学生情况,科学制订问题导学实施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实施要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显著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卫锋.改善问题质量直达物理本质——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教法试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1):60-61.

[2]张永梅,张旭峰,刘兴来.基于问题讨论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物理通报,2021(1):4-6.

[3]王钧炎.基于问题导学的物理课堂问题设计[J].求知导刊, 2021(15):75-76.

[4]李月梅,徐晓梅,马丽.“波的形成”主问题引领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15):40-42.

[5]王祥斌,黄玉娴.高中物理“问题驱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5):9-11.

[6]佟百春.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探究的引导与讲解[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2021(8):221-22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