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君 王慧勇 邱心显
摘要 ISO21001:2018标准针对国际现代教育组织特征提出了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理念、要求与方法。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在理念、结构、机制和保证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将国际标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要求与管理方法导入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形成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协同共治理念,基于过程管理的治理框架,有效可评的目标体系,动态管理的运行机制与持续改进的保证体系,实现国际标准本地化落地,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ISO21001;内部治理;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02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技能培养、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新高地,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健全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治理理念、机制、方法等的变革重塑,推进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治理能力更加有效,进而实现多元共治、和谐善治、文明法治,仍是当前需要积极探索与践行的艰巨任务。接轨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探索其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的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的有益尝试。
1基于ISO21001:2018标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理论基础
1.1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内涵
高职教育不仅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还具有区域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跨界性的基本特征,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与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强调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是一个协调处理各方利益,促进多元协同共治的持续过程[1]。众多学者在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定义中指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更强调“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是通过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制度与标准的时代性构建,多元主體间权责利廓清,各相关主体之间协调合作,实现多元共治的管理过程[2]。
1.2 ISO21001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标准及其基本理论
为使教育组织的综合管理更加国际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9000标准基础上,于2018年5月正式发布了ISO21001:2018教育组织管理体系标准。ISO21001:2018标准的核心理念为: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企业及其他相关方学习发展的期望和需求,明确教育组织方针目标,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组织过程管理体系。该标准基于过程管理方法、风险管控思维及策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动态管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的173个要求及7个建议性要求[3],其在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中的融合与应用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
1.3 ISO21001:2018标准与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内在联系
其一,二者在主体上具有一致性。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关系的过程。不仅要充分考虑政府、企业、行业、社区等相关主体的需求,更应确保高职院校内部学生、教师、管理者等核心主体的利益。ISO21001:2018标准的首要关注点是满足学习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和权利,并强调了利益相关方的全员参与,其主体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主体一致。其二,二者在目标导向上具有契合性。ISO21001:2018标准的战略目标是将教育组织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文化有机结合,以提升各利益相关方满意度为宗旨,实现人才培养能力与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这一目标正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其三,二者在理念上具有共通性。ISO21001:2018标准除了具有“以学生为本”“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等基本理念,更针对现代教育组织的特性提出了“社会责任”“特殊群体公平性”“道德规范”与“数据安全保护”的管理理念。这与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人人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2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现实困境
2.1治理理念有待更新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仍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行政管理思维和科层制行政文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市场和产业的相关性,导致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内部治理的理念未能切实贯彻到院校治理过程中[4]。尽管部分院校已建立了多元治理结构,但内部治理过程欠缺开放性思维,对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不敏感,缺乏创新意识与改革精神,影响了内部治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致使治理效能与治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2.2治理结构有待优化
“多元”不仅要体现在治理主体上,更要落实到治理结构的“多元共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仍存在失衡现象,普遍形成了党委和行政为主的治理结构,既有的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等组织团体在治理过程中的地位及运行机制被弱化,行业、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和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科层制治理结构明显,层级多且不同组织机构之间职责不清、权力分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多方管理互相推诿的现象。
2.3治理机制有待规范
治理机制与治理结构相比,更强调治理过程中各相关治理要素的协调与互动。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要素的运行和流动存在阻滞现象,这与科学、健全、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控制程序与规章制度标准缺失密切相关。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规章制度晦涩、流程混乱,基层管理者难以理解和贯彻实施,导致运行效率低下或无效[6]。
2.4保证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启动,高职院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内部治理保证体系的基础性与长效性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评价体系在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上仍有所欠缺,缺乏整体性角度的目标分类[2]。另外,在评价结果应用的有效性上有待提高。一是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有待完善,二是欠缺有效的改进激励机制。
3构建基于ISO21001:2018标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
3.1治理理念的导入与融合
治理理念是高职院校实现治理变革的实践指南。第一,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应坚守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第二,应强化ISO21001:2018标准“全员参与”的基本理念,充分听取学生、教师、行业企业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建议,激活多元主体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理念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第三,倡导ISO21001:2018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围绕学生权利、学生需求与学生发展开展各项治理内容。
3.2基于过程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调整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应从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着手,理顺治理关系,明确主体职责。ISO21001:2018标准的过程管理方法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新的路径。过程管理方法即将整体工作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作过程,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持续改进。基于过程管理方法识别和设计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工作过程,在现有组织机构基础上重构扁平化的治理框架,是打破部门层级隔阂、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管理和支持为支撑,通过多方论证进行过程识别。一要识别人才培养核心过程,即从招生到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全过程。二要识别管理与监控管理过程,包含发展规划、质量监控与评价、审计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三要识别资源与服务支持过程,包含人事、科研、财务、后勤、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内容。通过过程识别,初步建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总体框架。
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目标的需求导向,对识别的过程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设计,建立扁平化的治理结构。对过程的设计要基于现有工作基本情况,从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资源、主体、依据、评价、风险与机遇等方面入手,深挖过程形成要素。在过程的优化设计调整中,应强化关键控制,清除不必要的任务、活动和环节,充分考虑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等组织团体的重要作用,廓清各相关主体的权责边界,建立评价监督与风险调控机制,形成基于過程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
3.3基于动态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
首先,ISO21001:2018标准强调应建立有效可评的目标体系,以确保教育组织的育人使命得以高效实现。高职院校应根据我国新时代职业院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制订具有院校类型特色的办学使命、方针与长期目标,依据政策导向、院校章程及办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目标的制订不仅要涵盖政治、行政、学术与民主权利,更要依照ISO21001:2018标准要求充分考虑学校、学生、教师、行业、企业等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此外,应将制订的各分目标以过程绩效指标的形式落实和体现到治理体系的各关键过程中,以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得以动态评价、控制和改进。其次,高职院校内部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为导向,以院校章程为统领,引入ISO21001:2018标准“策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动态管理模式,审视评估人事分配、教学管理、科研技术、创新创业等规章制度,保持规章制度体系的先进性与适应性,运用动态循环、风险防控及信息化手段实施流程再造,实现决策有依据、工作有流程、运行有效率、过程有记录。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要对规章制度标准的需求、起草、审批、执行、评审、修订与废止进行统筹,确保规章制度标准合理、合法、合规。另一方面,采用PDCA动态循环管理方法梳理流程步骤、责任部门、输入依据、输出文件,绘制明确的工作执行流程图。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反应措施,提升制度执行的灵活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统筹构建教学、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开展流程的在线执行,进而实现对规章制度标准执行的流程再造,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3.4持续改进的内部治理保证体系
实现各内部治理要素的动态监控与持续改进,是推进高职院校长效治理的根本保障。依据ISO21001:2018标准对绩效评价与改进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构建制度化的内外部评审机制。高职院校内部组建管理评审小组与内部评审小组,内部评审小组负责定期自评校内各管理过程可量化的绩效完成情况及管理机制执行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形成内审问题清单,分析问题原因与改进措施,自检改进成效。管理评审小组负责定期评审内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形成评审问题整改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时限。同时与外部专业第三方评审机构有机结合,帮助高职院校找出自我评价未能发现的问题并改进,形成强有力的评审机制,实现持续改进和完善。
4结语
ISO21001:2018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了教育组织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如何将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协同治理理念与过程管理、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融入现代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有助于国际标准本地化落地,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课题(2022ZD04)。
参考文献
[1]胡宏亮,王慧,张健,等.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逻辑意蕴、实践迷思与推进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23,40(1):1-7.
[2]周晶晶,邹吉权.提质培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75-84.
[3]ISO21001-2018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management systems for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S].S tandards by ISO/TC 232,21001:2018.
[4]韩春燕,曹毅,张小国,等.流程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58-62.
[5]韩连权,谭祝平.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 2021,37(7):20-26.
[6]孟鹏,王清清.制度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文教资料,2021(22):128-132.